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

探秘山东省栖霞市方山远古观象祭祀建筑与龙图腾之九——方山观象祭祀建筑的主人和它的变迁

山东省栖霞市方山观象祭祀建筑群庞大的规模,复杂的组合,从庙、坛、墠、坎、壝、石塑龙、六器、道路等等,这都是秦汉时期和秦汉时期之前国家祭祀建筑的最高级别,它们能够基本完好的保存到现在绝对是个奇迹。这么重要的祭祀建筑群竟然几千年来一直就这样默默无闻地湮没在方山之上,确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方山观象祭祀建筑是否真的在正史中没有留下任何记录?方山观象祭祀建筑群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1)

63号祭坛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2)

31号祭坛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3)

南北第十大路上的海墁大道

方山观象祭祀建筑群的建设是个漫长的过程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也就是说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祭祀天地,据此笔者认为方山观象祭祀建筑遗址,应该具有国家祭祀的性质,建设完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方山观象祭祀礼制建筑群既是一处观象台,也类似于秦汉时期一处郊祭的畤,同时还具有古代帝王封禅的特征,这一切都是古代王权的象征。

关于“畤”,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写道:“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方山平原东北角的环境和祭坛,非常吻合《史记》的记载,说明这是一处祭天的畤。畤在《说文解字》中解析:“天地五帝所基址,祭地。从田寺声。”也就是秦汉时祭祀天地五帝的祭坛。在2016年陕西省凤翔县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没有发掘之前,许多专家学者对司马迁在《史记》中关于秦汉时期皇家祭祀中不同畤的记载一直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人认为是司马迁无中生有,特地编造出来的。随着2016年专家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按图索骥,雍畤被发现,使我们得以了解畤的特征,证明了司马迁《史记》畤的记载是极其准确的。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4)

68号祭坛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5)

日出旸谷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6)

五龙河河谷

“畤”这个字的构成是田边一个寺,这跟方山山上平原的形态就太接近了。方山平原被道路、石墙横平竖直界割成很多大少差不多的平地,非常像一个田字。“寺”字的本义为持取,即“持”的本字、古字。在田边持着东西可以看成是在祭祀。方山平原四面都有祭坛,东面有神庙,中间是像田字的平原,正是在田边祭坛神庙祭祀的一种表现,所以方山就是一处畤,道路也是专门为祭祀所设计的。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7)

方山的山上平原格局,县志云:望之若棋局设云汉间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8)

方山的山上平原格局,《天文志》: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山东最早是东夷族的居住地,句芒是少昊的儿子,伏羲太昊的大臣。因此笔者推测句芒是早期东夷族某个部落的首领,他是四时神中的春神,东方神。方山在东方,自然跟方山观象祭祀建筑就有了联系。笔者认为最早就是句芒在这里开始建设或者观象,只是当时还没有这么庞大的规模。

嵎夷崇拜太阳,据此人们认为他们就是《后汉书》中记载的阳夷,认为他们跟天文观测有关,或者说他们是一个懂得天文历法的家族。古代“禺”、“隅”与“嵎”通用,据此有人认为嵎夷来自于禺部落。禺部落首领禺䝞是黄帝的儿子,东海之神,禺京是禺䝞的儿子,颛顼帝的大臣。禺京又叫禺强,被认为是北海之神,冬神,都跟天文有关。东海相当于现在的黄海,北海相当于现在的渤海,而这两地的沿岸恰巧历史上都被认为是嵎夷的聚居地。嵎夷跟禺䝞、禺强定居的地方相重合,所以认为嵎夷跟禺部落有关是很有道理的。禺部落来到海边,选择海边山谷居住,禺变成嵎,禺部落变成嵎夷。栖霞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嵎夷的祖居之地,方山附近是旸谷,方山就成为嵎夷神圣的祭祀圣地,因此方山的观象祭祀建筑留下了嵎夷的痕迹。

旸谷作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在当时已经拥有了极高的名气,因此羲仲接受帝尧的命令,到嵎夷所在地的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确定春分。所以笔者认为方山上应该有羲仲建设的一些观象建筑,以便进行天文观测,确定春分。

莱人是炎帝的后裔,擅长种植小麦,他们来到胶东有两个重要的定居地。《汉书·地理志》记载:“琅邪郡……长广,有莱山莱王祠。”长广县故治在今山东莱阳市东,莱山就是现在莱阳市北面的旌旗山。旌旗山在方山南面15公里处五龙河的岸边上,因为莱山有莱王祠,所以莱阳市被认为是重要的莱夷定居地。莱夷另一处重要的定居地是方山北面40公里处黄水河岸边,莱山北面的归城遗址,归城遗址是胶东地区最大的古城遗址,被认为是东莱国的国都。方山位于胶东半岛两条最重要河流五龙河和黄水河分水岭南面的盆地中央,两座莱山的中央,两个莱夷重要聚居地都可以通过河谷顺利抵达方山,可见方山位置的独特性。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9)

