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

“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1)

提示:作者房子方,开封市文广旅局艺术科科长。此文发表于开封日报2019年9月11日第九版。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中国则处于新文化运动前夕。此时,各种新思想、新学术思潮、新艺术思潮在社会各个领域涌动。1918年农历三月二十,虽然已是杨柳依依、春意盎然,但是,地处中原腹地的开封,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依然是暗无天日、饥寒交迫,人们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出生在此时此地的一个开封妞妞,怎么也想不到,竟为100年后的一个剧种发展繁荣——成为中国四大剧种之一的豫剧,翻开了新的一页,让世人记住了她的名字。她就是陈素真。

陈素真原名王若瑜,她的童年并不幸福。从记事起,她的生父就不在了。母亲为了生存,不再受颠沛流离之苦,与陈玉亭结为连理,王若瑜名字改为陈素真。她从小就知道捡柴火、拾煤核,帮大人干活儿。不久,举家搬到开封市区,曾在北道门、西后街、曹门等附近居住过。这些街名,至今还保留着原来的叫法儿。

豫剧大师陈素真经典唱段欣赏

到了上学年龄,母亲送她去读书。她因为课文背不下来,经常被老师罚站。又加上家里穷,冬日整天穿着露脚趾头的鞋、露棉花的袄,冻得天天流鼻涕,两只袖筒上被抿得锃亮。有时候急着上学,也来不及梳头。老师嫌弃得不得了,见她又迟到了,正微笑着给别人说话,脸马上耷拉下来,连看她一眼都不看,三分瞧不起的样子,挤出一句话:“坐后面去。”她不想整天看着那个老师的脸色读书,就再也不去上学了。此时,陈玉亭已是祥符调戏班里的名角,人称“红脸王”。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2)

陈玉亭从小喜爱梆子戏,跟随父亲走乡串村卖烧饼,哪里唱戏人多,就赶到哪里去。常常因为看戏耽误了卖烧饼,没少挨父亲的训斥,他干脆背着父亲跑到陈留,搭德胜班唱戏。他天生一副浑厚高亢的好嗓子,一搭腔就赢得一片叫好。父亲知道他偷跑出来唱戏,非常生气,到戏台上拉他回家。陈玉亭坐在台上不走。父亲打折了一根唱戏用的“枪杆”,也没有把他打下戏台。陈玉亭对唱戏十分投入。在台下,他显得憨拙呆板,可一登上戏台,立刻就变得生龙活虎,唱得观众如痴如醉。童年的陈素真,跟随着继父转场在乡间戏台,风里来雨里去,耳濡目染,戏剧的种子在悄悄发芽。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3)

童年本是“跳皮筋”“甩四角”的年龄,可陈素真却对这些不感兴趣。街坊邻居的孩子们,疯着、跑着玩“捉迷藏”,她却喜欢模仿大人“演戏”,琢磨着戏里的角色。走走台步,跑跑圆场,学学台词,比比动作,成了她童年最幸福的“游戏”。她在《情系舞台——陈素真回忆录》中说:“我抽下竹帘子上的竹篾子,或找两根柳枝条,插在头上当雉鸡翎。起先插不住,我就用扎腿带子绑在头上再插。尺子、擀面杖、小棍、刷子、鸡毛掸子、切菜刀等,全成了我的道具。大人的手绢,就是我的裙子。除了跟大人去看戏,我就喜欢独自在屋子里把我那套服装道具扎裹起来,头勒绳带,上插竹蔑,腰系大手绢,手拿尺棍,边唱边耍。”她对唱戏如此痴迷,像着了魔似的,大人们在前台唱,她在后台比划。那时候没有录音机,全靠记忆背诵戏词。她学戏的速度快得惊人,最难学的戏也超不过3遍,好像天生就是块唱戏的料,课文背不下来,听戏词一遍就能记住不忘,简直就是个小“戏精”。

清末民初,京剧在开封独占鳌头。京剧戏班春台班、长庆班、同义班、鸣盛班等20多个戏班及票房林立,占据开封演出场地,引领舞台艺术数十年。1914年,以时倩云为主演的河南梆子义成班,首次进入开封位于北羊市的普庆茶社戏院演出,标志着河南梆子戏班从搭台露天演出向戏院剧场的转变。19世纪20年代,开封有名的梆子戏班就有义成班、公义班、天兴班、德胜班等40多个。这些戏班,既是演出机构,又是培养艺人的机构,为戏曲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戏曲艺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属“下九流”,更没有女子学戏,当时著名的李剑云、阎彩云、石湘云、李瑞云这四位名旦,称“四大云”,都是由男子扮演。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4)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5)

