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私人影院(15分钟社区生活圈)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在刚刚落幕的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上,上海发出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上海倡议》。目前,这份文件已经获得了52个城市联合签署。“15分钟社区生活圈”旨在打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即在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居住、就业、交通、服务、休闲等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共享开放的理念,这项建设也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

而作为社区文化设施的重要配套,电影院所承载的功能也不仅仅只是一个看电影的休闲娱乐场所。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上海电影的历史,是一部与这座都市共生共荣的历史。在上海,有太多有形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与电影息息相关:中国第一次有记载的电影公开放映在上海徐园;1908年开业的虹口大戏院是中国最早的商业电影院,“远东第一影院”大光明见证了80多年的电影兴衰……在上海,许多老影院的年龄比它的观众更大。

随着越来越新商圈电影院的崛起,已经有不少老影院退出历史舞台。而活下来的老影院,延续自身所承载的文化属性的同时,如何在属于自己的生活圈中焕发新生,和生活在同一社区的人们发生更紧密的连接甚至成为提升社区能级和品质的范本,以下这些影院正在作出它们积极有力的实践。

曹杨影城:伴随工人新村成长的社区文化地标

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不断被宣扬推进的当下,上海曹杨的居民可以挺直了腰杆说,这样先进理念下的生活状态,我们早早就拥有了。

曹杨电影院的退休美工李树德曾掰着手指数过:“一个新村内,2个公园、2座医院,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影剧院、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一应俱全……都说上海要实现出门500米有公园、步行5分钟有公交,这些,曹杨新村早就实现了!”

曹杨新村是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曾居住过200多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这里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理念,不断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逐步发展为成熟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

曹杨新村在设计之初就运用“邻里单元”理念,在70年前就为构筑“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好了基础。

低成本私人影院(15分钟社区生活圈)(1)

1960年代的曹杨影剧院

而这个街区里的曹杨影城在普陀区可谓无人不晓。这座建国以来全市西北地区新建的第一座影剧院,作为曹杨新村的文化配套设施,位于枣阳路兰溪路口,区里机关、工厂、学校看电影、看演出、开大会,不少会选择在这里。

1960年4月30日,曹杨影剧院隆重开幕,放映的第一部电影是讲述解放上海的《战上海》。

位处曹杨新村的中心,周边聚集了商场、银行、邮局、医院、文化馆,虽然只是一家社区型影院,但曹杨影城一直门庭若市。1998年,曹杨的票房收入达到363.8万元,刷新历史新高,增长幅度为同年上海电影放映行业前列。

近年来,曹杨社区积极推进落实 “15分钟社区生活圈”项目实施,社区空间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曹杨新村街道是上海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街道之一,据统计,居住在此的10多万多居民中,超过60岁的就有4万多。关于生活配套,街道已经贴心地建起了13个综合市民服务中心,不管居民住在哪里,步行15分钟内就可以找到一个。社区里的老年课堂、社区食堂、卫生服务站一应俱全。

低成本私人影院(15分钟社区生活圈)(2)

曹杨影城

62年的历史,曹杨影城伴随着这座老牌工人新村一起成长。作为重要文化配套设施的电影院,也用一场场特殊的电影放映活动关爱着在这里生活的人们。

曹杨影城经理盛颖莹介绍,影城除了对60岁以上的老人在票价上有常规的优惠折扣之外,也会在排片上安排一些符合老年观众观影口味的影片。“比如会结合周边观众的一些特性,这两天就在放戏曲电影。戏曲电影对一些青年观众的需求量可能会比较少,但我们周边相对年龄比较大的观众比较多,那么这些片子在我们这边的上座率可能会高一点,在排片的时候我们会把这部分的需求考虑在内。”

注重经济收益的同时,曹杨影城还肩负着社会责任。这个影城热心公益,常年来与多个单位、组织结对办公益活动。每年不定期为普陀区癌症俱乐部的病友免费放映积极励志、活泼愉快的影片;为普陀区启星学校开设专场,让智力缺陷患儿家庭来影院,教孩子学会买电影票选座、入场找座位……

“我们是国营电影院,还承载着宣传正能量的责任,是宣传教育的阵地。”盛颖莹说。

拿今年来说,上半年曹杨影城携手普陀区残联开展至爱专场,为平日里鲜少出门的残障观众挑选了当时好评如潮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影院的志愿者们早早等候在门外,协助行动不便的残障观众上楼、入座,有笑有泪的电影令现场观影气氛热烈。

