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襄王解读(西有昆仑天下之中-中篇-寅-释西上)

先夏历史 齐原

前言

上 西有昆仑

(一)西北昆仑

(二)昆仑龙脉

(三)西方昆仑线

中 昆仑的原型及隐没

(四)典籍中的昆仑

(五)昆仑之原型

(六)昆仑之隐没

下 昆仑的重现

(七)昆仑之重现

(八)他山之石

(九)中原昆仑说

结语

孟子见梁襄王解读(西有昆仑天下之中-中篇-寅-释西上)(1)

前言

《释东》、《释南》两文,实质上揭示了一个以王屋山天坛顶为原点,以北纬35.2东方扶桑线,东经112.3南方朱雀线为坐标轴的完美坐标系。

扶桑、琅琊为正东,朱雀、衡山为正南,比较容易被人接受,故以东有扶桑,南有朱雀论证天下之中,逻辑直接了当。

武王伐纣三千年来,洛阳地中,嵩山中岳、登封天地之中,此河南三大中理论深入人心,周人的天下新秩序人尽皆知。

只是从来没有人想到,中国大地竟然存在另一个更加理性,堪称完美的坐标系,坐标系的原点,是一个以王为名的山,以原为名的城,它在黄河、济水之间;太行、王屋之间;豫州、冀州之间;西部山地和东方平原之间。

本文以西有昆仑来论证王屋为天下之中,为避免循环论证,前两篇结论不作为论据。即便我们忘记前两文已建立的坐标系,我们还会得到同一个原点。

本文将从人尽皆知的昆仑去回溯不为人知的昆仑,范围由大至小,由远及近,这里面有一个相当清晰的逻辑,北纬35.2的规律,依然适用。

(一)西北昆仑

昆仑就最大范围而言,是中国版图的西北侧高地。

可以从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胡焕庸线、青藏高原、地球第三极、中国地形三阶梯等角度来理解此大昆仑。

孟子见梁襄王解读(西有昆仑天下之中-中篇-寅-释西上)(2)

《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伟人在1935年岷山峰顶写诗,此前,红军飞夺泸定桥过大渡河,再此前,红军途经大渡河西侧的蜀山最高峰贡嘎山,主席夜宿磨西古镇。从古镇到贡嘎山顶,落差为6000米,这种感觉,非常昆仑。

两年后,日军在卢沟桥全面侵华,东部国土渐次沦丧,数亿生灵涂炭,诗人笔下的昆仑,成为20世纪中国得以扭转乾坤,重新屹立的强大支撑。

扶桑岛国 ,一头撞在昆仑脚下。

笔者曾经在贡嘎山4200多米处,仰望过3000多米之上的云间峰顶。此处有登山遇难者纪念碑,印象中32人登顶,其中21人遇难。某支日本登山队在此全军覆没。这里面,似乎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情节。

雪山昆仑相关阅读:

(二)昆仑龙脉

本节昆仑,是指作为中华龙脉的万山之祖-昆仑山脉。

龙脉西端,有喀喇昆仑山脉,慕士塔格峰,新疆喀什地区西部的葱岭。

龙脉蜿蜒东去,经和田地区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方向的昆仑山脉,一直延伸到青海湖南侧,接陇中高原直达秦岭。青藏高原北部边缘之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可视为昆仑山脉的北侧分支。

孟子见梁襄王解读(西有昆仑天下之中-中篇-寅-释西上)(3)

龙脉东端,是中国南北之大阻秦岭,有黄河折弯前之华山,折弯后之崤山。

在这条昆仑山脉附近,颇有一些似乎以辅音K和L发音的地名:喀喇,库尔勒,塔克拉玛干,克拉玛依,喀拉塔什山,未及深究,感觉都是昆仑的拼音化。

会写汉字的人也会说话,会说话的人不一定会写汉字,作为音形意三位一体的汉字,极有可能是有音无意,有音无形拼音文字的源头。当然,很多专家不这么认为,动辄汉语某某词汇从西边传过来,这似乎是一门显学。

