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

在1994年4月28日,傍晚时分,满天的晚霞和着春风的吹拂,让人的心情十分舒爽。此时,山东泰安市某医院的医护人员已经结束了紧张的工作,大家准备收拾东西下班回家。突然,医院的办公室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1)

当工作人员拿起电话听筒时,电话里传出了对方焦急的声音,“我是市委办公室,有一个紧急的抢救任务,请你们赶快组织力量,病人由我们市委即刻送到!”

“病人的大体情况呢?”工作人员问道。“一位老革命,叫张文秋。”对方又进一步补充说:

“毛岸英、毛岸青的岳母,邵华的母亲;她到临沂为刘谦初烈士扫墓归来,在曲阜至泰安的路上突然昏迷,神志不清……市委要求你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尽最大的努力,成功抢救张老!”

医院接到了这个紧急而艰巨的任务后,立刻组织了精干的医护力量,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的抢救工作开始了。

全体医务人员的心情都十分紧张,因为眼前的这位病人叫张文秋,她是一位老革命,她不仅是毛主席的双重亲家,她本身也为了革命事业,出生入死,数十年如一日;她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而她那光荣的历史和伟大的功绩,也必将被人民所永远铭记!

张文秋是湖北省京山县人,1903年12月1日,出生在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张文秋的祖父曾经当过朝廷的大官,而且名声很好,他在晚年告老还乡时,还得到了皇上赐予的半副銮驾,还有三把万民伞,这等殊荣可不是一般人可以享有的。

张文秋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封建的大户家庭里,但是与普通的千金小姐不同,张文秋的身上却具有一种叛逆精神,她从小就不肯屈从于封建礼教的束缚,敢于向封建礼教说不。她在六七岁时,家里要按照风俗给她缠足、梳长辫子,她拼命地反抗,不肯屈从。她也不愿待在家中读那些圣贤之书,而是喜欢出去和那些普通农家的孩子们玩耍,并自得其乐。

1918年,张文秋进入武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优异。当时,董必武和陈潭秋非常喜爱张文秋这个学生,他们积极地对张文秋进行教育和培养。在这个时候,张文秋开始接触马列主义等新思想,并立志为国家和人民做一翻事业。

1919年,张文秋在董必武和陈潭秋带领下,参加了武汉的“五四运动”。当时,张文秋住在武昌的黄土坡27号,一些革命者就把她的家当作秘密的聚会场所,大家经常在一起研究救国救民的道理。

1923年,张文秋参加了武昌粤汉铁路的罢工,随后,她又参加了京汉铁路的二七大罢工。

1926年1月,张文秋因为表现十分出色,加入了共产党;同年的秋天,她受董必武的委派回到了京山县开展工作。张文秋到了京山县之后,担任县委宣传委员,她发动广大的贫苦群众,积极参加农民运动,她还在县城里成立了工会和妇女协会,此外,张文秋还建起了京山县的一所女子小学,她担任名誉校长,积极培养人才。

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2)

1927年2月,张文秋担任京山县委妇女部部长,县委派张文秋去武汉采购一批武器。张文秋接到了这个任务之后,急忙赶到了武昌。她到了武昌之后,去了黄埔军校设在武汉的分校听演讲。这是一场关于政治形势的演讲,演讲者是个年轻的军官。

这名风度和才华皆佳的演讲者叫刘谦初,刘谦初出生于1897年,是山东省平度县人。他从小就写了一首讨伐袁世凯的诗,诗中写道:

“……壮志饥餐国贼肉,笑谈渴饮袁凶血,待到国体重光日,奏凯歌。”

他心中的那股热血之气跃然纸上。1918年,刘谦初进入济南齐鲁大学学习,毕业之后,他又被保送到北京燕京大学。在这期间,他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开始在校园积极宣传新思想和新文化,被称为“燕京才子”

1925年7月,刘谦初毕业了,他先后在两所中学里面当老师。1926年1月5日,刘谦初在武昌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第十一军政治部工作,在工作期间,他表现十分出色,受到了军界的器重。1927年1月,刘谦初加入共产党,而此刻,张文秋被这个口若悬河的演讲者深深吸引住了。

张文秋听完演讲之后,来到了恽代英的家里,让她吃惊的是,刘谦初也来到了此处。在恽代英的介绍下,两个人相识了。他们虽然初次相识,但是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热烈地交谈了起来,后来,他们又多次接触,情投意合。恽代英看到他们十分般配,就对刘谦初说:

“人生三十而立,你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可谓俯仰无愧事业,该关心一下婚姻大事了。”

刘谦初受到了鼓励,就给张文秋写了一封情书,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信中说:

“盖自晤芳颜,神魂迷离,举止动定,往往若有所失,虽一饮一食之间,亦恍若情影在我眼中,每一成寐,则魂梦萦绕于左右。”

张文秋看见这封情书,正合心意,欣然同意,二人郎才女貌,共坠爱河。随后,他们又一起来参加毛泽东创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开学典礼。在开学典礼上,在各省和武汉三镇等各界代表的注视下,两个走在队伍前面的人引起了张文秋的注意。

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3)

这两个年轻人,一个身穿军服,威武霸气,一个身穿长衫,文质彬彬。张文秋就问身边的未婚夫刘谦初:“打头的那两位是谁呀?”刘谦初说:

“那个穿军服的是邓演达先生,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那位穿长衫的是毛泽东同志,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

典礼结束了,刘谦初和张文秋来到了毛泽东的面前,刘谦初说:“毛委员,这是我的朋友张文秋,是京山县委妇女部长。”“好一个巾帼英雄!”毛泽东赶紧和张文秋握手,并笑着询问说:“京山的农民运动搞得怎么样啊?”张文秋回答说:

“毛委员,我们京山县成立了农民协会……农民的情绪很高啊!”毛泽东赞扬她说:“京山的农运搞得很不错嘛!”

这是张文秋与毛泽东的初次见面,她没有想到,此后,她和毛泽东一家会结成双重亲家。

1927年4月26日,张文秋和刘谦初,在刘谦初的表姐家举行了婚礼,婚礼很简单,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结成了夫妻。

他们结婚之后,随即到武昌都府堤41号,拜会毛泽东和杨开慧夫妻;杨开慧热情地给二人沏茶、倒水,杨开慧的两个儿子围着张文秋跑来跑去,非常热闹,临别时,毛泽东和杨开慧把他们送出门口,两家人依依惜别。

4月29日,张文秋和刘谦初结婚后,在一起仅仅三天,刘谦初就跟随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而张文秋则留在京山县继续斗争。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地抓捕和屠杀共产党员。张文秋作为共产党的骨干,也受到了国民党的重点通缉,国民党为了抓到张文秋,甚至悬赏1000块大洋。

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4)

面对京山县的白色恐怖,时刻处于危险之中的张文秋,一直在思考,如何逃出去?成了张文秋面前的一个难题。恰巧,由于县城内的尸体太多了,国民党反动派同意把这些尸体运到城外去掩埋。

张文秋抓住了这个机会,假扮成死人躺在了棺材里面,敌人检查的时候,张文秋屏住呼吸,直挺挺地躺着。她逃过了敌人的多次检查,终于大难不死,逃出了城外。

1930年6月,张文秋受周恩来的指派,来到山东省委担任执行委员兼妇女部长。这个时候,她已经和丈夫刘谦初分别整整三年了。张文秋来到丈夫的家乡,终于见到了久别的丈夫刘谦初,二人携手同心,共同战斗,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山东省的党组织。

后来,张文秋和刘谦初双双在济南都被捕,8月,已经怀有身孕的张文秋见到了身戴刑具的丈夫,张文秋的眼泪落了下来。刘谦初对她说:

“不要哭,在敌人面前,我们只能流血,不能流泪!”

张文秋把泪水擦干,对刘谦初说:“我也准备牺牲。”

“对你,敌人尚无证据。”“你腹中还怀着咱俩爱的结晶,一定要活着出去!”刘谦初说。

张文秋重重地点了点头。后来,在山东省委的营救下,张文秋获释出狱了,在出狱之前,张文秋与刘谦初又见了一面。刘谦初问妻子说:“你出去后到哪儿去?”张文秋很茫然,她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

刘谦初郑重地说:“你还是回上海‘娘家’吧。”张文秋当然知道丈夫说的“娘家”指的是什么。张文秋问丈夫说:“谦初,你给咱们未出世的孩子起个名吧。”刘谦初沉思了一会说:“思齐,思念齐鲁,思念父母……”