低成本私人影院(15分钟社区生活圈)(3)

低成本私人影院(15分钟社区生活圈)(4)

曹杨影城的公益专场

6月举行的普陀“红色经典电影公益放映周”活动,精选了《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红色娘子军》等12部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较强,并且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优秀红色经典电影进行展映。每天上下午各放映一部红色电影,居民、影迷每天上午10点可以在影城门口领取次日的电影兑换票,受到周边群众的欢迎,也为共庆建党百年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参加过上海战役的3位革命先辈的后人在观影后向观众讲述了解放上海的故事,也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电影的感悟。

“隐秘战线的无名英雄”主题影展系列活动特别邀请到经典谍战片《蓝色档案》主演梁波罗亲临现场,以“电影人讲电影党课”的方式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具声色的党课交流活动。

低成本私人影院(15分钟社区生活圈)(5)

低成本私人影院(15分钟社区生活圈)(6)

“隐秘战线的无名英雄”主题影展系列活动

“有群众反映说好多年没进电影院了,他们可能想看一些和他们更有共鸣的电影。因为现在上映的影片有些也不符合那批观众的年龄结构层次了,老观众们也会想回味一下他们记忆里的经典的电影。之前把梁波罗、向梅他们请进来,老观众们都很开心。他们也像年轻人一样来追星,我们作为一个平台,也让他们圆一个年轻时的梦想,也觉得特别有意义。”

“因为我们是国营电影院,它本身还承载着一个精神文化传承的使命,同时也承担着辐射居民文化生活的,带动周边居民生活幸福感、满足感的责任,不能只抓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同时体现出来。”盛颖莹说。

东昌电影院:化身文化新空间的童年回忆

作为黄浦江以东的第一座电影院,东昌电影院位于上港小区、崂六小区两个人口密集的老小区之间,最早同样作为工人新村配套而兴建的影院,随着周边人气的聚集,政府开始仿造“南京路”模式,以影院为中心打造集文化、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业圈。当时浦东最大的商场崂山商场,以及深受追捧的老字号迎宾楼饭店先后在这里建成营业,新华书店、照相馆以及点心店、小吃店也相继开张。在当地居民的印象里,东昌电影院是这个地区的一个起点,也是一个标志性的景点。

低成本私人影院(15分钟社区生活圈)(7)

东昌电影院旧貌

浦东一直以来的“先锋”感,也体现在这座老牌电影院身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昌电影院营业时间可以从早上四、五点到次日凌晨二、三点。千人放映厅场场爆满,一票难求。1982年的影院,已经配套了咖啡茶座、录像厅等设施,并拥有了浦东第一块“宽银幕”。

新世纪后,随着浦东不断的开发开放,新的商圈和更先进时髦的电影院兴起,东昌电影院一度被历史淘汰。2004年,东昌电影院正式停业,也曾引得几代观众唏嘘惋惜。

直到2014年,东昌电影院开始计划重建,直到2019年8月,历经五年的“重装”,东昌电影院更名为“东昌弈空间”,重新对外开放。

低成本私人影院(15分钟社区生活圈)(8)

东昌电影院变身“东昌弈空间”

改建后的东昌,原本的“千人大厅”变身为有坡度的单层大厅,座位减少至264个。空间更具现代性,功能上可以放映艺术电影、上演沉浸式戏剧,还可开展针对年轻人的电竞比赛。社区美术馆的功能,让这里可以定期举办公益电影放映和艺术鉴赏课程,回馈周边居民。

低成本私人影院(15分钟社区生活圈)(9)

空间内景

重新开放两年来,这里举办过多个艺术展和游戏电竞赛事,更多的装置、影像、表演等艺术形式,以富有科技感和时代感的新面貌出现在这里。

低成本私人影院(15分钟社区生活圈)(10)

东昌不仅可以放映电影,也可以举办电竞赛事

虽然东昌不再是常规意义上的电影院,但面向社区的公益放映依然被一定程度保留下来。

比如今年上半年,东昌昇空间也接连推出红色经典电影片单,6月向居民发放免费电影票,让观众们在这里重温光影里的峥嵘岁月。

低成本私人影院(15分钟社区生活圈)(11)

