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背后故事(人性当中的两个极端)

#今日经典影视#

《辛德勒的名单》是大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作品,影片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一出来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巨大轰动,在电影界当中也一致赢得了好评,电影在19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评选当中一举荣获了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剪辑等等8项大奖。

辛德勒的名单背后故事(人性当中的两个极端)(1)

拍摄背景

其实在1982的时候,MCA环球影片公司就将《辛德勒的名单》的拍摄权交给了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可是当时的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由于自身原因并没有去拍摄该片。

这个原因大概是因为他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从小的他就从大人口中得知纳粹对犹太人迫害的往事,这些历史都是他不敢去正视的,造成他内心世界无法恢复的创伤。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波斯尼亚进行“种族净化”,欧美新的纳粹正在萌芽以及萨达姆消灭库尔德族的举动,使得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终于鼓起勇气去拍摄这部有关二战的大作《辛德勒的名单》。

对于拍摄本片,他投入了自己巨大的心血,请来了当年集中营的幸存者做副导演,当初被辛德勒拯救的犹太人做顾问。

导演花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拍摄本片,其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人们重温纳粹残杀犹太人的历史,体现战争的可怕从而避免悲剧的重演。”

辛德勒的名单背后故事(人性当中的两个极端)(2)

主旨和人物

《辛德勒的名单》作为一部二战期间的电影,其目的是揭露战争的可怕,以及导演对战争的谴责和控诉,更是对纳粹无辜屠杀犹太人的痛恨。

就像电影当中反派阿蒙所说的那样,错误不在于他们,而在战争。

这也是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作品的特点,小到关注人性,大到关注全世界,充满着人道主义的思想。

辛德勒在剧中最开始是个生意惨败的德国商人,他挥土如金,风流倜傥,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同时又很精明,利用自己的手段笼络德军的高级官员,能够在战争当中寻找商机。

在德军屠杀纳粹的过程中,他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在他的工厂里面干活以来获取最大的利益。可是尽管这样,他的工厂却成为了犹太人避难所。

可是最开始在辛德勒的眼中,这些并不是他所想的,他开设工厂收留犹太人只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并不是想去做慈善去保护犹太人,他对进入工厂人的标准十分严格,还有就是当他知道工厂当中有独臂老人的时候他也显得很生气可以看出来。

可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辛德勒的另外一面也表现了出来。

他良心未泯,不同于其他的纳粹分子,他对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行为十分反感,最后倾尽自己所有的财力去拯救犹太人,成为人们心中伟大的英雄。

这种变化是从形势的变化相互联系起来的。最先开始的是在火车上救下了自己的会计斯坦恩。随后驻足山顶看到了纳粹疯狂残杀犹太人,这一幕给予他心灵巨大的冲击,唤醒了他的良知。他向阿蒙解释权利的真正意义,在宴会上亲吻犹太姑娘,还有自己拿起喷水器向火炉般的车厢当中喷水,用自己所有的钱买下犹太人的生命等等这些情节都可以体现出辛德勒是个伟大的英雄。

辛德勒在性格上的变化是本性战胜欲望的自然转化,同时也是自己的良知战胜了恶。

除了辛德勒,影片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反派也很重要,那就是阿蒙。他的手中有无数的犹太人残死,在他的心中犹太人根本都算不上是人,他喜欢在阳台上随意枪杀行动怠慢的犹太人,随意残害帮他们搭建建筑的女工程主管,打死偷东西的人,将犹太女人海伦狠狠地抽打,这些都是他残忍的一面。

另外一方面,她同时又深爱着海伦,这令他内心世界无比的矛盾,自己居然爱上了最讨厌的犹太人。透过他的眼神我们可以看到他也是个很受伤的角色,正如阿蒙自己说的那样他其实是个很孤独的角色,生活当中都是杀戮,没有了爱。

阿蒙非常羡慕辛德勒的自制力,这对于他来说是永远不可能的,想爱而又不敢去爱的情感让他的心灵变得更加扭曲,人性的光芒在他身上显得是那么的微弱,尽管有过一些醒悟,比如宽恕了那个抽烟的女人,饶恕小男孩做错事情的行为,可这些实在是太微弱了,终究抵不住心中的恶。

辛德勒和阿蒙,他们两个人只是战争的两个极端,辛德勒走向的是正义,阿蒙走向的是邪恶,可这一切都像阿蒙对辛德勒所说的那样这不能怪他们,要怪就怪战争。

辛德勒的名单背后故事(人性当中的两个极端)(3)

蒙太奇的使用

在电影当中,导演会根据影片的主题将整部影片拍成若干个镜头,然后按照原定的创作思想将这些镜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组成一部有思想感情的影片,这种构图形式我们将它叫做蒙太奇。

