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语言如何理解(重要内容阅读引导)

公文写作怎样恰当运用熟语岳海翔,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公文语言如何理解?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公文语言如何理解(重要内容阅读引导)

公文语言如何理解

公文写作怎样恰当运用熟语

岳海翔

熟语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是人们久经沿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句,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和歇后语等五种具体表现形态。由于熟语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炼的形式,富有表现力,故在公文写作中被不同程度地加以运用。

(一)成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固定词组,具有表意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特点。在公文写作中,成语的使用是常见的、大量的。如能恰当地运用,可使公文语言表达趋于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和节律感,从而极大地增强其修辞效果。就总体来看,公文中运用成语具有多种表意功能,诸如用以表示观点或态度,表示条件,表示列举,表示对比,表示评价,表示解释,表示情状或问题,等等。兹不妨举述几例:

1.“建国前参加革命的不少老干部,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决心在离休退休之后,无条件地终身坚持艰苦奋斗,这种高尚的革命精神是值得作为楷模在全党大力提倡和学习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比例中运用“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艰苦奋斗”等成语,对老干部的革命热情和精神状态作出恰当评价,从而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老干部的重视、关心和爱护。

2.“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此例系对主观主义态度的形象化揭露和鞭挞,用“无”“有”二字引出两个具有鲜明对照关系的成语,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从而使之对主观主义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有了明确、具体的认识和理解。

3.“一些机关乱收费、乱摊派,甚至弄虚作假,敲诈勒索,对中央规定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当前机关作风中几个严重问题的通知》)此例中运用“弄虚作假”“敲诈勒索”“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等四个成语来说明“当前机关作风”中的问题表现,使得行文严密简洁,词义蕴含丰富,音调和谐顺畅,具有很强的修辞表达效果。

【友情提示】公文写作中运用成语,首先要注意弄清其实际意义,不能“望文生义”。特别是有些成语往往是表面意义的比喻或引申,还有的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如不认真加以区分,就很有可能导致混用或错用,有损行文的表达效果;其次要注意成语本身内在的特点,切忌自编自造,或者随意变换、增减,以确保公文的质量;再次要注意做到恰当、得体,不能只为追求成语表意的简洁凝练而硬凑或堆砌成语,否则就往往会因辞害义,事与愿违。

(二)惯用语。它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其主要特征是简明生动,通俗有趣。一般由三个音节组成,表达整体意义。但其原有意义已发生转化,而被一种新的意义所代替。在公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惯用语,可使行文生动活泼,富有文采,从而增强其表达效果。试举如下二例。

1.“先是抓辫子,抓住辫子就从思想上政治上给戴帽子,从组织上打棍子,而这些都是从主观的框子出发的,是从定义出发的,那种定义又是错误的,并不合乎马克思列宁主义。”(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此例中运用“抓辫子”“戴帽子”“打棍子”三个惯用语,极其形象而又生动地揭穿了在文艺工作中存在的主观主义的工作方法及其产生的根源,指出了问题的实质。这些惯用语的运用,如果代之以一般的平铺直述,其表意效果显然相去甚远。

2.“现在有些同志对于西方各种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政治的和文学艺术的思潮,不分析、不鉴别、不批判,而是一窝蜂地盲目推崇。”(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这里,作者运用惯用语“一窝蜂”指出了“有些同志”对于西方学术文化介绍方面的错误倾向,既简练明快,又生动形象,其表达效果颇佳。

【友情提示】公文中所运用的惯用语很多,不胜枚举。要注意把握所用惯用语的实际意义,做到恰切、自然,切不可随意乱用,以免适得其反;还要注意它的适用场合。有些公文,诸如法规体公文和命令体公文,因其自身所固有的性质和特点,一般不宜使用惯用语。其他如事务性公文中的简报、调查报告、讲话稿等等,对于惯用语的使用颇为多见。

(三)谚语。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简练而又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包括农业谚语、讽诫谚语和生活知识谚语等。它一般都能揭示客观真理,富于教育意义。由于谚语具有句式匀整、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的特点,故在公文写作中适当地加以运用,能够有效地增强其表达效果。例如“我们共产党员应该经风雨,见世面;这个风雨,就是群众斗争的大风雨,这个世面,就是群众斗争的大世面。‘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毛泽东《组织起来》)这里,作者运用谚语“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用以表明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既具体又形象,富有表现力。

【友情提示】公文中谚语的适用情形与惯用语大体相同,即它一般多用于事务性公文之中,指令性公文、法规性公文和呈请性公文一般不宜使用。

(四)格言(四)格言。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般是出自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语句。它内容精辟,蕴意深刻,能给人以警策和启示,并能增强行文的说明力。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此例中,作者集中地运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等四则格言,用以说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必要性,并且指出这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语句精练,寓意深刻,能够促人警省,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作用和艺术感染力。

(五)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有些公文,根据其内容表达的需要和特定的语言环境,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使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并给阅者以深刻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例如:

1.“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它们就还有一个藏身的地方,它们还可以躲起来。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这里,作者运用歇后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极其形象地说明了打倒党八股以后给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所造成的岌岌可危的态势,给人留下极其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2.“这个工程自兴建以来,主建、施工和设计三方,竟连一份经济合同都没签订。设计图纸没有按时完成,延误了工期,但设计单位不负经济责任;主建部门任意要求修改设计,不受任何契约约束;施工单位则是‘老牛赶山,走着瞧’,来一部分图纸,要一部分钱,干一部分工程。”(《一颗盲目施工的苦果——××工程的调查报告》,引自《文书学与实用公文》,张清明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此例中,运用歇后语“老牛赶山,走着瞧”,十分形象而又生动地表现出施工单位对工作极端不负责任的拖拉作风。

【友情提示】公文中运用歇后语,要特别注意其适用的场合。在庄重性的公文中,不宜使用歇后语,以免产生副作用。

(作者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公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