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戏曲电影(戏曲电影红红火火)

雷雨戏曲电影(戏曲电影红红火火)(1)

“大家集体看《雷雨》,我很感动。我是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大使,沪剧与旗袍有很深渊源,又被称为‘西装旗袍戏’。”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说。10月25日,沪剧电影《雷雨》观摩赏析活动在新天地影城举行,200名身着靓丽旗袍的爱好者参加活动。影片放映后,茅善玉与《雷雨》主演陈瑜、洪豆豆,在“玫瑰传旗 因你更美”活动与戏迷们交流拍摄点点滴滴。

上世纪3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年代,同时期代表上海声音的沪剧也开始以“西装旗袍戏”表演形式在上海红火发展起来。旗袍与沪剧在碰撞中诞生250多出“西装旗袍戏”,这些题材来自社会新闻、现代小说和中外戏剧,改编自戏剧大师曹禺处女作《雷雨》就是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1938年,沪剧《雷雨》一经问世便收获观众的强烈反响,自此,沪剧变成了《雷雨》的最佳演绎载体之一。在所有改编版本中,曹禺本人对沪剧《雷雨》十分赞赏。1959年,由宗华改编的沪剧《雷雨》上演于人民大舞台,这台演出云集当时沪剧舞台上最有影响力的明星,阵容强大,流派争艳,为沪剧界前所未有之盛会,史称“名家大会串版沪剧《雷雨》”。2019年适逢“名家大会串版沪剧《雷雨》”公演60周年,上海沪剧院携手上海新文化影业打造实景沪剧电影《雷雨》,特邀国家一级导演滕俊杰监制,梁汉森执导。

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项目,沪剧电影《雷雨》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茅善玉、陈瑜及朱俭、王明达、洪豆豆、钱思剑、凌月刚、金世杰献演。将沪剧里程碑之作拍成电影,为主演们带来从艺生涯中的挑战。为了引领演员们自舞台走进银幕,梁汉森别具匠心,以虚实结合的电影表现手法,着力塑造茅善玉饰演的繁漪的内心世界,以“繁漪”视角揭示了周家两代人的爱恨纠葛。电影《雷雨》保留舞台版本“盘凤”“吃药”“花园会”“撕支票”“四凤独叹”“五重唱”等经典唱段,通过实景拍摄,展现了许多在舞台上未充分展示的原著中的经典场面,例如繁漪雨夜尾随周萍,四凤、周冲双双触电而亡的场景。影片自8月上映,预售票房、首映日票房、首周票房及首映日上座率皆突破戏曲电影的相关纪录,荣登“2019年暑期档戏曲片综合票房冠军”。

雷雨戏曲电影(戏曲电影红红火火)(2)

主演们在分享拍摄体会时感慨:演好沪剧《雷雨》,难;演好沪剧电影《雷雨》,难上加难。舞台版本《雷雨》中,茅善玉穿了绿色、紫色、黄色三套旗袍,电影又新增黑色、淡粉色两套旗袍,“旗袍与沪剧相遇,是两种优秀的海派非遗传统交融,《雷雨》实现沪剧人几十年的梦想,不少观众看完《雷雨》说,还要再看一遍,我很感动。”

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会长沈慧琴流着泪看完电影,这已经是她第三次看《雷雨》,“完全看不厌,我还会跟着一起哼,沪剧与旗袍的碰撞非常有韵味。《雷雨》鼓励我们将海派旗袍文化发扬光大。”副会长周朱光还记得1984年看孙道临执导《雷雨》,阵容非常强大,“今天我带着好奇欣赏沪剧电影,不虚此行。沪剧是非常重要的戏曲剧种,不仅在上海,而且在长三角影响力非常大。”

雷雨戏曲电影(戏曲电影红红火火)(3)

《雷雨》分享活动结束后,一场旗袍秀表演将活动推向高潮。在10月22日举行的首届海派音乐原创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由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创作的旗袍形象歌曲《因你更美》荣获一等奖。这首以上海元素为基调,反映上海现代化大都市及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发展取得新成就、新面貌、新生活的作品,配合旗袍的演绎,显示出“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现场摄影:蒋迪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