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的深度解析(金陵十三钗女子风骨)

家国破,身难容。

风骨犹被风尘掩,敢叫青天势气冲。

一朝离去命途险,清白梦里再相逢。

金陵十三钗的深度解析(金陵十三钗女子风骨)(1)

​​​

倪妮饰赵玉墨

一群不谙世事的少女,一群活在风尘中的妓女,几个死里逃生的士兵,几个悲天悯人的教徒,乱世中的故事有了开端。

在被日军占领的南京城中,一座美国教堂还保持着微妙的平静。初潮的女学生还在为自己身体的本能而羞耻,不知世事。后来躲进了一批秦淮河上的窑姐,清纯与风尘,势必会是浓浓的火药味。这两拨人争吵不休,明讽暗刺,忘记了门外的末日。直到几个从死亡边缘逃回来的中国士兵来到教堂,可以明显感觉到,看似平静的外衣被掀开,门外的恐怖氛围开始沁入每一个人的心房。

《金陵十三钗》里的人,都是有两面性的。

虽说玉墨的那群姐妹,在书中的前半部分那样放浪形骸,醉生梦死,让人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但是在她们放荡的皮骨之下,又何尝没有生活留下的伤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呢?

年龄尚小的豆蔻,渴望与小兵王浦生过上平淡的生活,要给他谈《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为了给浦生活下去的勇气,她冒着生命危险出去拿琴,结果被日军抓住凌辱至死。之前所有的梦想终成幻影,了无踪迹。

玉墨是文中的核心人物,她看似高贵如斯,却也有着小女儿脾气。在被书娟骂的时候,她便更加跳的起劲,好似挑衅,打破了之前的清冷镇静形象。当日军搜查教堂时,她握着剪子打算拼命,当女学生面临险境时,她有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魄力,当知道戴少校死去时,也会痛哭。

“她是爱戴少校的,她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一颗心能爱好多男人,这三个军人她个个爱,爱得肠断。”

都说女子是水做的,我觉得这个比喻真恰当。

水之至柔,如女子柔美的身段,温婉的性情。而水之至柔驰骋于至刚,水又成了更坚韧的存在。抽刀断水水更流,女子的魄力,有时可撼动天地,一如孟姜女苦倒长城,一如梁红玉英气勃发。

时代加诸人的苦难,每一个人都逃不开。

“书娟想,原来恐怖不止于强暴本身,而在于强暴者面前,女人们无贵无贱,一律平等。对于强暴者,知羞耻者和不知道羞耻者全是一样;那最圣洁的和最肮脏的女性私处,都被一视同仁,同样受刑。”

我想起曾经看过的关于慰安妇的纪录片《三十二》,每一个老奶奶说起当年的遭遇都是悲痛欲绝。那段岁月带来的不只是身体上的伤痛,更是心理上的毒瘤,每每剖开,便流出脓来腐蚀人的心灵。

战争把人性的口袋撕开了一个口子,所有的罪恶便争先恐后地逃逸出来,把人间炼成地狱。

“他们进犯和辱没另一个民族的女性,其实奸淫的是那个民族的尊严。他们把这样的照片作为战利品,是为了深深刺伤那个被羞辱的民族的心灵。我自此之后常在想,这样深的心灵伤害,需要几个世纪来疗养?需要多少代人的刻骨铭心的记忆而最终达到淡忘?”

忘不了,不能忘!

罪行昭昭,长歌当哭。

刚看这本书,看到书娟那样疯狂寻找赵玉墨,为什么呢?或许看过之后,就明白了,那是一次不公平的交换。

在那个年代,每一次牺牲都向着未来,悲惨而绚烂。

我们铭记不忘,只为让历史不再重现!

风尘染,明净台。

女儿心性掩,壮志豪情现。

缘浅情深不再相会,笔下风骨青史流长。家国破,身难容。

风骨犹被风尘掩,敢叫青天势气冲。

一朝离去命途险,清白梦里再相逢。

去看看那些曾经卑微到尘埃里的女人吧,她们柔情似水,却也有胸怀坦荡。

金陵十三钗的深度解析(金陵十三钗女子风骨)(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