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最好吃的东西 水浒传里的食单

水浒传最好吃的东西 水浒传里的食单(1)

一、器

剥人凳,又叫剥皮凳,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刑具。

在这种外形接近于长桌,四角拴有绳索的木质器具上,经验丰富的刽子手能轻易地实现皮与肉的分离。

可是,在孙二娘张青夫妇手中,传承了数百年的剥人凳变幻出了新意。

水浒传最好吃的东西 水浒传里的食单(2)

地处孟州岭下的十字坡,仿佛一片被时光遗忘的土地。凌晨5点,天还没有亮,孙二娘和两个伙计就已经起床忙碌,他们要赶在一天的生意之前,处理好昨天麻翻的客人。

先将客人平放在剥人凳上,用利刃卸下四肢,再挖心剖肝。大块的好肉,切做黄牛肉卖。差一点的,就剁成馅包成馒头。因为剥人的技法了得,远近的客人都尊称二娘一句“母夜叉”。

人肉的肉质虽然粗糙,但经过二娘的精妙的烹制手法……剥皮、剔骨、切块、剁碎、再搭配山东的特产—大葱,一起搅拌成馅,在剥人凳上使劲揉压,最后和在面皮里上屉蒸熟,一个最普通的人肉馒头就出炉了。

水浒传最好吃的东西 水浒传里的食单(3)

过往的客商嚼在嘴里,或许不知道吃的是什么肉,但那种柔韧筯道的口感,让人吃一口便成人生绝响。

凭着剥皮凳,人肉这种古老的食材,焕发出与传统吃法不同的生命力。

二、香

狗肉,在中国某些地区,又叫“香肉”或“地羊肉”。这是因为它的香气具有致命的诱惑力。

山西五台山地区虽是佛教圣地,但却盛产肉质细腻的中华土狗。当地在烹煮狗肉过程中不加任何作料,块大量足,大灶旺火,半个时辰即可出锅。

如果没有蒜泥,再鲜香的狗肉也会失色。大蒜被捣碎的同时,会产生对人体健康最具贡献性的蒜素。蒜素与狗肉中所含的维生素B1一经结合,维生素B1的原有水溶性一变而为脂溶性,使它被人体吸收的效率上升几倍。

水浒传最好吃的东西 水浒传里的食单(4)

俗话说,闻见狗肉香,佛祖也跳墙。果然,鲁智深尽管已皈依佛门,也难挡其诱惑,不顾僧人形象地大块朵颐。

智深大喜,用手扯那狗肉,蘸着蒜泥吃,一连又吃了十来碗酒。吃得嘴滑,只顾要吃,那里肯住。”

酥软香嫩的狗肉不仅引出一段水浒中最诱人的吃相,而且它在鲁智深手中还直接变成了打破佛门清净的工具,为剑拔弩张的《水浒传》平添了诙谐风趣的味道。

狗肉在水浒中仅仅出现了一次,不是因为食材难以获取,而是《水浒传》的主要人物之一的道君皇帝——宋徽宗,因自己属相为狗,降旨严禁宰杀。

三、养

要在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清风山获取这种特殊的食材,需要付出超常的耐心与辛苦。

矮脚虎王英找寻了一天,又在草丛里守候了三天三夜,仍是一无所获。

水浒传最好吃的东西 水浒传里的食单(5)

隆冬季节,寒风凛冽,往来行人稀少,这意味着食材的获取格外艰难。王英小心翼翼地在小路上设下绊脚索,上面系好铜铃,剩下的只能凭运气,他索性抱着朴刀在草丛里打起盹来。

他找寻的是一种具有极为“养生”的食材——人心。

以形补形”是中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总结出来的食疗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用动物五脏六腑来治疗人体相应器官的疾病。

清风山的强盗们长年过着刀口上舔血的生活,心脏承受的压力很大,平日就靠吃心来养心。

比起动物的心,他们比较偏爱人心,因为它的疗效更为明显,肉质也更为细腻,极易搭配别的食材。

只是人心的保质期太短,抓到客商以后,必须在两个时辰内开胸取心,否则客人心惊胆战,人心就不好吃了。

水浒传最好吃的东西 水浒传里的食单(6)

白面郎君郑天寿是料理人心的高手,有着自己的独家秘方:

但凡人心,都是热血裹着。取心之前,先拿一大铜盆冷水,往心窝里浇透了,散了热血,立时取出心肝来,便脆了好吃。

人心的食法多种多样,清风山最爱的是醒酒酸辣汤。

工序并不复杂,难的是刀工与火候。郑天寿将新鲜的心肝切成薄片,在沸水中短暂氽烫后,加入按比例配好的胡椒、姜丝与醋,以水淀粉勾芡,搅拌成浓汁,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夹起一片,口感最初是滑,咀嚼之后又有些爽脆,着实令人上瘾。

红尘惹人醉,惟有一颗真心能解之!

如喜欢此文,请关注大蜜小糖(mizhitangguo)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