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懒不爱动脑筋的原因(孩子头脑懒惰或才思敏捷)

孩子太懒不爱动脑筋的原因(孩子头脑懒惰或才思敏捷)(1)

文/儿童哲学启蒙头条号

孩子太懒不爱动脑筋的原因(孩子头脑懒惰或才思敏捷)(2)

无问之人,

无所学。

无所学,

则无所知。

无所知,

则无所问。

凡思考,

莫如此!

孩子太懒不爱动脑筋的原因(孩子头脑懒惰或才思敏捷)(3)

一个不曾思考的人,是不会遇到问题的。

一个不停思考的人,总是问题缠身。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关于这个世界的“为什么”越多,就意味着他们思考的越多,疑问也就越多,孩子们这样的品质是值得呵护、肯定和鼓励的。

可是,很多父母都不曾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

面对孩子如此众多的“为什么”,我们的回答习惯和方式要么塑造出“头脑懒惰”的孩子,要么培养出一个“才思敏捷”的孩子

孩子太懒不爱动脑筋的原因(孩子头脑懒惰或才思敏捷)(4)

举个例子——

一天,你和孩子蹲在地上看蚂蚁,孩子忽然问你:“妈妈,它们在干什么?”

妈妈说:“它们好像在找吃的。”

孩子又问:“它们到哪里找吃的?”

妈妈说:“我们跟着这些蚂蚁去看看。”

……。

在上面这个对话中,妈妈这种直接或间接给出了“答案”,剥夺孩子思考空间的回答习惯和方式,属于“封闭式对话”,久而久之,孩子对问题的思考就会依赖于周围人,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太懒不爱动脑筋的原因(孩子头脑懒惰或才思敏捷)(5)

还是上面那个场景——

一天,你和孩子蹲在地上看蚂蚁,孩子忽然问你:“妈妈,它们在干什么?”

妈妈说:“它们太小了,我的眼睛看不清,快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孩子说:“它们好像在找吃的呢。”

妈妈说:“那你快告诉我呀,它们都是怎么做的?”

……。

在和孩子的这次对话中,智慧的妈妈通过“示弱”、启发、引导、设问等不给出“答案”的对话,激发了孩子观察思考的欲望,并潜移默化地将孩子的这种意识活动转化为孩子的具体行为,属于“开放式对话”,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孩子太懒不爱动脑筋的原因(孩子头脑懒惰或才思敏捷)(6)

显而易见,相比较“封闭式对话”,“开放式对话”更能激发一个人主动自觉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观察、想象、思考、判断、推理和言语表达等等能力都会逐渐积累,孩子对事物投入的热情也会与日俱增。

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成年人来说,如何提问就是如何思考的标志,就是思考习惯与方式的起点

对父母来说,在孩子求知的黄金时期,对如何和孩子探讨问题有所准备,就意味着我们对孩子成长机遇的把握。

回答孩子疑问的目的不在于我们能否给出答案,而是我们的回答能否助燃孩子继续思考的火焰,这就好比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一百分的道理是一样的。

孩子太懒不爱动脑筋的原因(孩子头脑懒惰或才思敏捷)(7)

事实上,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与孩子沟通所使用的“封闭式对话”“开放式对话”的习惯,就是父母用脑模式的习惯,就是父母思考习惯和方式使然,它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

一个对孩子勤于思考的父母,必然会演化和投射出好的教养行为,比如“开放式对话”;反之,父母不爱思考、不善思考、懒于思考,一切都是空谈。

孩子太懒不爱动脑筋的原因(孩子头脑懒惰或才思敏捷)(8)

善问者智,愚问者笨

OK,啰嗦了这么多,“儿童哲学启蒙”也想和大家来一次“开放式对话”,提出一个开放式的思考题——

如果有一个方式能够自然而然地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作为父母的你愿意做出改变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