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的技巧和方法(不懂古玩圈的这些行话)

古玩收藏的技巧和方法(不懂古玩圈的这些行话)(1)

以前听说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位门外汉,看邻居家有人买了一件古董又卖出去,发了一笔财,心里头那叫一个痒痒啊。这个人攀比心特别重,也算是一个急性子,第二天就怀揣着儿沓钱去古玩市场上踅摸去了。一进市场,他那个眼神举止早就被老练的古玩商们看出来了:这准是一个准备送钱的冤大头。门外汉瞅来瞅去,盯上了一件竹雕,自以为不错,就想出手搞定。身边路过的好心人不忍看他被宰个半死,就悄悄告诉他,这可是行货,可得悠着点儿。门外汉根本不知道行货是什么意思,还以为行货不就是行里的正经货吗,好东西啊。最后,花了几把钞票,他还真当好东西给买凹来了?结果吃亏是肯定的。

当然,故事归故事,道听途说,不可信。但这个故事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干哪行,都要懂行里的切口——就是行活。

古玩收藏的技巧和方法(不懂古玩圈的这些行话)(2)

古玩交易自出现之初就跟一般的商品交易不一样:货物的价格和货色缺少一个参照;交易者不能明着乱吆喝,交易很小心,因为不少东西来路有问题,或者本身就是仿制品,目的就是蒙人的。这些全归到一点,就是很多活不能明说,于是行活就出现了。传统的古玩行业内人士,大多操着这么一套切口,熟人之间相互交流都如此说。不过,现在的古玩交流相对来、兑已经不用避人了,加上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也加入到收藏大军中,用这么专业的切口交流起来也比较费力,所以现在用行活的就比较少了。但收藏者还是有必要学习这些切口,毕竟有些行话现在还在使用着,要想从事这一行,掌握好交流的工具非常重要。

古玩收藏的技巧和方法(不懂古玩圈的这些行话)(3)

[行话一]行货

前面提到的“行货”,它的意思是大路货,价值不高,做工也一般。基本上都是批量生产的东西。

[行话二]捡漏、打眼、掌眼

古玩行里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捡漏”,意思是买家花小钱淘换到好东西了,物超所值。相反,卖家则是自己不小心卖漏了。要是买方高价吃了假货,这就叫作“打眼”,现在也有的被委婉地称为交学费,或者叫“吃药”。“菜鸟”级别的收藏爱好者如果想少交学费,买真东西,就得请高手专家来指点把关,这个叫作“掌眼”。

古玩收藏的技巧和方法(不懂古玩圈的这些行话)(4)

[行话三]身份、卖相

在古玩行里头,看东西往往要给定品,说其高级不高级,这也有个专词——“身份”。通常来讲,同类的东西,大件的身份就高,小件的只能是个玩意儿,身份相对就低;官造的就比民间的身份高。这些都决定了它们的价位也有着不小的区别。如果古玩的身份虽然不高,但品相不错,比较好卖出去,价儿也不低,就叫“有卖相”。

古玩收藏的技巧和方法(不懂古玩圈的这些行话)(5)

[行话四]开门

好东西,真的老玩意儿,不是后仿的,行内呼之为“到代”。要是精品,就呼之为“开门货”,意思就是开门见山的好东西。特好的精品,那就是“大开门”。

[行话五]绷

古玩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之间大打心理战,一个想高卖,一个想低买,怎么办?这时就会有一方故意不买或不卖,先放一放,等着对方妥协,这就叫作“绷”。

古玩收藏的技巧和方法(不懂古玩圈的这些行话)(6)

[行话六]臭

古玩行有时主张交易要快,货物都得活了,不能死,所以手里有好东西也不能老绷着,否则就可能永远留在自己手里卖不出去,这叫“臭”。通常情况下,当自己有好货色本人却拿不准的时候,总会请高人掌眼。但不能多掌,否则一旦意见不统一,尤其是不好的评价传出去,圈内的都知道了,再好的东西追捧的人也就少了,价格只能越来越低,卖臭了。所以,现在的古玩商有好东西也很少拿出来,不会给一般人看,只有真懂行的或者真想买的来了,才拿出来显摆一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见的人多了,自己的好东西变臭了,不值钱了。

古玩收藏的技巧和方法(不懂古玩圈的这些行话)(7)

[行话七]邪价、输

古玩交易中,经常会有些藏品被资金雄厚的人以超出卖方思象的价格收走,这个价格就被称为“邪价”。与卖赚了的邪价相反,古玩商也有亏本卖低了的情况,那叫做“输”。

其实,古玩行里的行话远不止这些,具体到古玩里的每个类,又都有自己的独特术语,此处不再细说。

这些行话大多带有明显的北方味,尤其是北京味儿,所以需要提醒的是,具体到各地又各有不同的行话,上面举例介绍的这些就不一定能说得通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