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对宦官的控制 明朝宦官的演变史

明朝皇帝对宦官的控制 明朝宦官的演变史(1)

图1 宦官赵高

第44期文章 4420字 阅读 5分钟

加关注,每天阅读一篇好文

阅 读 大 纲

——

>> 宦官简述(秦、汉、唐、宋、明)

>> 王振的闹剧

>> 刘瑾的贪得无厌

>> 魏忠贤的卑鄙

>> 宦官点评

丨丨 宦官简述

) 最厉害的宦官是伴随着秦始皇一起出道的,他就是秦朝的赵高。赵高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的野心和勇气。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赵高曾经登基称帝,但是在他登基的那一天,突然就发生了地震。

这在当时没有科学解释的情况下,可以把认为是‘上天示警’,老天爷告诉赵高,登基是行不通的,赶快停止吧。于是赵高的皇帝梦就这样破碎了。

在百家争鸣的时候,人们的思想是最开放的,可能是在这种熏陶之下,赵高作为一个宦官可真敢想。有的历史学者说,开始的宦官是完整的男人,不知道赵高是不是,也可能因为他是个男人,所以才有这样的勇气。

赵高‘指鹿为马’之后,权利达到了顶峰,操纵着大秦,甚至谋杀了秦二世,就凭着,说他是最厉害的宦官不为过。

明朝皇帝对宦官的控制 明朝宦官的演变史(2)

图2 赵高

) 在汉朝,宦官的权利并不大,但是因为和皇上朝夕相处,所以具有消息灵通的优势,同时,也有方便做手脚的优势,凭借这两个优势,他们竟然成为了一股势力,而且到了可以乱政的地步。

《三国演义》的开篇就是‘十常侍乱政’,拉开了东汉王朝覆灭的序幕。十常侍因为和当时的大将军何进有过节,于是打了个埋伏,一刀将何进给砍了。同时又怕何进的亲人来报仇,于是就挟持皇帝一起出游去了。

东汉的灭亡,宦官可以‘记一功’。

但是,秦汉的宦官他们的影响力只是在小范围的,关系网比较小,虽然影响也挺大,但是参与的人数不多,他的群体比较小,没有渗透到国家的各个层面。他们只腐蚀了国家的‘大脑’这一块。

明朝皇帝对宦官的控制 明朝宦官的演变史(3)

图3 十常侍乱政

) 到了唐朝,宦官们升级了,唐朝的宦官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们手中掌握着实权。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他们破坏力更大一级的原因。

在晚唐时期,皇上的左右禁卫军都是宦官把持的,他们控制着整个皇宫,因此,他们可以随意废立李世民的子孙。而且,他们拥护的皇帝,多数都是傀儡,真正掌握实权的,还是宦官们。

晚唐时期的皇帝,有的听天由命,自己玩自己的,国家大事宦官们爱怎么处理怎么处理。有的是想恢复祖宗基业的,于是开始拉拢朝廷大臣和宦官对抗。还有的皇帝是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让他们自相残杀的,结果是,干掉了前一个,后一个又起来了,总也解决不干净,就好似春天的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唐朝的宦官让朱温很头疼,因为朱温吃过宦官的亏,所以他灭唐的同时,将皇宫里3000多宦官全都杀了,不管好坏。宦官们也终于得到了报应。

明朝皇帝对宦官的控制 明朝宦官的演变史(4)

图4 高力士

) 如果说宦官还有另类,那么就是我们温文尔雅的宋朝了,宋朝的宦官也对国家大事产生过影响,但是并没有像唐宋明这样,被写进史书。

宋朝的宦官危害相对较小,是有他特殊原因的。第一,宋朝的宦官群体非常小。据统计,赵匡胤时代的宦官只有180多人,发展到北宋末期的时候,也才不过500多人。基数小,自然危害也比较小。

第二:宋朝对于宦官的管理有一套‘家法’。因此,宋朝的宦官危害是个别行为,不能形成的群体危害。宋朝的宦官有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可以当将军,代表人物是王继恩和童贯。

童贯大家都知道,在《水浒传》里面肯定读过,是‘六贼’之一。童贯当过大使,出使过辽国。带过军队打过仗,方腊起义就是他带兵平定的。虽然他只挂了头衔,但是这也能说明问题。

还有刚才说的王继恩,他带领军队镇压过‘王小波起义’,也算是有军功的人。这个官宦是个政治投机者。当初赵匡胤死的时候,皇后命他找赵德芳过来继位,他冷不丁的把赵光义给找来了,因此获得了拥立之功,封赏甚厚。

到了宋真宗继位的关头,他又想篡改诏书,掉包皇帝,结果被当时的宰相吕端略施小计就擒住了。

明朝皇帝对宦官的控制 明朝宦官的演变史(5)

