吴道子的绘画艺术风格(画圣吴道子的莼菜条)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风格(画圣吴道子的莼菜条)(1)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一、吴道子“莼菜条”线描由来及其艺术表现特点。

吴道子画画用线如“莼菜条”, 最早记录于北宋书画家米芾的《画史》。

书中所记吴道子绘画“行笔磊落, 挥霍如蒪 (“蒪”与“莼”通用) 菜条, 圆润折算, 方圆凹凸, 装色如新”。文词中可见吴道子所用似“莼菜条”线描作品, 行笔提按节奏鲜明、迅捷、粗细有致, 翻卷过渡自然, 停顿曲折有度, 线形饱满。后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记:“吴道子作衣纹或挥霍如莼菜条, 李伯时、孙太古专作游丝。”赵希鹄将吴道子的“莼菜条”与顾恺之及李公麟的“游丝描”作类比, “莼菜条”圆厚明润, 而“游丝描”则谨细均匀, 两者形质特点大相径庭。

而元汤垕又继承了前人的论说, 在他的《画鉴》中记载:“吴道子笔法超妙, 早年行笔差细, 中年行笔磊落挥霍, 如莼菜条。”汤垕则把吴道子早年的细笔拘谨之用笔, 与中年开始大胆挥洒似“莼菜条”用线相比较, 来说明吴道子在艺术探索学习中的不断进取创新。

以上三位对吴道子似“莼菜条”用线的评说虽有侧重, 但对其所用似“莼菜条”线描品质赞赏是一致的, 故“莼菜条”似的线描, 在画史上成为吴道子人物画标志性用线之一。吴道子绝冠古今的画作, 有似“莼菜条”的线条, 后世一再赞叹, 比他稍晚的张彦远对他的绘画评说:“六法俱全, 笔迹磊落, 遂恣意于壁墙。”说他早年吸收张旭、贺知章书法养分, 又转张怀瓘之言, “是张僧繇后身也”。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风格(画圣吴道子的莼菜条)(2)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张僧繇绘画曾以“点曳斫拂, 一点一画, 别是一巧”擅名, 他的绘画用线书意表达运用自如, 对吴道子用线的艺术风格形成应是产生过积极影响。对照张彦远对吴道子的用线论说, 其作形神兼备, 更以气韵神采取胜, 而这种“是张僧繇后身”的风神俊爽笔线, 包括了“莼菜条”似的用线, 这说明, 从中年开始吴道子充分发挥这种极具书意表现的似“莼菜条”之线, 这是他早年细密一路风格中所没有的, 随着中年放达纵逸的草书笔法和节奏的融入, 书意用笔的成分不断加重, 使得这种似“莼菜条”的线迹, 散发出巨大的艺术魅力, 这也正是他绘画风格变化的原因, 据此推测, 吴道子“莼菜条”用线行迹的出现, 是他绘画风格的转折点。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风格(画圣吴道子的莼菜条)(3)

吴道子《维摩诘》像_传

二、吴道子“莼菜条”线条生命力。

“莼菜条”, 是莼菜煮熟后叶片卷曲圆厚之形状。吴道子的线描极似“莼菜条”,因而得名。 其实是吴道子对“莼菜”的生、熟形状进行仔细体验后,结合平日的临池用笔特点,吸收了自然万物给予的艺术灵感,对线条笔迹的不断提炼升华而独创貌似“莼菜条”风格特点的“吴家样”。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风格(画圣吴道子的莼菜条)(4)

莼(chun)菜条煮熟后图片

“莼菜条”线条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第一、圆厚温润、雄强旷达。张彦远曾对吴道子高超技艺举例:“不用界笔直尺, 而能弯弧挺刃, 植柱构梁。”唐明皇曾要吴道子按他描述的梦中所见绘画, 于是“道子奉旨, 恍若有睹, 立笔图讫以进”。这些作画记录指的是吴道子用笔圆转曲折, 始终保持中正挺拔的中锋用笔,达到圆润劲挺又恣意挥洒的艺术效果, 而这是吴道子中年开始运用“莼菜条”似的用线方式具有的鲜明用线特征,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从外在表现看, 绘画时大笔挥洒, 中锋用笔间和转笔, 提按强烈, 而使用线形成圆厚温润的圆条状, 似“莼菜”卷叶。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风格(画圣吴道子的莼菜条)(5)

