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由何而生(第九代传人陈金鳌武功深不可测)

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太极拳一直颇受武术爱好者的推崇。特别是民国时期,太极拳经过多次改良,不仅满足了“以武救国”的政治需要,而且还达到了“强族强种”的社会目的。同时,由于杨露禅等人的极力弘扬,因此太极拳在那一时期独领风骚,还发展成了多个技术流派。

不过,追根溯源,太极拳最早还是陈家沟陈氏太极历史最为悠久。至于后来的杨氏太极、吴氏太极等,都是在陈氏太极的基础上加以改良演变而成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陈氏太极传人陈金鳌。

陈氏太极由何而生(第九代传人陈金鳌武功深不可测)(1)

陈金鳌是陈氏太极第九代传人。说起来,陈氏太极发展的历史,是诸多武术流派中最早的一支。它源于明朝,历经清朝,到民国时期,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陈氏作为太极世家,祖上出过不少闻名遐迩的太极名家。通过武举考试成为武官者也有不少。但是陈氏太极与其他武功门派一样,在授徒上有着“陈家独得”的祖训。因此,陈氏太极拳只传陈氏后人,绝不传给外姓人。

陈金鳌出生于1899年,此时的清王朝已经是迟暮之年,国家动荡,民不聊生。陈金鳌的爷爷陈垚,19岁中过武秀才。后来又当兵,在军队里多次上阵杀敌。凭着高超的武艺,陈垚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陈金鳌小的时候,陈垚已经告老还乡。但每年仍练拳万遍,功夫更是无人能敌。陈垚是陈金鳌的启蒙武术教师,由于陈金鳌是陈家长孙,肩负着传承家族拳术的重任。因此,陈垚在教授武功上,对陈金鳌极为严厉。陈金鳌聪慧有悟性,从小就很能吃苦。所以他跟着爷爷陈垚练了数年后,不光打下了异常牢固的武术基础,而且他的拳法亦十分精妙。很多人曾和他比武,都成了他手下败将。

1916年,陈垚去世后,陈金鳌继续跟随着三爷爷陈鑫学习家传拳法。陈鑫不光武艺高强,文采也很出众,同时他对陈氏太极有着很深的见地,是清末民初太极拳著名的理论家,先后撰写了《陈氏太极拳图说》《太极拳引蒙入路》等武学经典。

陈金鳌在陈鑫的指导下,不光拳法练得炉火纯青,他在刀枪剑戟等器械上也十分精通。他20岁的时候,就成了乡里新生代中,名声在外的的佼佼者。

按说,“陈家独得”的收徒祖训,其实早在第六代传人陈长兴时,就已经被打破了。当时嗜武成痴的杨露禅仰慕陈氏太极拳,曾三次到陈家沟拜访陈长兴。陈长兴被其诚恳态度感动,破例收他为徒,将陈氏太极精髓,毫无保留地教给他。后来杨露禅将所学太极进行了改良,从而创立了杨氏太极。

那么,陈金鳌作为第九代传人,在传授太极拳法时,也就不再受门户之见的规矩制约,完全可以为了把陈氏太极发扬光大,广收弟子了。可是,为何陈氏太极并没能像其他流派的太极那样,盛行一时呢?

陈氏太极由何而生(第九代传人陈金鳌武功深不可测)(2)

本来,民国时期在“强国富民,强族强种”的口号下,武术因为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抵御外敌,得到了民国政府的支持,因此又被称为“国术”。可以说那是武术的黄金时代。许多武术宗师,也是在那一时期崛起的。

不过,陈家却在社会大变革中走向了衰败。陈金鳌的父亲陈上元,能把几十斤重的鞭子舞得呼呼作响。武功高强的他,受限于武术不外传的祖训,并没有走出陈家沟,到外面闯荡。而是选择在黄河桥一带做点赖以糊口的小生意,才算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但是毕竟是乱世,生意也不好做。随着家道中落,身为长辈的陈鑫,无奈之下,只得把一本家传的拳经,卖给了国民党将领。没想到陈鑫这个举动,却改变了陈金鳌的命运。

原来,国民党将领看了拳经后,这才得知陈鑫是陈氏太极拳后人,于是命人专程到陈家沟拜访陈鑫。可惜此时陈鑫已经去世。不过陈金鳌还在,并且他还参与编写的《太极图说》与《三三六拳谱》等武术书籍。因此,国民政府视他为武术人才,聘他到开封大学做了一名武术教师。

自从陈金鳌担任武术教师后,陈家的经济境况就得到了缓解。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日本人占领东北,日本侵略军的铁蹄,就开始向中原践踏。兵荒马乱之际,学校早已停课,老百姓也不得不拖家带口,四处逃亡。失去工作的陈金鳌,为了生计,只得背井离乡,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陈金鳌先是流亡到了汉口。由于他身强力壮,便在码头做起了搬运工。当时在码头讨生活的,还有不少河南人。由于陈金鳌有武艺,因此大家都团结在他身边。一方面跟他学习拳法自卫,另一方面也是抱团谋生。毕竟在码头上帮派林立,想老老实实凭体力挣点生活费,并不容易。