图5 童贯

) 真正影响深远的宦官,自属明朝了。明朝的宦官危害最大有两个原因。第一:他影响整个朝代,从明朝开国到灭亡,他都一直影响。而秦、汉、唐、宋,只在有昏君在位的时候才有较大影响。

第二:群体人数多,基数大。明朝的宦官系统就好像文官系统一样健全。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而且人数有十万之多。打个比方,赵匡胤时代的宦官总数,还没有天启朝浣衣局洗衣服的宫女多。

当然,我们在评断各朝代宦官的时候,并不是说每一位皇帝身边的宦官都有危害。宦官的危害主要出现在皇帝昏庸的情况下。比如说朱元璋时代,他身边也有宦官,但是他身边的宦官是一点地位都没有,纯粹是一个跑腿的奴才,你别管他官多大。

但是遇到天启朝魏忠贤这样的,他可不是一个跑腿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以‘皇帝的身份’处理了好几年国家大事,是国家真正的主人。

但是明朝的太监也有和其他朝代不一样的地方,即他们的权利都是来自于皇帝的‘代执行’,脱离了皇帝,他们就会像鱼没有水一样干涸而死。这就是为什么崇祯只用了三招就能灭了魏忠贤的原因。

明朝皇帝对宦官的控制 明朝宦官的演变史(6)

图6 刘瑾

丨丨 王振的闹剧

明朝的太监当中,第一个出头的是王振。他出现在明英宗时期,王振这个人有点学问,听说他在当太监之前,还曾经在朝廷中当过官,但是业绩考核不合格,又下来了,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可能是想躲避惩罚,就进宫当了太监。

朱元璋在建国的时候就立过规矩,宦官不得干政,为此,他还立了一个石碑。朱元璋时代的宦官几乎都没有文化,因为朱元璋认为,没有文化的人破坏力小。

出于这个原因,王振这样有点文化的人,才宦官的群体之中是那样的不同,很快就崭露头角,一步一步的走向他人生的巅峰。王振也慢慢的显露出他那小人虚荣的嘴脸。

创业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王振也算创业的话。王振一开始的时候,稍微干涉一点朝政,当时的太后就批评他,甚至一度想杀了他。但是杀他的理由不足,因为他的过错还不够处死。又有皇上和大臣求情,所以捡了一条命。

明朝皇帝对宦官的控制 明朝宦官的演变史(7)

图7 王振

太后死后,还有能量很大的重臣‘三杨’在,等到‘三杨’都老死了,王振才出头。因为被压制的太久,所以反弹力就相对较大,他开始干涉朝政,独揽大权。甚至迫害过于谦。

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送给王振最合适不过了。‘土木堡之变’葬送了他。为什么说他是作死呢,因为他已经可以无法无天了,但是他却想要一份军功彪炳史册。其实他这样想也可以理解,因为大明战胜也先几乎稳操胜券。

王振以为,打仗就靠人多,我们多带点人就是了,这就是他对战争的理解。王振是被一个军官用锤子砸死的,在混乱的战场上,这应该是杀他的最好机会了。

他想要的军功,最终也因军功而死。他带来的影响极坏,不但有很多忠臣被他迫害而死,而且,‘土木堡之变’,大明的精英们几乎丧失殆尽。这其中包括尚书、侍郎,这样的高官。

明朝皇帝对宦官的控制 明朝宦官的演变史(8)

图8 王振

丨丨 刘瑾的贪得无厌

刘瑾出现在明武宗时期,其实武宗不算是纯粹的昏君,他智力正常,有自己的爱好和想法,也知道分寸,但就是太有个性了,玩过头了。

刘瑾不是武宗身边唯一的得宠的宦官,当时在他身边的宦官有八个人,合称‘八虎’,刘瑾是为首的。

刘瑾出身低下,他是完全靠着投机取巧上的位,也算是一步一个脚印,武宗想要什么,他就给什么,武宗想怎么玩,他就陪着怎么玩。这还不算,他总是变着花样哄武宗开心。

刘瑾也出现过危机,明朝的大臣毕竟不是吃素的,当时有李东阳、谢迁、韩文、刘大夏,等一批重臣在,曾经就差那么一点就把刘瑾和他的‘八虎’铲除了,但是可惜,就差一个晚上。

刘瑾等八虎连夜跑去武宗面前磕头求情,颠倒黑白,最终,几个重臣只有李东阳幸存,其他人都被贬黜。从这以后,刘瑾更加无法无天了。他不但迫害大臣,而且特别的贪。正是这个‘贪’字,让他丢了性命。

明朝皇帝对宦官的控制 明朝宦官的演变史(9)

