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被蒙古俘虏兵部尚书阵亡(75岁张辅退守土木堡后随即阵亡)

1449年8月,张辅上疏朱祁镇,请求他放弃宣化,改走紫荆关回京收到奏疏后,朱祁镇顿时大怒,呵斥张辅道:,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朱祁镇被蒙古俘虏兵部尚书阵亡?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朱祁镇被蒙古俘虏兵部尚书阵亡(75岁张辅退守土木堡后随即阵亡)

朱祁镇被蒙古俘虏兵部尚书阵亡

1449年8月,张辅上疏朱祁镇,请求他放弃宣化,改走紫荆关回京。收到奏疏后,朱祁镇顿时大怒,呵斥张辅道:

“你干预军政,乱我军心,是想效仿邝堃、王佐长跪于中军大帐吗?”

随后,张辅被轰出帐外,再未敢言语。即使让一个普通士兵来看,朱祁镇的举动都是在故意打压功勋卓著的张辅。然而数日后,朱祁镇却在土木堡被瓦剌包围,75岁的张辅护主心切,匆匆上阵,惨遭乱军砍死。那么,朱祁镇为何不愿听信张辅的“良言”?他的死是否是朱祁镇一手造成的呢?这位历经四朝、智勇双全的“英国公”又为何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呢?

“平定安南”的名将

张辅是靖难名将张玉的长子。1399年,朱棣在燕京起兵,张辅跟随父亲张玉南下作战。张玉在东昌之战阵亡后,张辅承继他的职位,在灵璧、夹河等战役中立有大功,赐爵信安伯。

朱棣占领南京时,追封张玉为荣国公,子孙世袭罔替。然而,张辅作为张玉的嫡长子,却没有继承“荣国公”的爵位。朱棣有意借此考察张辅,避免他重蹈李景隆等人的覆辙。

在军营里,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张辅极受丘福、朱能的信赖。跟随朱能多年,张辅屡次被他推荐给朱棣。当时,朱棣根基未稳,且与张辅有姻亲关系,因此并未重用。

1404年,安南国王的孙子陈天平秘密赶赴京城状告黎季犛弑君夺位,一向自诩宗主国的朱棣立即调遣大将黄中与副将薛岩,领兵5000,前往安南平叛。然而,安南地区多丛林樟木,明军抵达不久就遭到黎季犛的围攻,损失惨重,陈天平、薛岩也先后阵亡。

短短几个月,黎季犛先是击溃黄中大军,后又占领大明土地,致使朱棣大发雷霆。当时,朱棣正欲起兵北伐,安南之乱犹如一根刺抵在他的嗓子眼。因此,朱棣调遣八十万军马,以朱能为大将,张辅为副将,帮助陈氏夺回安南。

然而,朱棣之所以派遣朱能为将,真实目的是为了吞并安南,永除后患。可惜,进入安南后不久,朱能就身患重病,不治身亡了。朱能死后,朱棣放弃撤兵计划,以张辅为帅,仍坚持进攻。在之后攻打安南的战役中,张辅智计百出,一往无前,俘虏了黎季犛、黎苍等数百名王公勋贵。

此战后,张辅受到了朱棣的极大青睐。在朱棣“靖难”时的麾下诸将中,张玉、陈亨战死疆场,朱能病逝安南,丘福兵败北元。论文治武功,已无人能出张辅左右。因此,张辅回京后,朱棣特封他为英国公,晋位右柱国。

不久,安南旧臣简定复叛大明,黔国公沐晟讨伐失败后,张辅只得再次南下。在安南六年,张辅先后平定三次叛乱,彻底剪除了动乱之源。而安南,也时隔四百年后,再次回到中国的怀抱。

四朝元勋

1422年,张辅跟随朱棣北伐蒙元。当时,张辅是明军中第一善战的将军,每逢战事,朱棣必征询张辅的想法,然后才下达命令。在朱棣晚年,张辅曾率军深入追击阿鲁台,击溃蒙元各部,若非朱棣执意回师,张辅所获功绩将会更大。

除了受到朱棣信赖外,朱棣的长子朱高炽也对张辅敬畏有加。朱棣病逝榆木川后,朱高炽册封张辅为太师,掌控中军都督府。他与杨士奇一文一武,成为朱高炽时期最为重要的朝廷重臣。而在朱棣服丧期间,也只有张辅、杨士奇可以身穿素服上朝,恩威极重。朱高炽曾评价张辅,说道:

“张辅是一员武将,可他知礼却超过了六卿。”

