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被曲解太多(儒家对其它学派的轻视)

近几年关于工匠精神的缺失确实值得我们反思,不能不说这与中国文化的中起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的狭隘是有一定关系的。作为孔子最出色的几个弟子之一的子夏就认为其它学派只能称之为小道,不足以让君子去专研。《论语.子张篇》第四章记载了子夏的这段话,其原文是: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儒家思想被曲解太多(儒家对其它学派的轻视)(1)

何为“小道”,比较常见的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小道是相对于孔子的大道而言的,孔子之圣人之道,博学多闻而一以贯之,诸子百家大概都会被儒家学者视之为小道,在儒家学者看来,小道窥于一隙,执于一偏,虽然不能说无任何可称善之处,但是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另外一种看法,则认为小道主要是指农、圃、医、卜、百家众技之类的技能,与“君子不器”中的“器”有相近之处。

儒家思想被曲解太多(儒家对其它学派的轻视)(2)

“致远恐泥”中的“泥”是行不通的意思。不论对小道如何理解,在儒家看来这些小道都无法推而广之,所涉范围一广往往就行不通了。

儒家思想被曲解太多(儒家对其它学派的轻视)(3)

本章的译文是,子夏说:“即便是那些小道,也定有其可取之处。但如果要用它来覆盖更广大的领域恐怕就行不通了,所以君子不应该致力于这些小道。”

儒家思想被曲解太多(儒家对其它学派的轻视)(4)

如果将“泥”理解为泥足深陷,子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即便是那些小道,也定有其可取之额上,但是如果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其中恐怕会泥足深陷,言下之意就是会影响到对大道的追求,所以君子不应该沉迷于小道之中。这样理解也很有道理。

儒家思想被曲解太多(儒家对其它学派的轻视)(5)

从子夏对道的理解可以看出儒家对道的定义与道家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儒家的道多指孔子提倡和宣扬的“仁道”,也可以说是所谓的“圣人之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而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所谓的道则是指形而上的道,可以理解为老子认为的宇宙运行的终极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者万物之奥”“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后一句可不是道取法于大自然的意思,而是道本来就是这样子。

儒家思想被曲解太多(儒家对其它学派的轻视)(6)

就个人看来,老子的道更具有普世性,而子夏所阐述的儒家的道失之于狭隘,一法通万法通的事例并不少见,我们所缺少的“工匠精神”也许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点是有一定的关系的。特别是汉代以后可以说儒家思想一统天下,对于其它思想的压制可以说越来越严重。压迫越大,反抗也就会越激烈,这也是近现代儒家备受批判的一方面原因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