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之士死有余辜(误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国内翻拍电影拍糊的历史还历历在目,比如翻拍自韩国喜剧«极速丑闻»的«外公芳龄38»不但丧失了原来的感人温馨,还把原片中的笑点改得令人尴尬。

更不要提两版国内的«深夜食堂»,一版比一版脱离生活,无论怎么改编,最终还是浓浓的日本味。

忠烈之士死有余辜(误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

在改编这件事情上,韩国电影走在世界前端,比如根据«指匠情挑»改编的«小姐»,原作故事充满了浓郁的英伦风范,韩国版本将故事落在日占时期背景下,拍出原作精髓之外,还充分加入了属于韩国本身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味道。

这一次陈思诚监制,柯汶利导演的«误杀»一经提档就掀起讨论热潮,无论故事本身槽点落在何方,这一次改编本身堪称近几年最成功的一次。

忠烈之士死有余辜(误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


导演柯汶利是与陈思诚合作唐探的马来西亚新人导演,几番合作互相成就,柯汶利擅长用饱和度高光线偏冷的色调拍摄东南亚的风情,在他的镜头下面,无论唐探还是本片,镜头感都充满了热乎乎,湿淋淋的粘腻感。

这色调选择和光线布置应该源自导演自己从小生活在东南亚的熟悉感,见惯了东南亚热带气候的丰富绚丽和清润水汽,镜头里恨不得能够涌出水分来。

忠烈之士死有余辜(误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

陈思诚选择了演惯喜剧的肖央出演男主角李维杰,意在保证本片笑点能够抖响包袱,事实证明这一选择非常靠谱,陈思诚对角色和选角的把握还是有很成熟的思考和把握的。

本片中反派角色达揾的扮演者陈冲是有口皆碑的戏骨级人物,这样一个张扬跋扈的角色让陈冲出演,成就了本片在角色设置上的点睛之笔。相比陈冲演绎得很有层次感的达揾,李维杰的妻子阿玉在人物塑造上欠缺很多。

忠烈之士死有余辜(误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

这个角色承担的戏份其实并不弱,但是角色发挥却非常弱化,在家中贤内助的形象中显得有些木讷寡言,在警察局面对审讯的时候又慌张得有些用力过猛。

演员谭卓也是非常有经验的演员,出演过很多影视作品,最为人熟知的应该就是«我不是药神»和«延禧攻略»。谭卓本身演技非常有爆发力,片中她与陈冲有一场对峙的戏,展现了一个胆小怕事的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挺身而出驳斥上位者,这一场戏虽然短暂,但是谭卓应对陈冲的时候,在镜头下并没有力量上的失衡感。

忠烈之士死有余辜(误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5)

好的演员能够在一场戏中互相成就,陈冲在镜头下的暴怒和跋扈多少带着些强弩之末的味道,谭卓的激愤恰好与这种感觉契合,最终才能成就这一段令人拍手叫好的表演。

但是影片最终整体来看,阿玉这个角色最终设置还是缺了很多情感表达,有了好演员的卖力表演,却也还是不能弥补角色设置本身的乏力。

忠烈之士死有余辜(误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

相对于几位主角大量的表演戏份,金牌配角姜皓文和秦沛老先生真是本片另一个亮点,尤其是秦沛老人家饰演的角色看似简单,但是最后在片尾他的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笑出了多少关于含义的争论和猜测?看似简单的微笑,也是老戏骨对角色的精准表达。

本片中两位青少年演员表演实在是槽点太多,总结来说是用力过猛加经验不足。

印度版中耍流氓的官二代偷拍了洗澡并以此来羞辱女孩,翻拍版中将偷拍裸照改成了下药迷奸,罪名变得更严重,这一目的是给李维杰一家人杀人这种行为找到一个在道德上更合理的理由。但是对于饰演素察的小演员来说,表演经验不足令他的演绎能力承担不起这么大的罪过。

忠烈之士死有余辜(误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7)

小演员的行为表情都生怕自己演绎的这个角色不够该死,表演痕迹太明显太不自然,以至于观影过程中因为知道他这个角色会死,甚至有点期盼快点让他死了好让这尴尬的表演尽快结束。

饰演大女儿平平的演员许文珊是陈冲的大女儿,很可惜女孩子目前看来在表演并没有继承到她母亲的天赋。本片中大女儿平平在表现角色柔弱可怜上过于刻板刻意,揉衣角抿嘴唇的动作和神态并不能很好搭配,整体表演用力用错方向,令人看着的时候频频出戏。

忠烈之士死有余辜(误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8)

