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断奶时需要注意什么(这些伤害宝宝的举动)

断奶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过,断奶后宝宝的喂养可不能太任性,否则真的会出大事!

下面两个关于宝宝断奶后喂养不当的事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宝宝断奶时需要注意什么(这些伤害宝宝的举动)(1)

蛋黄

宝宝4个月的时候,因为突发急性甲肝,不得不被迫给宝宝断奶。那时我在医院,老妈在家带孩子,估计她是怕孩子饿着,就给宝宝加了一餐蛋黄,谁知宝宝吃完没多久就严重腹泻,最后还进了医院,检查才知道是蛋黄过敏。

蛋黄虽然营养全面,但容易引起过敏,尤其是小月龄的宝宝,因此,给宝宝添加第一口辅食应该选择更安全的米粉。而且米粉营养也很全面哦。而且,6个月以前的宝宝还是要以喝奶为主哦。

宝宝断奶时需要注意什么(这些伤害宝宝的举动)(2)

蜂蜜

小丽的儿子断奶时只有6个月,宝宝不接受喝奶粉,试过很多方法后,小丽发现,宝宝喜欢喝加了蜂蜜的奶粉,于是每天都在宝宝的奶粉里加上一点蜂蜜,打算帮他过度到完全接受奶粉。可是连续几天后,小丽发现儿子面色不太好,奶也不喝了,感觉不对劲的小丽赶忙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儿子是肉毒杆菌中毒,还好发现得及时,症状比较轻。而引发宝宝中毒的原因就是因为小丽这几天给儿子喝的蜂蜜奶粉。

很多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不接受奶粉,于是家长就想出了各种方法,比如给奶粉里加点甜甜的味道。当初我家宝宝死活也不吃奶粉,我们也试过加婴幼儿专用的秋梨膏或者清清宝。但是蜂蜜就要慎重了,因为蜂蜜一般不会进行高温杀毒,它里面有可能存在肉毒杆菌,一岁以下的宝宝极易产生中毒的危险。

其实说句实在的,想要不喝奶粉的宝宝接受奶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饿,饿极了就吃了。什么换奶粉品牌都是没用的。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断奶后宝宝的错误喂养方式。天下的妈妈都一样爱孩子,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让孩子自然断奶,因此,必须更注意断奶后的科学喂养问题。

自检一下,下面这9种伤害宝宝的行为,你中了几招?

1、1周岁以下,不给孩子吃蜂蜜、果汁。

2、3岁以内不要给宝宝喝鲜奶。

3、怕孩子吃不饱,总是想多喂一口。

4、不按比例冲调奶粉,奶粉过浓或者过稀。

5、沸水冲奶粉、米糊。

6、1岁以内辅食里不加盐。

7、过早给孩子添加辅食。

8、制作辅食时添加各种“调味料”。

9、担心宝宝生病,一直让宝宝待在家里。

最后,我要着重强调,也是最被宝妈们忽略的一个细节——就是水!不管是冲奶粉、吃辅食、补水,都离不开水!由于对于婴幼儿来说,水真的太重要了!

宝宝断奶时需要注意什么(这些伤害宝宝的举动)(3)

6个月以内的宝宝不需要补水?

错!

通常情况下,6个月以内的宝宝不需要额外补水,但是,不需要不等于不能。

儿科专家崔玉涛说:少量补水是可以的,尤其是当孩子生病时,黄疸、腹泻脱水,发烧、感冒,这些情况都要酌情补水的!

如何判断宝宝需不需要补水?

会说话的宝宝会叫渴,不会说话的宝宝怎么办呢?看这些信号就可以!

不到3小时就尿一次、颜色浅黄、清亮——说明宝宝喝的水已经够了。

3小时以上还没尿尿、颜色深、浑浊——需要适量喝水。

另外,宝宝生病了,比如发热、腹泻等,往往会缺水。如果发现宝宝口舌干、囟门与眼窝凹陷、哭时没有眼泪等状况,缺水可能就比较严重了。所以别硬扛着不给宝宝喝水,也别因为每天多喝十几毫升的水展开家庭斗争。适量即可。

婴幼儿应该喝什么水?

白开水

没问题!普通家庭之选,简单易得,别过夜,别反复烧开,冲奶粉,平时喝都可以!比较安全。但,我果断还是弃了,因为我们小区的自来水是这样的。心里接受不了啊,再加上我们北方地区,水质硬,口感真的很差(即使装了净水器)。

纯净水

纯净水里不含有任何无机物质,可以喝。但是其实无机物质对人体来说是有重要作用的,缺少了无机物就会影响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不建议长期饮用。

矿泉水

2岁以内慎喝!普通矿泉水里的矿物质含量不明,另外钠的含量高(含盐量),不适合给宝宝喝!

有妈妈会问,家里买了宝宝专用的“婴儿水”可以吗?当然可以啊,太可以了!

与一般饮用水不同,婴儿水在矿物元素含量和微生物控制上的要求更为严格。尤其对一些能产生危害的铅、硝酸盐、亚硝酸盐、砷等元素有严格的县定量。通常,矿物元素过高,或没有矿物元素的饮用水都不适合婴幼儿。婴儿水还有商业无菌的要求。除此之外,用婴儿水冲调奶粉、制作辅食都是极好的。

当然,婴儿水的价格小贵,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必执着。

科学喂养才能让宝宝健康茁壮成长,伤害宝宝的雷区您看好喽,千万别去踩!

本文原创首发,版权归怪兽只吃素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