张文秋与丈夫做了最后的诀别,之后,张文秋出狱了,而刘谦初于1931年4月5日,被山东军阀韩复榘杀害,一同被害的还有邓恩铭等20位共产党员,刘谦初永远地离开了妻子张文秋和女儿刘思齐。

张文秋出狱之后,她来到了上海,从事秘密的地下工作。在此期间,她生下了女儿刘思齐。有一天,周恩来突然找到张文秋说:

“中央军委决定调你去从事一项新的秘密工作,现在就送你去。”

周恩来和张文秋乘坐汽车行驶了几十分钟的路程,他们终于来到了法租界的一座洋房前。他们一起进了屋子,有一个外国男人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周恩来用德语说:

“我们尊重你的意见,接受你的要求,把张一萍(张文秋化名)同志给你调来了,由你安排她的工作。”

那个洋人立刻用生硬的汉语说道:“太好了,欢迎你!”周恩来介绍说,这名男子叫佐尔格,从今天起,张文秋就配合佐尔格进行秘密工作。周恩来郑重地对张文秋说:

“这里的工作非常重要,也极其机密,你已经做过多年的地下工作,中央和佐尔格同志都认为,你能够担负起这项新的任务,希望你不要辜负组织上对你的信任和期望!”

张文秋点头答应。

此后,张文秋就负责搜集国民党各种报刊信息,归好类之后交给佐尔格,然后,张文秋还要负责把情报传递出去,她长年累月地配合佐尔格进行秘密工作。

在这期间,她断绝了同外界的一切联系,既不能见以前一起工作的同志,也不能见自己的女儿,好像大家都把她这个人给遗忘掉了,只有周恩来还记得她这个活跃于隐秘战线上的战士(这时候的张文秋,成为与周恩来单线联系的地下情报工作者)。

1932年春节前,周恩来还派人给张文秋送来一束鲜花和一封亲笔信,张文秋看到了那封信,心里获得了极大的安慰,她知道大家没有忘记自己,这封信也成了她心中的精神支柱,让她战胜了与女儿分离,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精神痛苦。

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5)

张文秋圆满地完成了佐尔格一次次的秘密任务。后来,佐尔格的小组解散了,张文秋完成了任务回归党组织。但是,让张文秋为难的是,此时的她已经和党组织失去了一切联系,而知道她工作情况的周恩来不在上海,张文秋再三考虑之后,在1936年4月,她决定带着女儿刘思齐去延安。

1936年,在西安事变之后,张文秋在西安办事处认识了陈振亚。二人相谈甚欢。随后,张文秋到了延安,并进入抗大学习,被编入第八大队,毛泽东、贺龙等人出席了第八大队的成立典礼,毛泽东作了讲话。

张文秋看着台上的毛泽东,当年武昌一别,已经过去了十年的时间,如今,杨开慧已经牺牲,留下了三个孩子,而自己的丈夫刘谦初也牺牲了,留下了自己的女儿刘思齐,想到这里,张文秋百感交集。

散会时,张文秋来见毛泽东,毛泽东一眼就认出了她,说:

“张文秋同志,你好啊!什么时候到延安的?”张文秋十分激动,回答说:“报告毛主席,我到延安快一年了”“嘿嘿嘿,你不够朋友哪!”毛泽东幽默地说:“来延安一年了,也不来看望老朋友?”

张文秋在半个月之后,拜见了毛泽东。毛泽东亲切地接见了她,还详细询问了张文秋的生活情况。

此后,在一次挖窑洞的过程中,张文秋又一次看到了陈振亚。陈振亚是湖南省石门县人,曾参加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他一直跟随彭德怀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6)

后来,他在战斗中伤了腿,造成终身残疾。陈振亚和张文秋一见如故,陈振亚因为身体残疾,一直没有找对象,而张文秋独自带着一个女儿,也十分不容易。1937年冬天,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

1938年春,毛泽东等人看一场话剧,话剧的名字叫《弃儿》,剧情达到高潮时,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衣衫褴褛,在街头拼命地呼喊:“妈妈,妈妈”,孩子的表演让现场的观众无不动容。

毛泽东等演出结束后,特意把小演员叫到身旁,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你的爸爸妈妈是谁呀?”