莱阳旌旗山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10)

  龙口莱山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11)

归城遗址

显然莱人定居两个莱山绝非偶然,他们一定是盯上了方山上的观象祭祀建筑,进而据为己有,并且让它继续完备。齐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00年)东莱国灭亡时,因为方山距离莱人都城较远,齐国人没有破坏这处祭祀圣地。莱国和莱夷消失了,方山自此以后远离了中国政治的中心,方山上的观象祭祀礼制建筑也自此以后被废弃,逐渐湮没在树木荒草和历史的尘埃中。因为方山四面都是悬崖绝壁,与四周隔绝,所以方山上的观象祭祀建筑群躲过了历史上的人为破坏,基本完好地保存到了现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东方六国的山川祠及齐地八主祠等祭祀也被纳入帝国祭祀系统。西汉初年高、文、景三朝基本沿袭秦制,以雍五畤和陈宝祠为国家最高祭祀。武帝对国家祭祀进行了极大改造,立甘泉泰畤、汾阴后土祠为最高祭祀,设五岳四渎之祭,在全国广修祠庙,建构起汉帝国的祭祀体系。秦汉时期祠畤祭祀为主体,范围遍布全国,空间分布广泛,祭祀对象驳杂,皇帝需长途巡行方能完成祭祀。齐地八神中的五神在胶东,在秦汉国家祭祀体系中属于较重要的一类,是由皇帝亲自主导的中央祭祀活动,但是由于地处遥远,抵达非常困难,不能每年都举行。因此,《史记·封禅书》称:“至于他名山川诸鬼及八神之属,上过则祠,去则已。”也就是说八神祭祀是皇帝驾临就祭祀,皇帝不来就不祭祀,这样遗址的具体位置和规模就有了不确定性。文献记录中亲临八主祠祭祀的秦汉帝王有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和汉宣帝,但是史书中没有留下他们来到方山的记载。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12)

十号石塑龙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13)

方山平原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14)

南北第五大路上的海墁大道(丹陛桥)

东莱山——黄帝时期的中国五大名山

那么方山是否在古代还有一个别的名字?该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被人遗忘,甚至张冠李戴,最终后世无法辨别了呢?

我们从《史记》中记录来过胶东的,具有制定历法、举行郊祭权力的帝王说起。

在《史记•孝武本纪》写道:“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

“其春,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见天子’。天子於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毋所见,见大人迹。”

《史记•封禅书》写道:“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

在这里,笔者惊讶地发现上古天下八大名山,中国五大名山有东莱山的名字。东莱山在什么地方,一般的解析是现在的龙口市莱山。龙口市的莱山因为附近有月主祠而被秦始皇和汉武帝前来祭祀过,因此名气很高,又因为古代这里是东莱国的地域,汉代这里又是东莱郡,大家自然就认为莱山就是东莱山。

那么莱山和东莱山是一座山吗?笔者发现在同文中司马迁又这样写道:“六曰月主,祠之莱山。皆在齐北,并勃海。”同一篇文章出现莱山和东莱山两个名字,从正常行文来看,笔者认为莱山和东莱山是两座完全不同的山,否则容易造成混淆。尤其司马迁是汉武帝的史官,和公孙卿又是同时代的人,名字一般不会记错。笔者认为在历史上栖霞也是东莱国和东莱郡的属地,所以东莱山在栖霞也并不意外。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15)

方山神庙北室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16)

方山上的水塘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17)

63号祭坛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18)

东西第二大路

东莱山是否就是方山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史记•封禅书》写道:“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熄。”笔者认为黄帝多次东到东莱山巡游主要的目的就是封禅,在封禅时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与天地鬼神相通,以宣示权力,显示君权神授,进而统治天下。这样,方山就会留下许多高级别的祭祀建筑。

《史记•封禅书》写道:“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髯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坠,坠黄帝之弓。”“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yǐn)现。”“螾”同“蚓”,即蚯蚓。

至此笔者发现黄帝跟龙是息息相关的,尤其“黄龙地螾现”,说龙跟蚯蚓一样匍匐在地上,这跟方山石塑龙的形象就太接近了。因为方山许多地方植被茂密,许多石塑龙的身体就可以作为一条路通行,可能与黄帝的乘龙登天是一个寓意。因为东莱山是黄帝时期中国的五大名山,所以汉武帝派遣公孙卿前来寻访,最终公孙卿:“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大人,即神人,这里的神人长数丈,这和方山上的石塑龙形象也非常接近。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19)

