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进化历程(汉字的进化过程)

汉字进化历程(汉字的进化过程)(1)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字的形体也不断演变,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字体。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是如何演变的吧!


  1. 甲骨文

甲骨文是在殷王朝的都城遗址上发现的,所以又称殷墟甲骨文。它是我国发现现存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一般是用刀刻在龟甲或是兽骨上。

  • 因为他们那时文字没有被统一编排,很多字可以正写,反写,偏旁也不固定。所以出现了一个字有好多种不同的写法。

汉字进化历程(汉字的进化过程)(2)

(甲骨文)


2.金文

汉字进化历程(汉字的进化过程)(3)

(金文)

在商周时代出现了一种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这种字叫金文,又叫“钟鼎文”。其中周代金文比商代金文要多。

  • 商代金文和殷墟甲骨文在形体上非常接近
  • 周代金文要简化得多,字体也整齐得多,说明汉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3.篆书

篆书有大篆、小篆之分。

大篆

  • 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籀文、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狭义的大篆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

  • 大篆一般以石鼓文为代表。石鼓文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每面鼓上都刻有一首四言诗,内容都是歌颂国君田猎事迹。大篆的字形比金文整齐,结构接近于小篆,可以说是一种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字体。

小篆

  • 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整理、简化而成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 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

汉字进化历程(汉字的进化过程)(4)

(大篆 小篆对比图)


4.隶书

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两种

秦隶

  • 秦隶又叫 古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在秦代篆书和隶书都有运用。区别在于小篆是官方运用的标准字体,用于比较郑重的场合,而秦隶是下级人员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性字体。
  • 秦隶是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隶

  • 汉隶又称今隶,是汉代通行的字体。汉隶和秦隶的主要区别是:
  • 秦隶的笔形是平直方折的,并且残存着篆书的某些痕迹。
  • 汉隶不是平直方折的,它的撇、捺和长横有波磔,并且很少有篆书的痕迹。

5.楷书

楷书又叫真书、正书,“楷”是规矩整齐、皆为楷模的意思。

  • 楷书兴于汉末,是从隶书发展演变过来的,是通用至今的标准字体。
  • 楷书同汉隶的基本结构相同,主要区别是笔形的不同,楷书的书写简便,笔画没有波磔,字形方正。

汉字进化历程(汉字的进化过程)(5)

(正楷 和 汉隶 对比图)


6.草书、行书

草书

草书包括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 章草在是东汉章帝时盛兴的一种字体,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的标准草书,因得章帝喜爱而得此名。

汉字进化历程(汉字的进化过程)(6)

(章草)

  • 今草产生于东汉末年,是从章草变化而来的,笔形是楷书的草写,没有章草的波势。但是今草虽简易快速,但不容易辨认。

汉字进化历程(汉字的进化过程)(7)

(今草 王羲之《十七贴》)

  • 狂草是在唐朝产生的,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很少有实用价值。

行书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是为了 弥补楷书的 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

汉字进化历程(汉字的进化过程)(8)

(行书)

中国汉字的演变、进化过程就说到这里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书目:《现代汉语》黄伯荣 廖序东 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