刘思齐往身后一指,毛泽东看到了走上前的张文秋和陈振亚,问陈振亚说:“这是你孩子吗?”陈振亚说自己是他的继父,她是刘谦初的女儿,毛泽东表情很严肃,他说:

“这是烈士的后代,我们有责任好好教养她。”转身对刘思齐说:“我做你的爸爸,你做我的干女儿,好不好啊?”刘思齐在得到父母的同意后,喊了一声“爸爸”。

1938年10月30日,张文秋为陈振亚生了一个女儿,起名叫张少华(后来改名为邵华)。1939年初,陈振亚的腿伤发作,党中央派他到苏联养伤,张文秋带着孩子也一同前往苏联。但是,飞机却在迪化(乌鲁木齐)被盛世才扣留,后来,在1941年6月13日,陈振亚在医院被盛世才暗杀于病床上,年仅38岁。

而张文秋也被盛世才投入监狱,在监狱中生下了陈振亚的孩子张少林。

1946年,张文秋等共产党人被张治中送往延安。7月12日,毛泽东接见了从迪化归来的全体人员,他一眼就看见了人群中的张文秋。毛泽东深情地说:

“你回来了,不容易啊!思齐呢?怎么没见到她?”

张文秋赶紧把身后的刘思齐拉了过来。毛泽东高兴地说:

“七八年不见,都长成大姑娘了,我都认不出来了,你还是我的干女儿,记得吗?”

随后,刘思齐到毛泽东家里玩儿,她第一次看到了毛岸英,他们互相认识了。

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7)

后来,刘思齐和毛岸英从相知到相爱,两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毛泽东把张文秋找到家中,闲聊过后,毛泽东提起了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婚事,说:

“听岸英讲,他和你的大女儿刘思齐很要好,他们要求订婚,我很同意,现在就看你对这个女婿满不满意。”

张文秋听完说:

“他们通了很久的信,我是知道的,现在他们要求订婚,主席既然同意了,我非常高兴。不过,我担心思齐年轻幼稚,配不上岸英。”

毛泽东说:

“我看思齐比较懂事,她年纪虽轻,但待人接物很有分寸,她是烈士的后代,是我的干女儿,我很同情她,很喜欢她。”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小夫妻结婚没过多久,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边境。为了保家卫国,国家决定派志愿军出征朝鲜。

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8)

毛岸英也决定前往朝鲜,临走前,毛岸英向张文秋辞行,说自己马上出国了,但是究竟去哪里是个秘密,不能说。张文秋让毛岸英注意身体,早些回来。毛岸英说自己最不放心弟弟毛岸青,让张文秋好好照顾一下弟弟,张文秋欣然同意了。

毛岸英走后,几个月也没有来信,张文秋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有一个从朝鲜归来的人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了张文秋,她强忍悲痛,但是,为了隐瞒刘思齐,眼泪只能往心里流。

张文秋几次看见毛泽东,丝毫没有看出毛泽东的异常。其实,毛泽东也知道毛岸英牺牲了,也同样隐瞒着儿媳妇刘思齐,就这样,二位老人把这个消息隐瞒了三年。

此后,毛泽东非常关心刘思齐的学习和生活,总称刘思齐为“我的大女儿”,后来,在毛泽东多次劝导下,刘思齐改嫁了,并获得了幸福,也圆了毛泽东和张文秋的一个心愿。

张文秋的二女儿邵华,也受到毛泽东的亲切关怀,毛泽东把她送进学校读书,她努力刻苦,学业有成。毛岸英牺牲以后,张文秋十分关照毛岸青,毛岸青到了家里,她都会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毛岸青,帮着毛岸青洗洗涮涮。

可以说,张文秋帮助毛泽东照顾了家庭,处理了许多家务事。毛岸英牺牲的消息被毛岸青得知后,他的身体受到的打击非常大,因为从小到大,他都被哥哥守着护着,可是,哥哥牺牲了,过度悲伤的毛岸青病情加重了,被送去苏联治病。

而苏联医院对毛岸青采取保守治疗,毛岸青被折磨得十分难受,就希望回到国内治疗。于是,毛岸青被安排到大连治病和疗养。

此时的毛岸青,虽然年纪也不小了,已经38岁了,但他一直没有女友,也一直没有遇到意中人。张文秋因为女婿毛岸英牺牲得早,女儿刘思齐也没有为他留下孩子,所以,她心中一直觉得对不住毛泽东,当她看到毛岸青的婚事还没有着落之后,她就想把女儿邵华嫁给毛岸青。

