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鱼翔浅底竞自由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

12月10日,生在长江边,喝着长江水长大的叶胜佳,亲手将捐赠的鱼苗放归长江,投入母亲河的怀抱。

作为“我在长江有条鱼”公益项目的爱心人士,叶胜佳一直从事生态农业,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着自己的见解:守护好,才能发展好。

这是芜湖市推动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场景。

安徽芜湖:鱼翔浅底竞自由(1)

12月10日,10万余尾鱼群在芜湖市滨江公园被成功放流。陈剑摄

今天上午,10万余尾鱼群在芜湖市滨江公园被成功放流,其中包括200余尾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

据了解,该批鱼种均来源于省级以上水产良种场,种质资源优良,这些鱼苗的放归将极大改善长江流域水生物结构和多样性。

增殖放流在芜湖已成常态。今年以来,该市共计开展各类增殖放流活动6次,累计投放各类鱼苗1566万余尾,其中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42万余尾。

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看来,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坚持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系统保护理念,也是加速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在以往的基础上,此次增殖放流加大珍稀濒危和地方特有水生生物的放流比例,规范增殖放流操作流程,同时还健全全环节、全流程监管,实施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将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提供标准和示范。

为全局计、为子孙谋。

今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坐拥800里皖江的安徽,在2020年全面完成12000多艘渔船退捕、3万多名渔民退渔工作,助力长江休养生息。

安徽省专门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长江禁捕退捕领导小组,率先出台政策保障渔政执法机构和人员力量,实施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护行动。

其实,在此之前,芜湖市每年就设有长江春季禁渔期,同时加快推进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顿,保护长江干流194公里岸线资源。

生物多样性是检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标志性成果,治污、治岸上的成果,最终都要体现在治渔上。

今年来,芜湖市严格实施“十年禁渔”,搭建“智慧长江”综合管理平台,对长江芜湖段实行全天候、全时段、全覆盖监管,真正给长江穿上了“生态防护服”,装上了“生态避雷针”。

如今,在长江干流芜湖段及其水阳江、青弋江、漳河和裕溪河等重要支流上,昔日穿梭如织的渔船已经绝迹。

长江禁渔不仅仅只是为了“保护一条鱼”。在实施“十年禁渔”过程中,珍贵的渔业资源需要保护,古老的渔文化也亟待传承。

为讲好长江渔文化故事,展示长江文化带形象,总占地面积345亩的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项目于今天同步启动,旨在把渔文化元素引入城市建设,以文化体验的方式宣传禁渔理念,留存渔业技艺。

“作为‘鱼米之乡’,建设长江渔文化博物馆,旨在提升芜湖市长江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填补长江流域渔文化博物馆的空白。”芜湖市委书记单向前如是说,力争通过3年努力,建成集收藏、展示、研究、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渔文化综合博物馆,使之成为展示长江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窗口。

刘新中表示,“十年禁渔”是共抓大保护的示范性工程,通过下好保护长江母亲河的先手棋,推动行政部门协同、区域联动的长效机制,可以为其他流域治理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长江模式。

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

实施“十年禁渔”,为水生生物休养生息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利用十年窗口期,打好禁渔持久战,水清岸绿生态美,鱼翔浅底竞自由的长江昔日景象将得以复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