陈素真从小就在戏班里接受梆子戏的熏陶,加上她对戏曲的热爱和天分,抱定学戏的决心,8岁开始拜师,10岁如愿以偿登上舞台。

1928年农历二月初二,开封大相国寺同乐舞台老早就贴出戏报——《日月图》,坤角陈素真,主角胡风莲。陈素真的名字轰动了开封大街小巷,“女子怎么能唱戏?”“女子登台是个啥样?”陈素真在台上一露脸,就让观众感到震惊和新奇,引得观众争相观看。她小小年纪,扮相俊美,一板一眼,唱得都是祥符调,是真功夫。开封观众认了,这孩子唱戏,中!陈素真成为豫剧舞台上第一个登台演唱引起反响的祥符调女演员。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6)

1930年,演出《反长安》,正赶上陈素真“倒仓”,一张嘴,没嗓子,唱不出声音,出丑了。观众花钱买票,不管你年龄大小是男是女,台下瞬间“倒好”四起。她被观众轰下了舞台。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7)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8)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9)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10)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11)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12)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13)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14)

12岁的陈素真,第一次领略到舞台上失败的痛苦,什么都不想干,什么都不愿干,天天都抬不起头,再也不想演戏了,整天萎靡不振,好像天塌下来似的。她毕竟还是个孩子,“打退堂鼓”很正常。“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为陈素真“紧要处”指点迷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她的继父陈玉亭。陈玉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告诉她:“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功夫来不得半点假啊。”闯荡梨园多年的陈玉亭深知,一个演员唱砸了,想再登台,难上加难。1930年农历八月十六,陈玉亭放弃开封同乐舞台演戏的机会,带着陈素真母女来到杞县搭班演出。

陈玉亭鼓励陈素真“从头再来”。以前,陈素真跟着祥符调名师孙延德师父只学了三出大戏:《玉虎坠》《桃花庵》《破洪洲》,其他的全是折子戏。这次跟随继父到杞县农村草台演出,一天要演3场戏,给了她一个边演戏边学戏的机会。帅旦、正旦、小旦、婆旦、泼辣旦,文的武的,主角配角,她都演。在杞县,她加工提高《三上轿》《春秋配》,把“送客戏”唱成“大轴戏”。《秦英征西》《洪玉娥背刀》《狄青征西》《樊梨花征西》《平安王》《燕王扫北》《七圣归天》《蜜蜂计》《花打朝》《孙吉祥吊孝》《春秋配》《梅花鹿》,这些都是她经常主演的大戏,为她戏曲人生的辉煌,打下了坚实基础。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15)

开封美术馆一楼 陈素真纪念馆

不受苦中苦,难得人上人。1934年农历八月十六,陈素真由杞县返回开封,在曾被“倒好”的同一个舞台,演出同样的剧目《反长安》,终于一炮走红。之后,她演出了《樊梨花征西》《穆桂英征东》《姚刚征南》《燕王征北》《双燕公主》《对松关》《大祭桩》等,连演30多天不重戏。想想现在的演员,谁能30多天不重戏在舞台上连续演唱?就在1934年同一个时间,京剧大师梅兰芳率王又晨、姜妙香等名家,由上海到开封人民会场赈灾演出,引起轰动。陈素真走在开封大街上,被观众认出来,称她为“河南梅兰芳”。1936年3月,上海百代公司为陈素真灌制了《三上轿》《霄壤恨》《义烈风》《柳绿云》《涤耻血》《三上关》《春秋配》剧目,为豫剧最早灌制唱片的第一人。仅《三上轿》唱片就占4张,可见她对这出戏的重视程度。她在回忆录中写道:“在《三上轿》原腔的基础上,我这么唱唱、那么哼哼,左唱右唱,瞎哼胡哼,去厕所也唱,睡梦里也哼,就这样入迷似地哼来唱去的。”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16)