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9)

1960年1月,她专门带着女儿邵华去了一趟大连,见了毛岸青一面,有些相亲的意思,有意撮合两个人。张文秋对陪同的市委领导说:

“我的大女儿刘思齐又没有给主席一家留下后代,我总觉得有些亏欠他老人家的!毛岸青岁数也不小了,我们这一家和主席家知根知底,我很想把这门亲事继续下去,我想主席也会赞成的……”

毛岸青和邵华一见如故,非常投缘。张文秋带着邵华离开大连之后,毛岸青和邵华经常书信联系。

在大连疗养期间,毛岸青和邵华频繁地通信,毛泽东也十分支持毛岸青追求邵华,邵华后来说:

“主席后来给毛岸青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谈到,听说你们俩经常通信,对我还进行了评价,说邵华是个好孩子……”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终于彼此挑明了关系,恋爱了。毛泽东为了儿子的婚事,又一次征询张文秋的意见。张文秋很高兴地答应了,她说:“只要孩子们幸福,我没意见。”

毛泽东笑着说:

“你同意就太好了,从前我们是老亲家,现在我们是新亲家;老亲家加新亲家,我们是亲上加亲,双重亲家!”

1960年6月,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举行了婚礼,张文秋和毛泽东也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有一次,毛泽东接见几个战斗英雄和家属,张文秋正好在场,毛泽东就向他们介绍说:

“张文秋在党成立之前就从事革命活动,她有3个女儿,两个成了我的儿媳妇……”

此后,张文秋一直坚持工作,张文秋虽然是毛泽东的亲家,但她从来没有利用这层关系享受特殊的照顾,毛泽东也从来不允许亲家利用自己的名声占有任何利益。

1982年,张文秋离休了,离休之后,张文秋还撰写了长篇的回忆录《踏遍青山》。

伍修权曾经读过这部30万字的鸿篇巨著,他评价说:

“如果用忠贞不渝、临危不惧、正气凛然、高风亮节来赞颂一个共产党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赤胆忠心的话,张文秋是当之无愧的。她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

张文秋老人在失去刘谦初和陈振亚这两任丈夫之后,就再也没有成家,老人十分注重保养,虽然年纪越来越大,但身体很硬朗,头脑清醒,而且精力很旺盛,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毛岸青和邵华谈恋爱)(10)

张文秋自从参加革命以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时间里,她从来没有回过自己的老家京山县,但她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

1984年1月,张文秋已经80多岁高龄了,她在刘松林(刘思齐)、邵华和毛岸青的陪同下,又回到了湖北京山县,张文秋看望了家乡的乡亲们,还带着孩子们在尖峰山上栽了两棵柏树。

1994年4月28日,已经91岁高龄的张文秋为刘谦初扫墓,由于旅途的劳累,她突然昏迷不醒,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张文秋一生出生入死,多次被关进监狱,受尽了折磨,但她仍然坚持战斗,为了人民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如今,老人生命健康却突然受到严重的威胁,医生们都竭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保住老人的生命。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张文秋老人终于转危为安,病情稳定了。

张文秋苏醒过来之后,说话声音洪亮,思维十分敏捷,浑身透着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所特有的英雄气质,那是一种阅尽世间沧桑之后的睿智,那是一种看破生死之后的豁达。

1995年10月23日,张文秋的家乡京山县举办了“张文秋革命事迹展览”,张文秋特意让邵华去参加开幕式,邵华谈到母亲张文秋,她说母亲尽管已经92岁,但是仍然坚持撰写回忆录,每天笔耕不辍,要工作七八个小时,这种精神状态根本不像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现在已经写了38万字的初稿了,还准备再继续写下去。

张文秋多年以来,带着毛岸青、邵华和毛新宇常常四处走走,到新疆悼念毛泽民等革命先烈,到韶山去参观毛泽东故居,她希望通过这些行动让后辈不忘历史,砥砺前行,张文秋坚持撰写回忆录的初衷也是如此,她曾经写诗说:

“南北参观今古迹,东西一览好河山。重游战地怀亡友,再绕战史写长篇。”

2002年7月11日,张文秋老人走完了光辉的一生,享年99岁。

借此文章,向毛泽东致敬,向这位饱经沧桑,功勋无数的老人张文秋致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