翻拍电影绝不是换一批演员把一个不属于本土的故事重新表演一遍,好的翻拍电影应该将故事作为种子,种植到不一样的泥土里,开出完全不同的花。

本片成功的地方就是对2015年的印度版做出的修改,虽然这些修改给本片带来了很多争论,但对于一部好作品来说,引发争论恰好证明本片有着很多引人深思的地方。

比如本片中增加了羊的出现次数。

羊在许多文化中都代表着无辜者,比如圣经中羔羊是献祭给上帝的牺牲和替代品,这一形象表达了无罪且遭遇伤害的意向。

忠烈之士死有余辜(误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9)

但同时,羊在本片中也代表了主人公李维杰内心世界的平衡支柱—道德感。

片头处李维杰下班回家会先去庙里布施,僧人身边带着羊,面对虔诚的李维杰僧人收下了钱并给李维杰送上了祝福。

当李维杰陷入困境再一次来到庙里布施的时候,僧人还在但是羊不在了,僧人拒绝了李维杰的布施,并告诉他唯有无相布施才灵验。

忠烈之士死有余辜(误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0)

所谓无相布施,就是心中无所求。心经上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当李维杰整个人被隐瞒误杀事件变得焦虑时,他心有挂碍,生活中处处惊恐,他在神佛前也没有了无相布施的珍贵。

羊作为李维杰心中的道德意向也在李维杰随后的掩盖行为中如影随形。当李维杰推车下水的时候,周遭无人发现,唯有羊的眼睛看到了李维杰的举动。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李维杰的行为能够瞒得过所有世俗的眼睛,却瞒不过他内心自己的道德评判。

忠烈之士死有余辜(误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1)

但是来自腐败警察系统对于普通人的欺压,让李维杰的行为在片中合理化了。警察颂坤处处刻意针对李维杰,甚至对李维杰大打出手,当遭遇李维杰的反抗后,颂坤暴怒嚣张的抽出枪来维护他自己的面子。

当颂坤打死了羊,李维杰心中一直在折磨他的道德感也暂时随着羊死去。

忠烈之士死有余辜(误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2)

«左传»中有一句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掌权者目光短浅,只知道以手中的权力压迫管理下位者,并不知道做出长远的计划。

本片中所有的上位者,掌权者们都处于这样一种肉食者鄙的状态里。

他们笃信权力带来的安全感,视下位者为牛羊一般的牺牲品,视自己为猛兽一样的肉食者,以为普罗大众见到自己就应该像是牛羊见到了捕食者。

忠烈之士死有余辜(误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3)

殊不知,牛羊虽然亲善温顺,但是对于一整个社会体系来说,牛羊并未牺牲品,而是供养人,就如同李维杰对于寺庙的布施一样,他们供养着整个社会体系的完整和顺利。

当上位者迫使供养人们不再无相布施,当下位者们开始不满现状群起反抗,睥睨天下的上位者会突然醒觉,原来他们并非猛兽。

当颂坤打死了羊,李维杰内心的道德体系被破坏,同样的,片中整个社会体系也在被震撼的过程中。

可惜,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们谁也没有看到自己位置的岌岌可危,只想要再给李维杰更大的压力,以求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忠烈之士死有余辜(误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4)

影片的结尾带来了最多争论,印度版本中主人公一家最终瞒天过海逃离牢狱之灾,新版中结尾处李维杰的自首被解读为为了过审的不自然改动。

纵观全片,说这个桥段单纯审查机制是不准确的。开棺一段的前提是李维杰的小女儿最终不堪忍受达揾的恐吓说了实话。警察开棺期间发生了更大的骚乱,最终滂沱大雨和骚乱之中,死羊再次现身。

这里的羊象征着李维杰正面自己道德崩溃的内心,他认识到了自己自幼秉持的道德观念,他一直教育子女的道德观念崩溃的现状。肉身脱困的同时他需要同时面对内心死亡的恐怖。

忠烈之士死有余辜(误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5)

以谎言得来的好处,他无法真的安享。

所以当李维杰在庙宇中,在那座象征着赎罪的高塔下将真相告诉达揾夫妻的时候,他的羊再次出现。李维杰为了自己的灵魂,为了给孩子更好的言传身教,他选择重建内心的道德秩序。

这一设置看似生硬,内里的道德逻辑却很完整,可能略显不够巧妙,但却充满诚意,是印度版本做出的比较成功的更改。

忠烈之士死有余辜(误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6)

回想当年李天一案,出身优良的李天一最终锒铛入狱,不就是因为他有一双为了儿子可以毫无底线毫无原则的父母吗?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上位者们应该时刻警惕的缺陷,李天一的父母估计从来不知这八个字,并且也从来不知道“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这句话。

如今人人生活都很好,人人都吃得起肉,希望各位影迷观看本片后也能稍稍回想自身,是否犯了肉食者鄙的错误,是否应该为自己为孩子为家人认真的找到一条属于道德,精神或为人的长远之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