可见,张辅与徐达、汤和一样,身居高位,却从不居功自傲,反而谨慎小心。

朱高炽病亡后,张辅又倾尽全力辅佐他的儿子朱瞻基。当时,汉王朱高煦图谋不轨,暗中举事。在收买张辅时,不仅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还将此事上报朱瞻基。

1426年,张辅跟随朱瞻基征讨朱高煦。在叛乱平定后,朱瞻基感念张辅的功绩,命他朝夕陪伴左右,掌控军国大事。而在朱瞻基因病去世前,遗诏张辅、杨士奇、杨溥、胡濙、杨荣五人辅佐幼子朱祁镇。

可是,朱祁镇并不像他的祖父、父亲那样重用五大臣。他更轻信宦官王振,多次为了王振与五大臣针锋相对。随着太皇太后张氏、杨士奇、杨荣的先后离世,能够制约朱祁镇和王振的力量越来越小。而年逾古稀的张辅为了自保,在与皇权斗争时,往往趋于沉默。因此,杨溥亡故后,年少无知的朱祁镇就彻底掌控了朝权。

当瓦剌在北方草原不断坐大后,朱祁镇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树立威信的机会。14年来,他在太皇太后、五大臣的“教导”下,早已心生不满。而宦官王振更是不断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二人一拍即合,当即出兵50万,发兵大同。

出发前,朱祁镇将包括张辅在内的一百余名文武官员裹挟其中。这些人大多是不服从朱祁镇、王振的官吏。朱祁镇希望他们看到自己驱逐瓦剌的政治大秀,从而在精神上羞辱他们。另一方面,将张辅、邝堃、王佐等人留在朝中,也是一个隐患。

然而,朱祁镇却禁止他们干预军事。当时,张辅是明军中硕果仅存的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名将,而邝堃更是位列兵部尚书,通晓军事。可在朱祁镇和王振眼中,这些人不过是来观看他们取得战争胜利的观众而已。

战死土木堡

1449年,朱祁镇亲征瓦剌。由于王振不会领兵,50万大军像旅游一样在大明北边溜达,因此逃亡者比比皆是。而朱祁镇挥霍无度,对粮草不加节制,致使军中出现粮荒,饿死者多达数千人。

张辅敢怒不敢言,只好指使邝堃、王佐劝谏朱祁镇整顿军事,切勿荒唐备战。然而,朱祁镇、王振对此不闻不问,反将邝堃、王佐绑缚军中大帐,罚跪一日。张辅深知,这是朱祁镇有意敲打他,因此他更加不敢说话,只是每日哀叹。

随着瓦剌大军逐步后退,朱祁镇更加坚信他能够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因此无视张辅等人的多次劝谏,执意北上,钻进也先的包围网。

然而,明军越是深入,战败的消息越纷至沓来,就连王振的门徒郭敬都在劝说退军。王振心生畏惧,当即劝说朱祁镇撤兵。当时,王振有意前往家乡蔚州炫耀,故下令取到紫荆关,退回京城。张辅虽与王振不和,但也认为走紫荆关是最安全的路线,因此并未反对。

可是,在即将抵达紫荆关时,王振又改变了主意,不走蔚州反而改走宣化。当时,也先在明军身后步步紧逼,若是进入紫荆关,就可将瓦剌拦在关外。可王振担心50万大军路过蔚州时踩踏良田,害他被乡民怒骂,因而坚持向宣化行进。

50万大军危在旦夕,张辅终于忍无可忍。他上疏朱祁镇,请求放弃宣化,改走紫荆关回京,并陈述利害得失。然而,张辅不曾想到,朱祁镇对他的恨意如此之深。在奏疏上达后,朱祁镇立即召见张辅,严词怒喝:

“你干预军中大事,关键时刻乱我军心,居心何在?难道你想效仿邝堃、王佐吗?”

张辅明白,在朱祁镇心里,他老已经了,不堪大用了。在明军抵达宣化后,也先的部队也紧随而至。当时,朱祁镇终于意识到危险,他命吴克忠兄弟、朱勇断后,却未料到他的50万大军如此不堪一击,吴克忠阵亡,明军瞬间被冲垮。

9月1日,瓦剌大军将朱祁镇围困在土木堡,水泄不通。75岁的张辅提刀上马,奋勇杀敌,多次掩护朱祁镇突围都未成功,最终死在了乱军之下。

张辅死后,朱祁镇被瓦剌活捉,他最宠信的宦官王振也被樊忠打死。浩浩荡荡的的北伐大军,除了葬送了数十万明军精锐,坑死了张辅、王佐等百余名忠心耿耿的老臣外,也让大明朝由盛转衰,由攻转守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