对于蒙太奇的分类,电影史给出很多分类,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个比较固定的说法,但电影界一般将它分为二大类,一类是叙事蒙太奇,一类是思维蒙太奇。

所谓的叙事蒙太奇指的是探索并确定同一现象的各个方面之间和细节之间明显的联系。叙事蒙太奇大概又分为十大类,即呼应蒙太奇,积累蒙太奇,错觉蒙太奇,对话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相似蒙太奇,物件蒙太奇,音响蒙太奇,因果蒙太奇。

所谓的思维蒙太奇具体指的就是前后不同画面相互冲击对比,象征,隐喻和引起联想,其最终的目的是向观众传达某种思想。思维蒙太奇也大致分为三类,即对比蒙太奇,隐喻蒙太奇,杂耍蒙太奇。

《辛德勒的名单》当中几乎包含了所有蒙太奇的使用,下面我们以它为例子来分析一下这些蒙太奇的使用。

  • 相似蒙太奇:简单来说就是前后两个镜头因为某个相似的地方连接起来。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开始2分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犹太人燃烧蜡烛所释放的余烟和火车喷出来的蒸汽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使得画面切换得更加自然,同时画面进入黑白,将人带进了那个黑暗的年代。
  • 对话蒙太奇:不同人物,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话语如若同时,同地般地连接起来了。在本片的开始,登记员给几个犹太人登记时问了一下姓名?但是下一个画面就切换到了大量的犹太人在回答几个登记员有关姓名的问题。这里让人确切感受到即将带来的灾难可能不是单单几个人的,可能是整个群体甚至民族的灾难。
  • 物件蒙太奇:两个或者几个空间通过某一物件自然而有机地连接起来。在影片当中,辛德勒出场的时候就用到了物件蒙太奇,在德军高官胜利的宴会上,以闪光灯亮出的声音为剪辑点,不断展现辛德勒结识的人越来越多,关系网也越来越大,充分展示了辛德勒高超的行贿本领。
  • 积累蒙太奇:将相似的镜头连接在一起,不断地叠加,树立一个主题或者渲染一种情绪。在辛德勒的招募女打字员的那一场戏当中,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当中女打字员换了五六个,辛德勒对她们的态度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由开始的眉目传情一直到最后转过身去不去看那个打字打得很快却年老色衰的女打字员。这里体现的是辛德勒好色的本性。
  • 平行蒙太奇: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各场戏,按照剧情的发展的逻辑顺序平行表现。比如电影教父当中,一边迈克在接受教堂的洗礼,一边派杀手谋杀其他家族的老大。则在《辛德勒的名单》当中,最明显的地方是辛德勒的生日晚宴那场戏当中,阿蒙一边在地下室殴打犹太人海伦,辛德勒则是在宴会上接受众人的庆祝的镜头,两条线相互交错进行,妙不可言。

除了叙事蒙太奇以外,思维蒙太奇在剧中也有运用。

  • 对比蒙太奇:两种截然相反的人事物连接在一起,互相衬托,造成强烈的对比。在影片中最明显的地方就是犹太人被纳粹赶出了自己的房子,住进了狭窄拥挤并且环境极差的集中营,然而另外一条线则是辛德勒入驻犹太人舒适的家中,他舒适地躺在犹太商人的席梦思床上,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在电影当中的剪辑手法在让我们见到了导演的功力。

辛德勒的名单背后故事(人性当中的两个极端)(4)

影像系统

《辛德勒的名单》几乎全片都是以黑白为主的色彩,影片更像是记录二战纳粹罪行的一部纪录片。

色彩的运用往往是表意和象征的因素,凝重的黑白影像让那段黑暗的历史显得更加可怕和凄凉,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可是,影片当中唯一出现的一抹红色给影片赋予了很深的意义。在纳粹进行屠杀的那一段情节当中,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女孩游荡在大街上,她和整个黑白色彩产生强烈的对比,红色代表的是生命力,给人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辛德勒站在山上看这一幕就如同观众在观看一样,内心世界会感到无限的心酸和悲愤,观众在这一刻也会切身体会到辛德勒的心理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还有在电影的最后,犹太人得到彻底解放的时候,影片由黑白转变成为了彩色。压抑低沉的黑白色终于消失了,向观众迎面扑来的是自由和希望,这些都是导演高超手法的表现。

辛德勒的名单背后故事(人性当中的两个极端)(5)

总结

影片向观众展示了纳粹在二战期间的罪行,以辛德勒为人物的线索,同时以二战这个大环境为背景,对人性进行一种透视以及对战争的思考。

战争带来的到底是什么?正如阿蒙说的那样,这不能怪他们,罪魁祸首是战争,战争迫使他们走向极端。

辛德勒的名单背后故事(人性当中的两个极端)(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