原来土得掉渣、粗俗简陋的梆子戏,经过陈素真的改革发展,变得清秀怡人、细腻委婉,越来越受观众的喜爱。豫剧《女贞花》在开封公演时,一票难求,有人排队连续多日,都买不到票。现代著名诗人苏金伞,在发表于1936年7月20日《河南民报》副刊的一篇文章《评豫剧〈女贞花〉》中写道:“该剧之演出,已五六次之多,而我三次购票,皆是前一天去的,均未到手,足见魅力之大。前天总算临时凑了一个座儿,得观全剧,较诸徘徊门外的汽灯下不得进去或进去而东张西望无枝可栖的人们,总算幸运多了。”苏金伞高度评价陈素真在这出戏里的表演:“作为豫声剧院主台角色的陈素真,完全脱去了粗俗村陋的表情,眉的一颦,头的一垂,身的一侧,颐的一解,袖的一拂,俱有来历,毫不过火。”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17)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素真与樊粹庭合办狮吼剧团。“狮吼”二字,即意为中国要像东方的雄狮,发出抗战的怒吼。为了唤起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情,樊粹庭专为陈素真量身打造编创出《柳绿云》《凌云志》《三拂袖》《涤耻血》《霄壤恨》《女贞花》等以反封建、反邪恶、反汉奸为主题的大戏,先后在开封、洛阳、西安等地,全身心投入到抗战义演之中,把义演所得经费全部捐出。仅在洛阳,陈素真就义演半年之久、200余场。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18)

在豫剧史上的众多第一

梅兰芳蓄须示志,程砚秋耕作隐居,陈素真义演抗日,慰问官兵,赈济难民,用祥符调吹响抗战的号角。陈素真与梅兰芳、程砚秋并列为抗日爱国的杰出戏曲艺术家。在《涤耻血》一剧中,陈素真饰演卖国求荣的汉奸刘豫之女刘芳,但与其父刘豫背道而驰。她侠骨烈性,赤胆忠心,夜奔金营,杀伤敌军无数,但终于寡不敌众,头上中箭,血流满面,含笑而死,临死前高呼:“宁为剑下鬼,不做亡国奴!”一时掌声雷动,群情为之激奋。这出戏,直到1986年,开封市豫剧团还在大众剧院上演,同样让戏迷感受到了爱国的激情。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19)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20)

陈派弟子在哪里,祥符调就传承在那里。陈素真是戏剧界的一代宗师,不仅体现在她艺术的精湛、艺德的高尚,同时体现在她为豫剧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传承人。她的弟子遍布天津、甘肃、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可谓桃李满天下。

陈素真在开封留下了许多传承祥符调的佳话。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21)

陈素真给关灵凤说戏

经樊粹庭引荐,关灵凤拜陈素真为师,成为陈派艺术第一代传人。陈素真认为她心灵手巧,一点就透,由此给她改名关灵凤,后收为义女。关灵凤继承陈派风格,在开封市豫剧团唱响祥符调。1981年,关灵凤重新排练陈派名剧《三上轿》,在大众剧院连演47场,场场观众爆满。1982年,关灵凤赴京演出《三上轿》。

张雪波原名张玉荣。1962年夏天,陈素真带领天津市豫剧团来开封演出时,看了她演出的《洛阳桥》之后,收她为徒,给张玉荣取艺名张雪波。同年秋天,张雪波专程到天津豫剧团向陈素真学艺。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22)

从左至右:周恩来、陈素真、刘少奇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23)

从左至右:田汉、陈素真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24)

从左至右:梅兰芳、陈素真

1977年,在开封包公湖西南角的一片沼泽芦苇坑地上,成立了开封市戏曲学校,全市公开招录60名学生进入了戏校。谢顺明、宋桂玲、陈慧秋、朱永昌、焦富生、张雪波、邹秀荣、郭永旭、张建坤、刘国亮、韩枫、王长江、周德顺、杨军、朱彦广、邱爱琴、李凤琴、陈晋岭等任教师。时任市领导以及市文化局局长高度重视开封戏曲演员的培养教育,安排最知名的演员、最优秀的教师传授祥符调。该校首任书记是化汉三。校领导曾邀请袁世海、李万春、李和曾、冯志孝、高牧坤、沈建瑾、崔兰田、牛得草等戏曲大家,到戏校授课,让学生广泛吸收艺术营养。1978年,同学们就在开封建筑公司礼堂公开演出了谢顺明传授的《黄鹤楼》、焦富生传授的《白水滩》等戏。陈素真是戏校邀请教师中授课时间最长老师。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25)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26)

