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1)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2)

1987年我刚到本溪市职业文化艺术学校的时候,赵桂芝校长就传授给了我一个彩旦角色《花为媒》当中的“阮妈”。当时我有些不理解,为什么要让我演一个配角?赵桂芝校长对我说:要想当好一名主演,首先要先把脸拉开,就是把表演的幅度放大,表演放得太过、太开了,往回收很容易,但放不出来就很难再放了。所以说,好演员动作、道白、唱腔、表演等都应该做到收放自如,充分展现。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3)

是赵桂芝校长传授给我的第一个开坯子戏,为我今后的表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也正是这样一个阮妈的角色,在1987年8月20日艺校开学典礼演出时,得到了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花淑兰的赏识与赞扬,为将来收我为徒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看完我的演出,花淑兰先生说:“这个小阮妈演的太成功了,嗓子太冲了,表演的很到位,是个演员的好材料。”赵桂芝校长不失时机地马上请求到:“喜欢她,将来就拜你为师,跟你学戏吧!”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4)

赵校长始终不忘她的承诺,三年间,我们的名誉校长花淑兰每次来本溪艺校指导,赵桂芝校长都着重地推出我的汇报,请花淑兰先生不吝赐教。1990年,花淑兰先生参加了我们的毕业典礼,看了我演出的《牧羊圈》“粥棚”一折戏后对赵桂芝校长说:“这孩子,你选对了,我收了。”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5)

1991年,我参加了全国评剧青年演员大奖赛,赵桂芝校长、李白亚老师找到花淑兰先生共同研究决定,把花派名戏《谢瑶环》“大堂”一折,由后台“打堂”改到前台“打堂”,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吊毛、抢背、甩法、僵尸等技巧,为的是更能体现演员的功力。最终我在此次大赛中获得了“优秀表演奖”。当时,赵桂芝校长陪我一起去北京天桥剧场参加比赛,演出前,她一会儿给我买饭,一会儿给我递水,忙得不亦乐乎。演出结束后,她来到后台,让我握着她满手心的汗水说:“你在台上演出,我在台下比你还紧张,险些犯了心脏病,你太棒了,超常发挥啊!”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6)

后来,我分配到本溪市评剧团演出的第一部大戏《深秋的泪痕》,也是赵桂芝校长邀请到的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三位专家在沈阳中华剧场观看我的演出。之后,赵桂芝校长同文化局领导几次到花淑兰先生的家里研究拜师一事,终于在1992年4月26日,在纪念恩师花淑兰从艺55周年的时候,在沈阳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我敬爱的赵桂芝校长了却了一桩心愿。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7)

在艺术学校学习期间,赵桂芝校长对我们外地来的孩子十分器重,关爱有加。 她经常把我们找到她家里去改善生活,跟我聊人生、聊学戏、聊家常,有时候还教我炒菜,她做的炒“三丁”最好吃,“三丁”就是胡萝卜丁、土豆丁和肉丁。她一边炒菜一边对我讲应该先放什么后放什么,她还说:“实际上,这菜是四丁,最后一定再放上几个黄瓜丁才清香,才不油腻,才爽口好吃。”有的时候,春节我们不能回河北老家,赵桂芝校长就从家里端来一些饺子送过来,每次都感动得我们热泪盈眶,让我们感到了亲人的温暖。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8)

在艺校期间,我每天起早贪晚的练功,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用餐,不慎得了胃病,赵桂芝校长几次领着我到她认识的大夫那里去看病,为的是我的病根治的认真彻底,同时也为了给我省一些费用。赵校长对我们就是这样的关心,无微不至,让人永久不忘。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9)

1988年,我陪同赵桂芝校长到本溪市电台录音,她录制的是《宝龙山》中的两段唱腔。那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听到大名鼎鼎的赵桂芝的演唱,满腔满调的大口落子,雄劲有力、温婉悠扬、韵味儿十足,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早听说过赵桂芝校长的表演最大特点是细腻,现场听她的唱腔更是细致入微,注重每一个技巧和每一处旋律,看她的演唱就能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10)

赵桂芝,小名大萍,祖籍河北献县,1932年出生于安东(现丹东)鸭绿江畔七道沟。她出身于梨园世家:她的大姑赵宝霞、二姑赵凤霞都是评剧界的前辈,二姑夫是著名剧作家、文明戏开拓者、导演王明楼,她的三姑赵彩云是京剧刀马花旦演员,她的爷爷赵铜贵是京剧、梆子、皮影艺人、二伯是著名京剧文武老生小麟童(赵云鹏)。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11)

她自幼学艺,七岁登台,演出娃娃生成名,曾同白玉霜、喜彩莲、六岁红、筱桂花等名家同台演出。解放后,赵桂芝与花淑兰、筱俊亭、陈桂秋、张艳云、艳铭杰、王少岩、陈云秋、王素秋、孟杰等艺术家成为锦州评剧进出关口中的当红名角。她还曾与花淑兰、筱俊亭、赵凤霞走上街头支持抗美楥朝做宣传演出,受到政府和人民的爱戴和欢迎。评剧名家筱俊亭主演《小二黑结婚》一戏时,赵桂芝甘当绿叶,在剧中扮演"三仙姑"一角色;她与著名女小生孟杰是多年的搭档,演出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戏,征服了辽东大地的观众。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12)

张虹老师说:我是看着赵桂芝的戏成长起来的,她演的戏特别多,《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巧儿》、《小二黑结婚》许多戏都由她主演,她的表演和唱腔都记在我心里头了。1958年至1959年的时候,我接替过她的几出戏,如《白蛇传》这出戏,我说演就演了,因为赵桂芝生病了,白天告诉让我演白蛇,晚上我就能演出,没有时间排练,主要是这戏都装在我心里了。还有一出戏是《梅香》,赵桂芝演的最好了,特别是“哭坟”那场戏特别感人,“大反调”、“哭迷子”、“怀抱娇儿”唱的太感人了,每场演出我们都跟着掉眼泪,她的表演就是特别进戏,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吐字清晰、表演细腻委婉,唱腔能唱出情来,风格独特,赵桂芝被誉为“本溪的梅兰芳”。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13)

她的人品特别好,我们姐妹相处的很好,下乡演出最冷的时候,我们抱在一起跺着脚抱团取暖,有一个舞美队的同志冻得跑到炉子旁边烤火,一捋耳朵都掉皮了,这么冷的天气赵桂芝的戏也不“码前”,还是那样中规中矩、认认真真的演出,丝毫没有懈怠。她不怕苦不怕累,工厂、煤矿、部队、学校、农村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有她的身影,她所塑造的"杨香草"、“沈凤喜”、“白素珍”、“梅香”、“李三娘”、“刘巧儿”、“花木兰”、“江姐”、"阿螺"等人物形象,演遍大江南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赵桂芝是本溪评剧界里程碑式的人物。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14)

赵桂芝与新凤霞合影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15)

右:赵桂芝 中:夏青 左:吴玉坤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16)

赵桂芝(后右)与焦笑琴(后左)、孟杰(前)在一起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17)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18)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19)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20)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21)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22)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23)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24)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25)

评剧大师简介(我的艺校校长已故评剧名家赵桂芝印象)(2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