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的八大原则(9项原则助你轻松通过教师资格证笔试)

——教育学系列第11讲

德育部分是每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考的内容,今天小7要带大家梳理的是德育中常考且分值更大的考点,会以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甚至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可谓是重点中的重点,所以,希望大家能真正地掌握如下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的八大原则(9项原则助你轻松通过教师资格证笔试)(1)

一、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1)知,即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2)情,即品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3)意,即品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行,即品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德育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最后达到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学生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于外界的教育因素,学生不断作出反应,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矛盾和冲突是促进道德发展的直接动力。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活动和交往是品德过程的基础,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的八大原则(9项原则助你轻松通过教师资格证笔试)(2)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请关注“一起考教师”头条号,并私信回复“干货”即可获取本文所涉及资料的电子版本。)

二、德育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也叫导向性原则。指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知行统一原则

又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的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长善救失原则

又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地统一起来。这也就是马卡连柯平行管理的思想。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的八大原则(9项原则助你轻松通过教师资格证笔试)(3)

8、疏导原则

又叫循循善诱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9、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又叫灵活施教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熟记以上内容,不仅在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当中占优势,甚至在科目一作文中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套用相应的理论,所以希望大家能准确记忆,更能学以致用。如果需要德育部分更完整的资料,请关注“一起考教师”头条号,并私信回复“干货”即可获取本文所涉及资料的电子版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