吴道子当时多作大幅寺庙壁画, 因而这种圆厚感, 用笔需中锋行进的前提下, 应是较粗线条, 且提按幅度加大, 所以北宋郭若虚评其用笔为“雄放”, 而苏轼更以“道子实雄放, 笔所未到气已吞”之语来形容其画作中雄强奔放用线之强烈视觉冲击力。宋米芾称其“圆润折算,方圆凹凸”。它不再只是单一的平面上的线条,而是具有了立体感。在此之前,中国画中的线条只能起到勾勒外部形状的作用;要表现阴阳、凹凸等立体透视,需要通过色彩渲染方能实现。吴道子的“莼菜条”则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将线条加粗和加厚,形成线型的向背起伏,从而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阴阳面。这就大大拓展了线条的表现力,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的生命力也由此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在《送子天王图》中,人物的衣纹线条变化多端,十分复杂。双手提起时衣袖的飘动,端坐时手抓外袍的皱褶,行走时衣摆的翻卷,还有衣带的各种侧卷翻折,无不通过线条形态的变化清晰展现。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风格(画圣吴道子的莼菜条)(6)

第二、飘逸飞动、运转自如、笔力强健。吴道子所用之线, 米芾所言“蒪菜条”、赵希鹄和汤垕所记“莼菜条”, “莼”和“蒪”在古文中相通。 且从后人对吴道子作品评说看, 所提名称, 给予了圆润丰厚之煮熟的莼菜的外形与品质特点总结,同时还综合了“蒪”这种蒲草, 长带穿行, 极适合笔墨纵横挥洒时所表现出的似水边长叶草本植物特性。吴道子用线以“似莼菜条”的总结, 实则体察了莼菜和蒲草两种自然物象的外在形廓、物质特性。吴道子作画非常讲究整体的气势,这一点得到了张彦远的大力推崇,如“神人假手,穷极造化,所以气韵雄壮,几不容于缣素”“是知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亦非懦夫所能作也”(《历代名画记》)。这种雄壮豪迈的气势,首先来自于运笔的快速。很多文献中都记载有吴道子作画迅速之逸事,如《宣和画谱》称他在长安兴善寺作壁画“不用尺度”、“立笔挥扫,势若风旋”,致使“观者喧呼,惊动坊邑”。《唐朝名画录》记其为舞剑名家裴将军作画,“舞毕,奋笔俄顷而成,有若神助”;又记其为唐玄宗画四川山水,一日画成“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运笔速度的迅疾带来了绘画整体风格的彻底改变。不论是立笔挥就的人物,还是一日而成的山水,吴道子的艺术风格势必不可能再像六朝时那样意淡雅正,也不会像隋朝初唐那般精致、工丽。它表现为一种自信豪放、雄强博大的艺术面貌,是盛唐气势的自然流露,是正大磅礴的时代之音。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风格(画圣吴道子的莼菜条)(7)

运笔过快很容易导致线条的浮滑软弱,而吴道子的作品却绝无此病。张彦远形容他作画“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他画人物“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这些都充分说明其线条的笔力十分强健。据称吴道子曾向草书大家张旭和贺知章学习书法,其超凡的笔力应该来自于抑扬顿挫的草书练习。他那如“莼菜条”的用笔,亦即被论者称为“兰叶描”者,与传统的绘画线条大相径庭,而与草书中的线条形态十分接近。再次是点画离披,时见缺落。张彦远将画家用笔分为疏、密二体:“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盻际,所谓笔迹周密也。张、吴之妙,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吴道子在描绘物象时并不拘泥于细节的相似,而注重对整体气息的把握。他构形本就极为简洁(笔才一二,象已应焉),再加上“离披点画,时见缺落”,在作为构形主体的线条中往往出现类似于草书飞白的空隙,显得“不周”。可是由于画家主体气势雄强充沛,故画面整体意气充足,“几不容于缣素”。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风格(画圣吴道子的莼菜条)(8)

三、结语。

吴道子有“画圣”之誉,其艺术水准达到了“古今独步”,“后无来者”的地步,堪称画史上的神话。综合各种记载与评论,结合后人摹本和当时壁画的艺术面貌,可以看出这与他独创的“莼菜条”线描用笔是密切相关的。“莼菜条”线描用笔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是画家主体生命力强盛的直接体现,需要极其熟练的用笔以及对自然本身深切关怀方可实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