顾颉刚就不无得意地提及,其古史辨之《昆仑传说与羌戎文化》一经写完就有幸能发表于巴黎大学汉学研究所,同时提及" 昆仑一名即是kurkura的音译" ,是“ 西方的宗教变成了东方的历史 ”,有位女士是《楚辞》研究专家,从楚辞里分析出来昆仑在阿拉伯半岛,昆仑四水是伊甸园流出来的,老顾也觉得说的很好。

回到主题昆仑山脉,秦岭山系出豫陕峡谷后,终结于洛阳西部,和中岳嵩山之间形成洛阳小平原。然后,北侧沿王屋、太行直达燕山、碣石入渤海,南侧沿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天目山一线直达会稽,入东海。

南北两脉和东海包围的广大平原上,只有西侧的嵩山和东侧的泰山巍然屹立。

如果要选一座山,整个昆仑山脉都在其西部,整个平原都在其东部,该选哪座呢?

孟子见梁襄王解读(西有昆仑天下之中-中篇-寅-释西上)(4)

泰山和嵩山四面皆为平原,可以首先排除;

华山也不合适,其东部还有延绵不断的崤山,黄河北岸的中条山,以及豫陕峡谷之间起起伏伏黄土丘陵。

南北走向的东太行基本符合条件,但是太大,这里有邺城、邯郸、安阳等古都。东太行折向西南方向为南太行,南太行与黄河之间的河内小平原直达王屋。

因此,只有南太行西侧,洛阳北方的王屋山,是当之无愧的西有昆仑之山

其东皆是平原,别无他山,其西皆为山脉,但又不直接连接秦岭,王屋西侧之中条山脉在黄河北岸终结于风陵渡,与西岳华山隔河对望。

王屋山下黄河南岸的东函谷关,黄河北岸的古轵关、古勋掌城,以及小浪底水库,都能说明王屋山的地理分界属性,大致位置见下图五个小三角。

孟子见梁襄王解读(西有昆仑天下之中-中篇-寅-释西上)(5)

函谷关

豫陕峡谷,是关中平原和东部平原的过渡, 峡谷西有曹操所设之潼关,中有三门峡灵宝老函谷关,也称秦关;东有汉武帝所设洛阳新安函谷关,也称汉关

从潼关到汉关,虽然只能在黄土之间的狭小通道里穿行,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但是受到山脉与黄河的制约,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今天的连霍高速,郑西高铁也是沿着这条古路修建。

函谷以西,皆为山川,函谷以东,方为平原

轵关

轵关,古关隘,战国时置,位于河南济源城西王屋山下的封门口村东,关当轵道之险,因曰轵关。

轵关陉为太行八陉第一陉,是河内平原到山西高原的通道,可大致理解为太行、王屋的分界。

轵,一匹马拉车,可见轵关陉之险要。

战国时期,秦将白起率秦军下轵道,破轵关,切断太行道,隔绝了韩国国都新郑通往上党的交通,上党降赵,引发长平之战。

秦皇东出,必经轵道。西安市东北有轵道亭,是子婴降于刘邦之处。

南北朝,轵关是东魏与西魏、也即后来北齐与北周的分界线。

勋掌城

勋掌城,北齐第一名将斛律光所建,历史上长期是北齐高氏和北周宇文氏的分界。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二十四里勋掌村。

《资治通鉴》:南朝陈天嘉四年 (北齐河清二年,563),“斛律光督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西”。

