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鹧鸪天游子(读诗偶识游子吟)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在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日积月累”,或者叫“书页补白”部分,未入课文。但这不妨碍《游子吟》作为赞颂母爱的名作,被广泛传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别母还是迎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情景,令作者内心很受感动。“临行密密缝”,是因为“意恐迟迟归”。施蛰存在《唐诗百话》中说过,第三四句中,如果不知道这里面藏着一种民间风俗,就不能解释得正确。家人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的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归期就会延迟。这真是既切合诗意,又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人间温情的注释。只是,如果能找到孟郊或唐代,甚至哪怕其他时代的文献证据,就更有说服力了。即使没有这个风俗,我们只理解为母亲担心游子在外迟归,衣服破了无人缝补,所以缝的细密一些,也是可以成立的。细密的针脚里,有深深的母爱,所以他深深感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晏几道鹧鸪天游子(读诗偶识游子吟)(1)

清代另有一位贫苦诗人黄景仁,有一首《别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的境况,要比孟郊凄苦的多。末句时常被贫士引用,作为不能奉养慈亲的哀鸣。虽然诗写的没有孟郊含蓄蕴藉,太过刻露,但是两诗的情形很有可比性:都是生活困苦,不得不别母谋生;都有母恩难报的愧疚之情。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孟郊这首《游子吟》,同样是他辗转谋生,被迫别母离家时所作,而不是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丁签》所载:“自注‘迎母溧上作’”。况且宋明刻本俱无此句。

晏几道鹧鸪天游子(读诗偶识游子吟)(2)

孟郊父亲早亡,一生贫苦,一直到贞元十二年(796年),四十六岁才中进士。此间不免经常离家谋生,他的《杀气不在边》诗说:“况余隔晨昏,去家成阻修”;《远游》诗说:“慈乌不远飞,游子念先归”,多次提到离家远游的情况。

中进士四年之后,贞元十六年(800年),五十岁的他才又到长安,应吏部选,任溧阳(在今江苏省)尉,此时迎母,是在情理之中。但细玩《游子吟》诗意,明明是“别母家中”,哪里是“迎母溧上”?施蛰存先生《唐诗百话》说:“诗意分明是儿子出门旅游,临行前母亲为他缝制衣服,儿子有感而作。看来这个注不很可信。”这个质疑很有说服力。

不过,即使胡本有据,该诗作于迎母之际,也可能不是实写,而是忆起之前离家出游之际母亲缝衣的情形,于是一时感慨写下这首诗。

话又说回来,游子的衣服破了,不能自己缝补吗?

二、故衣谁当缝?

针线活古属“女红(音工)” ,实为女职,男子不与。《诗经·魏风·葛屦即言:掺掺(shān shān,纤细貌)女手,可以缝裳。《红楼梦》中晴雯带病夜补孔雀裘的情景,更令人印象深刻。如果是孤身在外的男子,就比较难办了。

晏几道鹧鸪天游子(读诗偶识游子吟)(3)

汉乐府的《艳歌行》就记录了这样一件尴尬事: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音荡)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裁布)?

赖得贤主人,揽取为吾䋎(音站)。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音免)。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音现)。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诗歌以燕子冬藏夏见来起兴兼比。燕子有去有还,而兄弟却分散他乡,难以言归。故衣破了,谁可以缝补;新衣要做,谁可以裁剪?

房东或者雇主家的女主人很好心,就拿来给作者缝补。可是呢,好巧不巧,人家的丈夫回来正好撞见,不免想多了一点。他歪着身体,斜着眼睛瞧。这个情景,诸君可以参考《骆驼祥子》里,虎妞看到小福子帮祥子缝车垫情形。好在这位男主人没有像虎妞一样暴发。但即使现在,也是比较尴尬的。

晏几道鹧鸪天游子(读诗偶识游子吟)(4)

晏几道鹧鸪天游子(读诗偶识游子吟)(5)

作者说(或言女子说),你不要这样的看着我,我和您夫人没有故事,就如水清而石现一般。石头看得清清楚楚,那么这件事应该是说明白了。但这样的误会,毕竟令作者心里想念着家乡了。

诗词当中,亦多有相关描写,如鲍照《代陈思王白马篇》说:侨装多阙绝,旅服少裁缝。岑参《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说:河边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缝衣。“缝衣”的配套服务,竟成了诗人投宿的原由,可见这是一种“刚需”。

诗词当中提到“缝衣”“补衣”,多是妻子为丈夫操持。唐代的沈佺期说“裁缝忆老妻”,北宋的贺铸悼念亡妻,也感叹“谁复挑灯夜补衣”。而孟郊呢?妻子在哪里,怎么要劳烦母亲给他缝衣?

三、无妻尚劳母

原来孟郊家贫晚婚,中进士之前生活困苦不说。中进士之后四年才授官溧阳尉,官既不大,俸亦不多。五十岁的人,大约平生闲散惯了,只是在林下水边徘徊赋诗,不理官事,所以一年以后,县令另派他人代行职事,分走了他一半俸禄。又过了三年,贞元二十年(804年),孟郊五十四岁上,他就辞职了。在溧阳又待了两年,来到长安。

晏几道鹧鸪天游子(读诗偶识游子吟)(6)

辞职之前,孟郊那位热心肠的好友韩愈,曾写了一首《荐士》诗,给丞相郑庆余。原诗很长,韩愈略述诗歌史,然后把孟郊融进了诗学史叙事,说他:

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

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

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敷柔肆纡馀,奋猛卷海潦。

又说他以这样的才器,一直沉沦下僚,生活窘迫:

酸寒溧阳尉,五十几何耄。

孜孜营甘旨,辛苦久所冒。

后来清代画家任伯年为吴昌硕造像,题曰《酸寒尉像》。时人杨岘题跋说:世间几个孟东野,会见东方拥千骑,出处即为《荐士》诗。

晏几道鹧鸪天游子(读诗偶识游子吟)(7)

元和元年(806年),郑庆余贬为河南尹。在郑庆余的关照之下,孟郊辞官两年后,当了河南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生活这才安定了起来。次年冬至,郑庆余还曾经“亲拜其母于门内”。这么密切的关系,施蛰存先生推测,孟郊的妻子郑氏,大约是郑庆余的族亲。那么孟郊先生的婚娶,最早也是在韩愈推荐之后,五十三四岁,确实够晚了。或系其庆祝儿子出生的《子庆诗》写于803年,此亦近是。由此推算,婚娶也近于此时。可惜诗人的三个儿子相继夭折,809年,五十八岁的诗人有《杏殇》组诗,哭儿甚哀。次年又丁母忧,诗人之生,何其哀苦。

综上,在早年的漂泊之中,孟郊并无妻子,只能劳请母亲为自己缝衣。直到五十多岁,才娶到媳妇。

参考书目:

施蛰存 《唐诗百话》

华忱之 《孟东野诗集·孟郊年谱》

陈克明 《韩愈年谱及诗文系年》。

落笔之际,正逢东航MU5735客机坠毁惨剧。游必有方,云程失路。多少游子,竟作游魂。又有多少慈母,倚闾瞻望之而不及,归来抚故衣以痛哭。一恸,小诗志哀云:

云程失路阻关山,游子方春去不还。

倚闾望归肠寸断,故衣欲抚泪澜汍。

2022年3月23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