图9 刘瑾

位于现在陕西的安化王造反,打的旗号就是诛杀刘瑾。不过安化王之乱很快就被平息了。平息这场叛乱的是两个人,当时驻守在陕甘一带的大将杨一清,和‘八虎’的二号人物张永。当然,张永没出力,是杨一清把功劳送给他的。

杨一清是个明白人,他懂政治,他知道历来一把手和二把手是绝对搞不好关系的,因为二把手总是想上位。杨一清就利用张永这个心理,给他出了个点子,让他到武宗面前去告状。结果就真成了。

据说查抄刘瑾家的时候,查出来的财产不比后世的和珅少。武宗很生气,有这么多好东西怎么能不给他呢,于是判处刘瑾凌迟处死。

刘瑾的死不仅仅是贪财,主要是因为谋反,因为在他家里查出了铠甲。私藏铠甲就是谋反。

刘瑾时代对大臣迫害也非常厉害,对明朝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对于后来者魏忠贤,他的动静还算小的。

明朝皇帝对宦官的控制 明朝宦官的演变史(10)

图10 刘瑾

丨丨 魏忠贤的卑鄙

魏忠贤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他原来是个小混混,整天不务正业,最爱好的就是赌,因为赌,他把自己的媳妇和女儿都卖了。没错,魏忠贤在进宫之前是结过婚的,有媳妇和女儿。

不过,作为一个最强王者人渣,抛弃妻女只是标配。在他被别人逼债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想起了天下最安全的地方,皇宫。于是,他挥刀自宫,成了一名太监。

这人真的挺狠。就这一刀得需要多大的勇气,不爱别人的人,连自己都不自爱。

赌徒不但好赌钱,也好赌命运,魏忠贤在进宫之后,就靠着一次次的赌命运,走上人生巅峰的。为了上位,他巴结了一位恩人,之后又把这位恩人害死。接着,又和天启帝的奶妈搞到了一起,最终通过女人爬到了皇帝身边。

明朝皇帝对宦官的控制 明朝宦官的演变史(11)

图11 魏忠贤

天启是个很有天分的皇帝,他没读过书,但是很聪明,自学成才,是个很好的木匠。听说他自己完成了紫禁城的微雕模型,这是非常需要功力的。他做的一些家具,拿到市场上去卖,都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评。他还给自己做了一个可以折叠的床。

就在天启做家具兴头上的时候,魏忠贤总是及时出现,让他批奏折。天启总是痛斥魏忠贤,‘养你们是干嘛吃的,这点事情还问我?’

魏忠贤就是通过这种手段,一次次的通过‘正规流程’将朝廷重臣打压下去的。魏忠贤手底下的干儿子无数,密探遍布天下,所有的大臣都在他的监视范围之内。东林党那么大的一个文官群体,全都被他一点点的收拾了,包括东林党的领袖左光斗、杨涟。

魏忠贤被人称为‘九千岁’,掌控整个明朝,在一段时间内,都是魏忠贤在处理国家大事。如果哪个大臣想为朝廷办点实事,都要先认可他的领导,据说,崇祯后来查阉党的时候,发现袁崇焕也给魏忠贤写过信。

明朝皇帝对宦官的控制 明朝宦官的演变史(12)

图12 魏忠贤

我们之前说过,明朝的宦官都是依附皇上的,如果没有了皇上,那么他就是纸老虎。天启帝一死,魏忠贤的末日就到了。在电视剧《江山风雨情》当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魏忠贤和一群徒子徒孙商量,想立一个孩子为傀儡皇帝,我想这个镜头应该不是杜撰。

不过,大权还是顺利的交接到了崇祯手里。崇祯当时虽然年纪小,但他聪明睿智,只用了三招就将魏忠贤铲除掉了。可笑的是,魏忠贤在临死的时候还以为崇祯给他的特赦是真的。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崇祯的烟雾弹。崇祯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煮掉了魏忠贤。

魏忠贤几乎让整个大明的元气丧尽,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网上有为魏忠贤翻案的,说崇祯杀魏忠贤是个错误,有魏忠贤在大明不会那么快亡。笔者以为,这种哗众取宠的无稽之谈不值得一驳。

明朝皇帝对宦官的控制 明朝宦官的演变史(13)

图13 魏忠贤

丨丨 宦官点评

人有好坏之分,宦官也是。他们也曾执掌大权,但是并没有干坏事。比如唐朝高力士、明朝王承恩、郑和。

王承恩是崇祯朝的宦官,明朝灭亡的时候,他组织宦官3000人保护皇宫,最后自尽在崇祯身边。郑和更不用多提,作为一个太监,他的功劳比一个将军还大,历史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明史》


创作不易,喜欢请加关注,您的关注就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