如果从北京出发,紧贴着太行山自驾,不过黄河,那么你所能到达的最西南端就会是勋掌城。

小浪底水库

小浪底水利枢纽,南岸为孟津县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

黄河之水天上来,过了小浪底之后进入平原地区,从此再不受山丘的制约,在华北平原逐渐形成悬河。

黄河,流沙之河,在咆哮了15万年之后,今日以一湖碧水,呈现于王屋山下。

小浪底恰恰位于山区和平原的分界。黄河离开山地丘陵的制约,成为悬河,是小浪底下游才会出现的景观。

还有,少为人知的531工程,位于王屋山下,东西跨度近100公里,南北宽度近50公里,是当时建设的最大火炮厂。

(三)西方昆仑线

上节昆仑,是王屋西部直达葱岭的蜿蜒巨龙,昆仑山脉。

本节昆仑,是两座具体的山,是巨龙身上两个最闪亮的鳞片,分别由周穆王和汉武帝所认可,也是前文“寻找一座山-正说昆仑”系列第二、三部分所明言的昆仑山。

两座昆仑山的特殊地位有其必然性,其之所以被选中,似乎主要是因为黄河。

于阗南山昆仑

于阗昆仑大致在昆仑山脉的西侧,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侧,今天于田县,和田县都隶属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南部,于田县西部,有一座高山,似乎独立于昆仑山主脉,地形极其显眼,我猜测正是汉武所定之西域昆仑,于阗南山。

孟子见梁襄王解读(西有昆仑天下之中-中篇-寅-释西上)(6)

孟子见梁襄王解读(西有昆仑天下之中-中篇-寅-释西上)(7)

凿空西域、见多识广的博望侯张骞,把于阗一带从青藏高原北侧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西方流沙)的某条河流,误以为是河源之一,汉武帝相信张骞,且基于河出昆仑以及河有两源的概念,把和田河的源头山脉命名为昆仑山。

《史记·大宛列传》:“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

汉武帝看过刘歆献上的《山海经》吗?当然没有,他又不会穿越,那是西汉末年汉哀帝建平年间的事情。但是汉武所案之古图书,无疑是《山海经》文本的原型,关键是有图。 而 《山海经》这本书的名字,司马迁也知道, 只是志不在此。汉武帝把于阗南山命名为昆仑山,太史公表示还需要谨慎。

太史公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总之,尽管存在河源的误判,于阗昆仑也是一座有理有据的昆仑山。

天山脚下美玉之乡的于阗昆仑 寻找一座山-正说昆仑(二)

青海积石山昆仑

积石山在青海高原东侧的陇中高原上,可视为昆仑山脉中支,终年积雪,西北方向隔日月山有青海湖、盐池等著名景观。最重要的,这里真的有黄河。

黄河从青藏高原阿尼玛卿山北流,在青海湖南部折向东,过贵德,沿拉脊山南侧继续东行,再过积石峡流入低地,过兰州,然后基本沿着东北方向,过贺兰山、狼山、到达河套阴山附近,形成黄河几字型的左侧。

孟子见梁襄王解读(西有昆仑天下之中-中篇-寅-释西上)(8)

孟子见梁襄王解读(西有昆仑天下之中-中篇-寅-释西上)(9)

积石峡上游有龙羊峡水库,东侧是刘家峡水库,黄河穿越峡谷,从临夏积石山东北经过后,落差较大。积石山和积石峡附近,是黄河从青藏高原到达第二阶段的关键位置。

黄河与积石的关系深入人心,大禹治水以疏导为主,导的主要就是积石山。如果跑到今天的绍兴会稽山,就实在没什么可导的,已经快到海里了。

积石山和昆仑一起在青海出现,与山海经的记载有关:

《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山海经·西次三经》:“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

《山海经·海外北经》:“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

《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

周穆王选昆仑的依据,文献记载虽不可能像汉武帝那么清楚,但似乎更接近昆仑的本质,其逻辑在下一节深入揭示。

寻找一座山-正说昆仑(三)一文,作者通过对《穆天子传》、《竹书纪年》、《西次三经》等古籍的分析,得出青海小积石山附近有海外昆仑之丘的结论,此处“河出北山而东流”。关键之处在于:《西次三经》和《海内西经》说的昆仑并不是一座山。在这个问题上,本文不想写的太复杂,详情可参考链接。

