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出自哪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我能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是由头上被砸苹果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说的,这是牛顿写给胡克(史上第一次成功观察细胞的人)的信中所出现的一句话,之后就被世人广泛流传。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出自哪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

这句话其实是牛顿为了嘲讽胡克,在给胡克的回信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我能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其中的潜台词是,“我的成就,与你胡克这个驼背的矮子无关!”这句话其实是一种讽刺的话,但后来这句常用来谦逊。

那么两大科学上的巨匠有什么深仇大恨呢?导致牛顿会说这样讽刺的话呢?

这要从牛顿小时候说起,1643年1月4日,艾萨克·牛顿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乡下的一个小村落伍尔索普村的伍尔索普庄园。而不幸的是牛顿出生前三个月,他同样名为艾萨克的父亲才刚去世。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出自哪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2)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出自哪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3)

当牛顿3岁时,他的母亲改嫁给了一位牧师,而把牛顿托付给了他的外祖母玛杰里·艾斯库。年幼的牛顿不喜欢他的继父,并因母亲改嫁的事而对母亲持有一些敌意,牛顿甚至曾经写下:“威胁我的继父与生母,要把他们连同房子一齐烧掉。”

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1661年6月3日,牛顿在18岁的时候考上了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在那时,该学院的教学基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但牛顿更喜欢阅读一些笛卡尔等现代哲学家以及伽利略、哥白尼和开普勒等天文学家更先进的思想。

1665年,他发现了广义二项式定理,并开始发展一套新的数学理论,也就是后来为世人所熟知的微积分学。

从那以后,牛顿的才华得以显现。但苦难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还是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终其一生,他都极度孤独。

当时剑桥大学的学生分为三类:贵族学生、普通学生和减费学生。贵族学生的学费很贵,但同样也享有很多的特权,例如只用3年就可以从大学毕业;普通学生则交正常的学费,需要用4年才可以从大学毕业;减费学生几乎不交学费,但他们必须要给教授和贵族学生当佣人,来维持半工半读的生活。牛顿是减费学生,在未取得成就前他当了3年的佣人。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出自哪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4)

牛顿就在皇家学会的会议上遇到了他一生之中最大的敌人。他就是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

胡克1635年出生与英格兰南边的威特岛,从小体弱多病,同牛顿一样,胡克也是幼年丧父,在他13岁时父亲去世,之后被一位中学校长收留,一直维持半工半读的求学生活。20岁时,胡克成为英国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的助手,并凭借自己高超的实验及设计能力,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学术声誉。25岁,他发现了后来被称为“胡克定律”的力学规律。28岁,他又发明了一个高分辨率的显微镜,首次看到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并提出了“细胞”的概念。由于这些贡献,胡克也在不到30岁时就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院士,并被人们誉为“伦敦的达芬奇”。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出自哪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5)

然而可能是少年时期的不幸,成名后的胡克逐渐变得傲慢起来,开始时不时地打压新人。1672年,他就盯上了一个新人,那就是已经声名鹊起的牛顿。

应皇家学会的邀请,牛顿到了伦敦,做了一场关于光学的演讲。在这场演讲中,牛顿提出光是由粒子构成的。然而演讲一结束,胡克就宣称光其实是由波构成的。(当然现在的眼光来看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当时皇家学会外籍院士、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也随声附和,对牛顿的光学理论大加指责。这最终引发了一场持续了整整一年的大论战: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

这场论战给牛顿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由于唤起了少年时代惨遭霸凌的经历,他甚至一度威胁要退出皇家学会。在皇家学会秘书奥登伯格的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但从那以后,牛顿就开始在剑桥“隐居”,不再对外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了。这大概是牛顿在独立完成了微积分后而没有发表的原因。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出自哪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6)

但牛顿和胡克的恩怨并没有结束。1679年,胡克给牛顿写了封信,并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力学的讨论后,胡克告诉牛顿,他认为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而这个引力与物体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这就是所谓的平方反比律。(简单讲就是:如果任何一个物理定律中,某种物理量的分布或强度,会按照距离源的远近的平方反比而下降。)但问题是,胡克只是提出了这么一个猜想,却完全无法证明其正确性。

早在几十年前,波兰天文学家开普勒就发现了著名的开普勒三定律。根据开普勒三定律,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都在沿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动。所以有些科学家就猜想,平方反比律和开普勒三定律之间应该寻在着某种联系。但问题在于,要想实现两者的互推,必须用到一个当时还不存在的数学工具,那就是微积分。

而牛顿正是微积分的发明者。事实上,他正是为了解决这个力学难题,才发明了微积分。

1687年,在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资助下,牛顿出版了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文为《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后人将他简称为《原理》。在这本书中,牛顿提出了著名的牛顿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他发明的微积分,证明了从引力的平方反比律出发可以推导出开普勒三定律。这本书的出版,让牛顿名满天天,不仅解决了当时的世界难题,还发明了微积分之一数学史上最有力的的工具,按哈雷的话说,成了“世界上最接近神的人”。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出自哪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7)

之前说到胡克在给牛顿的信中提到平方反比律,于是胡克又给牛顿写信,要求牛顿修订《原理》,承认自己才是平方反比律的发现者。而真是这个要求彻底激怒了牛顿。他给胡克回信,说这个定律根本不是胡克提出的,而是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早在1645年,法国天文学家布利奥(其认为每个行星受太阳发出的力支配,力的大小跟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就已经提出了此定律。所以一气之下,牛顿直接删光了《原理》中所有涉及到胡克的文字。

不仅如此,为了嘲讽胡克,牛顿还在回信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我能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中的潜台词是,“我的成就,与你胡克这个驼背的矮子无关!”

但客观来讲胡克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起了重要作用。1679年他写信给牛顿,信中认为天体的运动是由于有中心引力拉住的结果,而且认为引力与距离平方应成反比。按照这个想法,地球表面抛体的轨道应该是椭圆,如果地球能穿透,物体将回到原处,而不像牛顿所说的,物体的轨迹是一条螺旋线,最终将绕到地心。牛顿对此没有复信,但接受了胡克的观点。

那么你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