1979年6月23日,当陈素真听说开封成立了戏校,立即就从天津赶来开封讲学。有同学提出,想拜陈素真为师,陈素真看到这帮学生是好苗子,喜在脸上,爱在心里,说:“凡是今天来听我讲课的同学,都是我的学生,我就是你们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刻苦练功,学到祥符调真本事。”张雪波作为她的助手,协助陈素真为该校学生传授了《宇宙锋》《拾玉镯》。陈素真在她的日记中写道:“1979年7月23日下午,在开封戏校给师生们排《宇宙锋》,我的嗓子又累哑了。”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27)

▲豫剧大师陈素真。

她和同学们同住一个宿舍楼。“豫剧皇后”陈素真,这么大的名气,同学们见了她,心里有点胆怯。从她门口路过,都是轻手轻脚的,生怕打扰她。半个月后,大家都感到她平易近人,很随和。有时,她就坐在校门口,和同学打招呼。大家见她这么和蔼,都凑上去听她讲故事,讲她过去学戏的艰难和坎坷。她给同学排戏时要求非常严格,一点都不含糊。一是特别认真。一句唱腔,一句念白,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有一点不到家,就必须练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宇宙锋》响排时,戏中角色赵艳荣第一次装疯,唱到“我抓、抓、抓花容——”一转身,演员手上提前沾上油彩,背对观众照着额头“抓出血痕”……此时,陈素真立即叫停,她说:“演戏就是演人,要想演出人物内心活动,就必须要有生活。用手抓脸,轻轻抓,有一点油彩就可以,多了就失去生活真实。”直到现在,有的演员在舞台上做这个“抓出血痕”动作时,很容易造成失真。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28)

二是亲自示范。每次授课,她都换上灯笼裤,系上腰带,同学们跟着她先跑三圈“圆场”,再练两遍身段组合,然后再说手、眼、身、法、步。在给学生哑排《拾玉镯》时,同学们围在旁边观摩。她一边表演、一边说戏,就跟在台上演出一样精心,一丝不苟。

三是无私奉献。《宇宙锋》《拾玉镯》是她创新移植汉剧、桂剧等姊妹艺术,以祥符调为演唱风格的名剧。这是她在豫剧史上的独创。为了把祥符调发扬光大,她却毫无保留地传承给了开封戏校的学生。哪些地方用“家常白”,哪些地方用“韵白”,声调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低,讲得条条是道、一清二楚。她说如果有时间的话,还要把《梵王宫》《三拂袖》《黄金蝉》传承给学生。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29)

四是不讲排场。在戏校的两个月里,领导安排她住开封宾馆,她却坚持吃住在戏校,和同学们住在一起。七八月份,正是开封最热的暑天,那时还没有空调。练功厅排戏,坐那即使不动也汗流浃背,她却乐在其中。她对艺术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诲人不倦的耐心,至今仍让同学们记忆犹新。同年9月,她率领开封市戏曲学校的师生,到郑州人民会场,与师生同台演出主演了《宇宙锋·装疯·金殿》。这是陈素真首次在文化大革命后河南省会舞台上亮相。9月28日,《河南日报》刊登余昂看陈素真演出《宇宙锋》的文章,题为《重睹芳草》。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30)

1980年 豫剧五大名旦 罕见合影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31)

 ▲1980年,陈素真和阎立品在一起。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32)

▲陈素真和常香玉在一起。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33)

1994年3月29日,陈素真走完了她的戏曲人生之路。她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祥符调,创立了陈派艺术。正如曹禺给陈素真的题词“不要人夸颜色好,长留青气满乾坤”。

豫剧界第一人陈素真(豫剧皇后陈素真与开封)(34)

2018年4月 汴梁小宋城 |《梨园春》特别节目——纪念豫剧大师陈素真先生诞辰100周年专场晚会

党和政府给了陈素真许多荣誉。她曾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天津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文化局顾问等职务,为中国豫剧祥符调的传承发展和传播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纪念陈素真诞辰100周年,开封市在开封美术馆建立了陈素真纪念馆,每天都有数百名观众和游人,走进陈素真纪念馆,领略大师艺术风采,为开封有个陈素真而自豪,都想为复兴祥符调出一把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