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古诗词赏析(10分钟古诗课12秦时明月汉时关)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大概十年前,我和我的小表妹在外婆家住着。那时小表妹正读小学,舅舅舅妈要教她背这首《出塞》。我主动请缨,用石笔在水泥地上把这首诗写下来,然后给小表妹讲它的意思。

我还记得曾经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过,作者说自己对“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的印象,是万古长风扑面而来。

5分钟古诗词赏析(10分钟古诗课12秦时明月汉时关)(1)

(1)诗人生平

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公元698年,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家境一般,年轻时曾在嵩山学道,27岁左右去过河西走廊和玉门关,他的边塞诗大概就是写于这个时期。30岁左右考上进士,先后做过几任小官。和绝大多数天才文人一样,虽然才华横溢,却并不发达,一直辗转做着小官。不过期间也认识了李白、孟浩然等志同道合的朋友。

才华横溢的人大多有点恃才傲物,他们有时候对自己对影响力估计错误,不知道自己随口一句话能传出去很远,以至于不禁意间就得罪了不少人。就像柳永写“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牢骚的时候,怎么会想到自己的词会被皇帝听见,结果下一次考中的时候直接被刷下去呢?

坎坷的人生经历给了这些天才诗人充足的创作素材,我们后世的人也因此获得了文化宝库。

王昌龄非常擅长写七绝,在盛唐诗坛上,他的七绝最多也最好,被人称为“七绝圣手”。

(2)回到《出塞》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一下子把我们带入历史长河中。诗人看到眼前的关隘和明月,想到了千年前的秦汉时候的关隘和明月。这句中运用了互文,不是说明月是秦代的而关隘是汉代的,而是秦汉的明月、秦汉的关。

秦汉时期是中国大规模开边的时代。秦朝的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汉武帝更是把长城修到了玉门关。诗句看起来有点无理,毕竟诗人能看见的应该是唐朝的明月和关,但是他这样一写,就让我们回到了秦汉时期,让我们意识到,这边关千年来从未有真正的和平,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沧桑感。

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史杰鹏老师说“这句诗不是写一时一地,而是写古往今来”。从家乡跋涉万里来到边塞的将士,有多少人能够回去呢?历朝历代的战争都是如此残酷,冷月照边城的情形一直没有改变。“万里”一词与第一句的时间感对应,是一种空间距离变大的感觉。

5分钟古诗词赏析(10分钟古诗课12秦时明月汉时关)(2)

第三四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用典颇多。

《古诗课》里解释说:“龙城,是指汉代匈奴大聚会的地方,相传匈奴人信奉龙神,所以把聚会的地方称作龙城。“我在百度查到的是说,龙城指曾经打到过龙城的卫青。也就是”龙城“、”飞将“各指一位名将。我觉得这个解释也挺有道理的。

飞将,指西汉时的将军李广,擅长骑射。他当右北平郡太守时,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几年都不敢闯进北平一步。

阴山,我在《敕勒歌》那篇读书笔记(就是《古诗课》的第2篇读书笔记)里专门找了地图,它在黄河几字弯的一横那里,是阻隔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秦汉的长城很多就建在阴山上。而阴山脚下,正如《敕勒歌》所写的那样,阴山脚下牧草丰美,是游牧民族很重要的牧场。原先阴山是匈奴的地盘,后来被汉朝夺取了,匈奴就失去了南下的重要根据地。

这三个意象一叠加,我们马上就能感受到战场那种金戈铁马的气氛。

百度里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的愿望。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觉得直白地把诗歌中的寓意写清楚了就失去那种美感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时候是最美的。当然如果我们要考试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5分钟古诗词赏析(10分钟古诗课12秦时明月汉时关)(3)

5分钟古诗词赏析(10分钟古诗课12秦时明月汉时关)(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