公益放映

上海影城:电影作为城市名片的实践

位于新华路番禺路交界处的上海影城是这座城市充满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建筑。

低成本私人影院(15分钟社区生活圈)(12)

上海影城外貌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吴贻弓、谢晋、张瑞芳等为代表的上影老艺术家们,出于推动中国电影的国际交流、振兴当时处于低谷的电影产业的目的,发起了关于举办中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的倡议。上海国际电影节应运而生。

为了匹配中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A类国际电影节,上海需要一座现代化、综合性的电影主会场。这座以当时的最高标准,建起的上海第一个多厅影院,从此打开了中国电影拥抱世界的大门。而如今大家所熟悉的许多影院经营模式、设施配套,都曾经是在这里首开先河。

“三十年来,上海影城也早已成为了长宁区乃至全上海的一座知名地标。如果一个人说‘我在影城’,他不一定就在这座楼,他可能在番禺路、新华路或者在法华镇路,甚至更远处的定西路、淮海路,‘影城’早已不是一个仅仅指代这座建筑的专称,而是就像静安寺、徐家汇一样,成为了一个人们彼此间约定俗成的较为广阔的地域范畴,成为了几代新老上海人心照不宣的地理标识。”上影集团总裁王健儿在不久前举行的长宁区规划资源局全力推进“漫步番禺”城市更新工作会议发言上这样形容这个特别的电影院。

而以上海影城为代表的电影文化,也早已成为这片区域文化脉络的一部分。当城市更新,市民对文化生活提出更新的要求时,电影设施和电影文化也在作出它的回应。

就在不久前,上海影城将启动改造工程的消息在上海的影迷圈子引发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一方面,上海影城的设施的确已经有些老旧了,尤其是几个规模较小的放映厅,无论是座椅排布的舒适度还是放映设备的先进性,都跟不上当下观众对更高观影质量的要求;另一方面,这个电影院的确承载了这个城市里最喜爱电影的一群人对电影无数美好的记忆。

低成本私人影院(15分钟社区生活圈)(13)

上海影城内景

今年恰逢上海影城建立30周年,“在中国电影正蓬勃发展、票房屡创新高之际,我们决定在这个时间点,唤醒这座电影文化地标的全新使命。这就是焕发新生的上海电影艺术中心的初心所在,使命所在。”王健儿说。“我们相信,焕发新生,是对过去最好的敬意。”

上海电影艺术中心,将是上海影城的新名字。展望未来,她将成为电影文化完美融入城市更新的鲜活例子。

“在上海,我们见证了无数老电影院的默默消失和无数新电影院的拔地而起,同时也见证了一些旧电影院成功改造,跟上时代步伐的例子。历史证明,电影设施只有紧密跟随着城市更新来进行自我更新,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她所承载的光荣和梦想,才能更好地协调城市记忆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为城市文化不断地作出新的贡献。让上海影城焕发新生,建设为全新的上海电影艺术中心,正是我们对电影和城市共同更新的尝试。”上海影城的重新改造,一方面保护了这座承载了无数上海记忆和电影光辉的建筑,另一方面,也是将赋予这座电影院全新的审美、价值和理想。

据介绍,焕然一新后的上海电影艺术中心,将重新定义电影与街区的关系。结合整个番禺路周边地区城市更新实施行动规划和运营方案策划,新的上海影城将通过电影和建筑的对话,在这里建立电影行业新的坐标系,全新的影视文化空间,多元的电影大消费产业,将不仅改变影城本身,更将通过融入城市更新,引领和带动所在的整个街区生活方式的焕然一新。

低成本私人影院(15分钟社区生活圈)(14)

优雅而富于历史底蕴的新华路、番禺路区域,本身就是电影完美的取景地。在长宁区的更新规划中,北至延安西路、南到淮海西路,西至安西路、东至幸福路-法华镇路,总面积约60公顷的这一片街区,未来将致力于以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亮丽名片为目标,以番禺路为主干,后街网络为载体,在“街区漫步”中阅读海派建筑风貌,提升社区烟火气息,营造街区人文泡沫,体验影视时尚文化。

除了现有的电影院影院,未来这片街区还计划引入电影相关文创产业,室外活动空间可以播放露天电影、举办电影文化展览,打造参与式电影文化主题园区。电影与城市的关系,未来无疑将在这里作出全新的生动注解。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丁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