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如何做好培训内容的准备(培训师知识管理神剑第三脉)

心理学上一个关于知识的说法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

但是,在人们的经验性认知中,信息很显然并不等同于知识——“知识的五种演进层次,可以双向演进。从噪声中分拣出来数据转化为信息,升级为知识,升华为智慧。这个过程是信息的管理和分类过程,让信息从庞大无序到分类有序、各取所需。这就是一个知识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让信息价值升华的过程。”关于知识的层级演进可以用下图表示

培训师如何做好培训内容的准备(培训师知识管理神剑第三脉)(1)

之所以要对自己所获取的知识进行梳理,正是因为我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将信息直接等同于知识。更糟糕的是把那些毫无价值的碎片信息当成知识,从而浪费时间和精力,进一步说就是浪费生命。

作家鲍鹏山在一篇题为《知识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的演讲中,着实可以作为知识梳理的一个指引。

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压力,我们都知道知识太重要了。但是我今天要对大家讲的是,尽管知识确实重要,但知识也有局限性。

首先,知识是无限的。什么叫知识?知识是对这个世界所有事实的认知。既然世界是无限的,那么知识也是无限的,可悲剧的是人生是有限的。庄子曾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世界是无限的,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世界所包含的无限知识,我们的人生就会废掉。

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例如,曾有一家报社搞国学知识竞赛,找了一批专家出了一套国学题目。题目出完后,编辑想让我审一下。我看了5分钟,对它的判断就是6个字:无趣、无聊、无用。

比如,有一道题目:在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的宦官是可以娶妻的?(全场笑)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如果你专门研究宦官,把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作用都搞明白,你将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专家。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这样的知识碎片,对你一点用处都没有。

还有一道题目:胡萝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如果你能把它变成系统的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它是有意义的。但是假如一个人并没有这样的意愿和目标,他只知道胡萝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这样的知识对他不仅没用,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为他知道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答案,心里一阵窃喜,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有才的人,并且他特别想让别人知道这一点。于是,他天天等着别人提问,以期收获别人的敬佩。为了等到这一天,他可能每次和朋友吃饭时都会点胡萝卜,(全场笑)别人吃得很香,他却只等着一个问题。

这根胡萝卜把他一辈子都拴住了。

德国哲学家尼采写过一篇文章——《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他的结论就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司机正在收听一档知识竞赛节目。节目中,主持人放了5个音乐片段,每个片段几秒钟,随后提问,这5个音乐片段,有2个音乐片段属于同一首歌,你们谁知道?一个小伙子抢答说他知道,并且回答正确。

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是,其中有2首歌出自同一张音乐专辑,你知道吗?这时我紧张了,我怕他知道。他不知道,说明他还是正常人,如果他知道,他这一辈子可能就废了。但是没想到他真知道。(全场笑)这时我让司机把收音机关掉。司机吓一跳,问:“为什么?”我说:“它在侮辱我们的智商,并且在误导我们生命的流向。”

这就叫无用的知识,生活中有太多这样无用的知识。比如,很多人关心某个明星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星座是什么,结过几次婚,又离过几次婚。当一个人把精力花在这些地方时,他可能获得了知识,并且在饭桌上能与人聊天,但他会变得特别琐碎。

孔子的学生子夏曾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但是“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即使是胡萝卜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这样的知识,你可以拿来吹吹牛,但如果你老是把认知集中在这种信息上,你的一生肯定不会有什么成就。你用琐碎的知识把人生变成了碎片,所以君子不为。

荀子曾提出过对知识的鉴别。他说有些知识是无聊的、无用的、无趣的,这样的知识荀子有一个判断,“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你知道了这个知识,并不能够因此成为君子,你不知道这个知识也不会因此成为小人。有的知识对你的人生,一分都没加,又何必耗费精力和时间呢?

但是在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专心致志、兴高采烈、兴趣盎然地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

我国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有云:“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明代的李中梓在其《医宗必读·心腹诸痛》中则进一步诠释说:“近世治痛有以诸痛属实,痛无补法者;有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者;有以痛随利减者,互相传授,以为不易之法。”意思是说如果气血畅通就不会疼痛,如果疼痛就说明气血不通,源自人身经脉中的气血,是周流全身,循环不息的,一旦寒气侵入经脉,经血就会凝滞不通……脉气不畅通,就会突然作痛。也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句中医俗语的由来。

如果进一步追溯,中医“通”的思想其实源于《周易》等早期经典。《周易》六十四卦中有泰卦和否卦,泰卦之所以吉是因为“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否卦之所以凶是因为“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所以《周易》倡导“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述相关经典,正是因为我们所积累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也需要通过梳理,让其“脉络”通畅,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一团乱麻”,不说“通”与“不通”,可能根本就“气息全无”。

我们知道,对于某一单个知识点而言,最初可能发端于某一具体的场景或者事件。比如,前一节所提及的“知识量级”及“广度、高度、深度”等概念,可以非常确定地说,起初这些概念并非来自知识管理这一领域。但是,当我们借用到这一领域时,恰恰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和重要节点所传递的意思——这种迁移运用的结果就是依赖于对知识进行有效梳理的过程。

所以,对于知识管理的全过程而言,经过前面设计、积累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建立梳理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知识脉络的梳理。

具体来说,对知识脉络的梳理就是在第一环节设计好的知识地图基础上,采用标签方式,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第一,学会过滤那些无法进一步升华的信息碎片。

第二,学会将不同的信息进行交互,发现信息与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提炼、升华为能够做出分析、判断的认知。

第三,学会将知识点从原生场景中抽离出来,并尝试迁移、嫁接到其他更多的场景,扩展知识点的价值。

吾生有涯知无涯,学会梳理自有他;

信息碎片需过滤,彼此交互再升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