从王屋到昆仑

也许不会有人注意到,王屋山和上文两座昆仑山,有三大共同属性。

  1. 纬度几乎一致;
  2. 都和黄河有关;
  3. 地形三阶梯分界处。

于阗昆仑,纬度35.3左右,南靠青藏高原第三阶梯,北邻南疆第二阶梯;

青海昆仑,纬度35.8附近,西靠陇中高原第三阶梯,东临兰州第二阶梯;

中原王屋,纬度35.2左右,西靠山陕第二阶梯,东临华北平原第一阶梯;

孟子见梁襄王解读(西有昆仑天下之中-中篇-寅-释西上)(10)

于阗昆仑无黄河,但是张骞觉得有;

青海积石山附近有黄河,在青藏高原之东侧,黄河几字型的左侧;

中原王屋山在华北平原之西侧,上图黄河几字型的右侧。

西方昆仑线,是分布在北纬35.2左右,由王屋山-青海积石山昆仑-新疆与阗南山昆仑组成的一条线,三点都与黄河有关,都在中国地形阶梯分界处

三座山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移山的愚公,禹贡》里记载的禹公;周穆王;汉武帝和张骞。

河出昆仑

西方昆仑线揭示了河出昆仑的细则:

第一:河出昆仑,到四川寻找昆仑是不对的;

第二:河在正西出昆仑,正西就是北纬35.2,内蒙河套平原没有昆仑;

第三:河在天上出昆仑,泰山附近没有落差也不行。

黄河与北纬35.2在东侧平原的交汇,是王屋山;

黄河与北纬35.2在昆仑山脉东侧的交汇,是青海积石山昆仑;

张骞心目中河源与北纬35.2在昆仑山脉西侧的交汇,是于阗南山昆仑。

假设古人有竖亥甲,竖亥乙,竖亥丙三人,从中原的黄河出发向西

竖亥甲走直线,沿着北纬35.2走正西;

竖亥乙溯黄河而上,寻找河源;

竖亥丙也走黄河,但把关中渭河作为黄河主流,向西过西安、宝鸡、天水、渭源,鸟鼠山,然后向西北高地行进;

三人会在积石山下的黄河再次相遇,这里是青海昆仑。

张骞走的更远,他也没有忘记黄河,在大致同一个纬度上,他发现了于阗昆仑。

对黄河的溯源,造成了昆仑一路向西,这就是西方昆仑线上三个坐标的逻辑。时间最早的昆仑,一定出现在离我们最近的黄河附近。

我们再仔细看看古书:

《尚书.禹贡》: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

尚书所言积石,明显是黄河在华山、中条山峡谷折弯之前的上游,青海积石山不可能一竿子捅到龙门、西河、渭汭,司马迁是对的。

《礼记.王制》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自南河至于江,千里而近。自江至于衡山,千里而遥;自东河至于东海,千里而遥。自东河至于西河,千里而近;自西河至于流沙,千里而遥。

《礼记》中的河,只从晋陕峡谷算起,这是孔子的地理观。

《屈原.楚辞》: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昆仑在黄河附近,这是屈原在《河伯》中的地理观。

《李白.公无渡河》: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李白读过《山海经》,知道昆仑是世界的中心,不可能离龙门一万里。小浪底上游的壶口瀑布附近以及南侧的洛阳附近,都有龙门和孟门,可见这个昆仑就在中原。

黄河西来,走了万里,决开昆仑,到了龙门。

(详见(详见《王屋为天下之中》丁 齐允、王屋、原怀 综论)

龙门,河,积石,都在中原,昆仑还能在哪?西方昆仑线的起点王屋,是不是本身就是昆仑?昆仑的原型究竟是谁?昆仑为何长期隐没?

先夏历史 齐原 原创作品

孟子见梁襄王解读(西有昆仑天下之中-中篇-寅-释西上)(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