62号石塑龙,黄龙地螾(yǐn)现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20)

十号石塑龙龙身各器官示意图

远古时期,山东是东夷人的家园,在东夷大首领蚩尤和黄帝的交战中,蚩尤兵败被杀,东夷开始分化。太昊氏部落势力衰退时,被黄帝部落击败,退到鲁地。少昊帝时,他的儿子句芒成为太昊的大臣,掌管春分,据此笔者推断句芒也应该是东夷族某个部落的首领,在东方,尤其胶东半岛一代。

禺强来到胶东半岛,与当地人相融合,形成嵎夷。禺强被尊为北方之神,而句芒是东方之神。方山在古代二十八星宿星野中位于危九度,正是北方玄武的星野中心,所以方山上面的星野就是北方星野的中心。笔者认为禺强成为北方神,可能跟他居住在北方星野的中心有关。方山特殊的位置使得其很快成为嵎夷的祭祀圣地,因此方山的观象祭祀建筑留下了嵎夷的痕迹。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21)

64号祭坛(坎)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22)

方山圈子墙和30号积石堆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23)

东西第八大路

方山位于两座莱山之间,方山距离旌旗山15公里,这个距离和秦国的旧都雍城遗址到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的距离是一样的。归城遗址距离方山40公里,汉代都城长安到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的距离是150公里。两座莱山距离方山都不远,从各自所处的河谷都可以顺利抵达方山,显而易见莱人定居这里不是偶然,而是盯上了附近方山上的观象祭祀建筑,拥有它就可以成为建立一个国家的资本。嵎夷丢失了这样的祭祀重地,就代表着部落彻底失败。最终嵎夷与莱人的交战中,嵎夷败退,不得不向山东西南地区迁移。莱夷后来逐渐发展壮大,受到东夷人的爱戴和敬重,成为当地东夷各族的首领。商代末期建立东莱国,山东半岛均为莱夷之地,成为东夷最大的部族,这样莱夷就有更多的实力建设方山的观象祭祀建筑。《尚书·禹贡》:“莱夷作牧,厥匪檿丝。”是中国历史最早对莱夷的记载。《晋书》记载:“太康七年(公元286年),东莱山蚕遍野,成茧可四十里,土人缫丝织之,名曰山绸。”檿丝就是柞蚕丝,山蚕就是柞蚕,可见胶东地区自古以来就生产柞茧,并用它们来织绸,这和现在方山地区依旧是柞蚕基地不谋而合。最终笔者对方山和方山观象祭祀建筑得出结论,方山就是《史记》中记载的上古时期中国的五大名山,黄帝经常巡游封禅的东莱山,也是《山海经》中记载的钦山。方山观象祭祀建筑是经过句芒、黄帝、羲仲、禺强、莱夷等一系列的部落,或者国家首领历经多年、多代人修建的一处观象祭祀圣地。方山是远古观象制定历法,确定春分的圣地。方山是祭祀天地日月,进而沟通天地,宣示君权神授的圣地。方山是求祷国家安宁,农业丰产,国泰民安以及君主个人福祉的圣地。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24)

方山神庙

古代五大名山 寻踪史记中黄帝巡游的东莱山(25)

69号祭坛

参考文献:

1: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烟台市博物馆编《胶东考古研究文集》齐鲁书社2004年11月第一版2:何驽:《在陶寺遗址中寻找尧舜》《光明日报》2021年8月28日3:高广仁、栾丰实:《大汶口文化》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4:张学海:《龙山文化》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5:王献唐《山东古国考》齐鲁书社出版1983年11月第一版6:迟克俭:《古莱国初探》《齐鲁学刊》1984年第1期7:丛领滋:《莱与东莱两国论》《管子学刊》1992年第3期8:杜在忠:《莱国与莱夷古文化探略》《东岳论丛》1984年第1期。9:黎耕、孙小淳:《陶寺IIM22 漆杆与圭表测影》《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1卷 2010年第4期10:严文明 、吴诗池 、张景芳: 《山东栖霞杨家圈遗址发掘简报》《史前研究》1984年11:田亚岐、陈爱东:《凤翔雍山血池遗址初步研究》《考古与文物》2020年第6期12:何驽:《从陶寺观象台IIFJT1相关尺寸管窥陶寺文化长度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2005年第10期13:关增建《中国天文学史上的地中概念》《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年第3期14:曹斌《胶东铜器与西周纪莱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21年15:宋承钧:《胶东史前文化与莱夷的历史贡献》《东岳论丛》1984年第1期16:王睿、林仙庭、聂政:《八主祭祀研究》 文物出版社2020年5月17: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良渚遗址群》文物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18:郭大顺:《红山文化》文物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