陈金鳌教拳非常尽心,在生活上也对老乡们多有照顾。所谓人多势众,陈金鳌和老乡们由于十分团结,在码头上便少有人欺负。

不过汉口码头本来就是个南来北往,人流密集的地方。那里龙蛇混杂,风气很坏,一些年轻人更是好逸恶劳,成天只是吃喝嫖赌。陈金鳌为人正直,担心老乡们受那些人影响,误入歧途。所以,他经常在教拳之外,还对大伙多有勉励,要求大家一定要洁身自好。

转眼就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在汉口讨生活的河南人,去了陕西宝鸡。陈金鳌也在徒弟刘九功的邀请下到了宝鸡,并在那里的一家蔬菜合作社找了一份工作,一直干到了退休。

陈氏太极由何而生(第九代传人陈金鳌武功深不可测)(3)

尽管解放后,国家太平,学武的风气日减,但是在陈金鳌退休后,定居西安的陈氏后人陈立智等人一心想学习陈氏太极,因此把他接到了西安,请他教授大家学习太极拳法,而大家则为他养老送终。

自从陈金鳌到了西安后,陈氏族人便多有宣传。一时陈氏族中的青壮们纷纷拜陈金鳌为师,学习太极神技。消息渐渐传开,一些外姓人也踊跃拜师,陈金鳌在选择弟子时,也有他的标准,那就是人品必须要端正。对于来拜师的弟子,陈金鳌也是因材施教。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及时间等,在练习上做出调整,并循序渐进。特别是在动作讲解上,他更是不厌其烦,往往一个动作要演练成百上千遍。

其实,教弟子学艺是顶辛苦的事情,特别是陈金鳌这样亲力亲为,事事追求完美的人就更加辛苦了。再加上他年纪也大了,精力自然不如从前。但是他从不在教授武艺上有所松懈,同时他还倾囊相授,毫无私心。

然而,陈金鳌这么认真教授武功,却从不收受弟子钱财,因此弟子们对他十分尊重。

那么,陈金鳌的武功究竟有多厉害呢?

陈金鳌在闲暇时,常在马厂子口摆小烟摊,有时候也卖点菜。尽管所得寥寥,但陈金鳌却从不抱怨。

有一年冬天,下过雪的早晨格外冷,地上还结着厚厚的冰。陈金鳌像往常一样,在马厂子口支起了小烟摊。结果远远走来了一个老和尚,只见老和尚身穿单衣,赤着双足,径直走到了他的烟摊前。陈金鳌看了老和尚一眼,问他是想买烟还是化缘。结果老和尚并不理睬他。

见老和尚没有离开的意思,陈金鳌只得请他往旁边挪一挪,不要挡自己做生意。见老和尚依然不动,陈金鳌就拿手去拨,想让他站到旁边一点。谁知手刚触到他身上,便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回弹之力。陈金鳌深知遇到了武林高手,于是立刻调息,运用内力想要化解对方的功夫。

和尚这么做,也有意与陈金鳌相抗衡。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受陈金鳌内力所驱,原地转了一个圈才稳住。老和尚微笑着望了陈金鳌一眼,便径自东去了。

待老和尚离去后,围观的人发现老和尚站的地方,已经深陷一个圆坑,于是惊呼老和尚内力深厚。

老和尚的功力这么深厚,竟然还输给了陈金鳌,可见陈金鳌的武功,更加深不可测。

陈氏太极由何而生(第九代传人陈金鳌武功深不可测)(4)

还有一次,陈金鳌路过徒弟的酒馆。徒弟见到他后,非求他表演一套拳路,而且要表演如何在走拳的时候发劲。

陈金鳌拗不过徒弟,于是当众表演了一段套路,只见他的拳路浑厚缠绵,弹抖脆极。特别是震脚的时候,整个酒馆都在颤动。一时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就在大家看得正起劲时,二楼跑堂的服务员匆匆下楼,连声对老板说,陈师傅一震脚,二楼水缸的水都被震得哗哗作响,墙上的土直往下掉。可见其武功确实是很厉害的。

西安体院的武术教练周稔峰,一直仰慕陈金鳌的太极拳术。陈金鳌在宝鸡时,他就曾数次拜访。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见到陈金鳌。所以,在听说陈金鳌到西安后,他又前来拜访,并拜陈金鳌为师,学习太极拳术。

有一次,周稔峰问陈金鳌,长拳被人抱住后腰,陈氏太极拳能否解脱?

陈金鳌笑着说,要不要试一试。于是周稔峰便抱住陈金鳌后腰,且气沉丹田,手上的力道更是如铁箍一般。谁知,陈金鳌只是一抖,周稔峰便突然摔了出去。当时在场的人,也都没明白为何周稔峰就摔倒了,于是陈金鳌又表演了一次。结果大家依然没看明白。陈金鳌便将他所运用的功夫一点一滴拆开来讲解,周稔峰等人这才恍然大悟。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陈氏太极其实是相当厉害的,陈金鳌武功也相当了得。只不过由于陈金鳌不会经营,宣传不够。再加上他为生活所迫,经常为了生计疲于奔命,因此陈氏太极,才没能够发扬光大。

1971年,陈金鳌走完了他并不传奇的一生,在临终前,他还唏嘘不已,认为自己虽然是第九代传人,但是在发扬陈氏太极方面没能做出贡献。这确实有些可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