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的刺杀事件(是谁制造了史上最逗逼暗杀事件)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一件轰轰烈烈的事件,就是荆轲刺秦,这件事虽然悲壮惨烈,可是仔细琢磨,感觉这有点逗逼,那究竟是谁一手制造了这场史上最逗逼的暗杀事件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有名的刺杀事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名的刺杀事件(是谁制造了史上最逗逼暗杀事件)

有名的刺杀事件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一件轰轰烈烈的事件,就是荆轲刺秦,这件事虽然悲壮惨烈,可是仔细琢磨,感觉这有点逗逼,那究竟是谁一手制造了这场史上最逗逼的暗杀事件呢?

一、史上最逗逼暗杀事件的总策划和总导演-燕太子丹,本以为我心照明月,却原来是一地鸡毛

在春秋战国末期,秦国已经称霸中原,渐渐露出了要统一天下的野心,各诸侯国惶恐不安。尤其是弱小的燕国,太子丹不知在哪个月夜,受到了来自浩瀚无穷的夜空启迪,还是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拯救燕国免遭秦国毒手的绝世妙招-刺杀秦王政。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於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可是在我看来,这真的是一个昏招。

1、杀死秦王政就可以改变燕国的命运吗?

太子丹想出这个主意,是认真的吗?且不说历史上是否有成功先例,我们可以预判一下杀死秦王政这个事件的可能结果。

如果行动失败,燕国自然遭到疯狂报复,以秦国的强大消灭弱小的燕国犹如囊中探物。如果刺杀行动成功,秦国立即会有新的大王登基,不论是众人拥立,还是阴谋夺位,那么新登基的大王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替先王报仇,燕国依然在劫难逃

土木堡之变,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并且被俘。

靖康之变,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虽然北宋没了,可是原班人马迁都建立了南宋,宋朝从实质上并没有被消灭。

这两个都是强国俘虏了弱国的君主,可是都没有达到消灭弱国的目的。何况是弱小的燕国想要借此将强国秦国扳倒,那不是痴人说梦话吗?

准备效仿曹沫,是不是想太多了?他既没有当时的条件,更没有曹沫的运气。当时的秦国和曹沫要回被侵占地时齐国的实力相差太大。此时的秦国已经将齐、楚、赵、韩、魏几个有实力的国家打得无招架之力,而当时的齐国只是刚刚跻身于春秋五霸,且昔日的鲁国比此时的燕国实力要强。

其後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当初如果不是齐国的管仲有政治远见,鲁国能否要回被侵占之地那还另说。

所以太子丹提出这个伟大的行动方案,是认真的吗?

2、行动方案漏洞百出,项目上马仓促,简单粗暴

太子丹这个行动方案真是太儿戏:用樊将军的脑袋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上,已取得亲王的信任,把浸泡过毒药的匕首藏在地图里,当地图徐徐展开,匕首露出之时,荆轲用匕首要挟或刺向秦王政。

难道荆轲的手能比人眼快吗?秦王是个驰骋沙场之人,看到明晃晃的匕首难道会束手就擒吗?这个行动方案真的太过儿戏,有点掩耳盗铃和黔驴技穷的味道。

只是徒增笑话,留给后人一个形容事情败露的成语:图穷匕见。

不得不说,太子丹是个志大才疏之辈,被个人恩怨蒙蔽了双眼,所以没有听从他老师鞠武的话,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做出了冒进莽撞的行为,不仅丢了自己的性命,更是将燕国推向了水深火热之中。

二、史上最逗逼暗杀事件的最佳男配角-秦舞阳勇士,一个被误会成勇士的街头小混混

再来看看太子丹给荆轲找的助手:秦舞阳。这位最佳配角的履历:秦舞阳,十三岁就杀了人,别人都不敢正面对着看他。

其实这种人就是一个街头混混,平时在老百姓面前耀武扬威,打败天下全凭一个“蛮”,仗着蛮力的莽夫。

但是这种蛮夫见识浅薄,而且有勇无谋,他平时只是在乡村间行走,平时连燕国的贵族家的大门都未踏入过,哪里见识过威严的秦国大殿,这样的人到时不露怯才怪。

果然,一到秦国,秦舞阳立即被朝堂上威严气势所震慑,他战战兢兢捧着地图匣子,按照正、副使的次序前进,走到殿前台阶下,秦舞阳脸色惨白,大汗淋漓,身体索索发抖,纸老虎见到了真老虎,立马现出了病猫的原型。

在荆轲刺杀秦王的时候,秦舞阳的表现《史记》中没有记载,也许是之前秦王看到他猥琐的样子把他赶到殿下了,或者是一看到那种惨烈场景,秦舞阳早吓得手脚发软,自然是无法有什么作为了。

派这样的人辅助荆轲刺秦,简直是开国际玩笑。

三、史上最逗逼暗杀事件的最佳男主角-秦王政,挖了坑把自己埋了

秦王嬴政雄才伟略,可是在这事件中却被弄得狼狈不堪。

秦国的法律规定,殿上侍从大臣不允许携带任何兵器;各位侍卫武官也只能拿着武器都依序守卫在殿外,没有皇帝的命令,不准进殿。否则的话小命不保。

这个规定本来是为了保证秦王的安全,可是在这件事上更像是挖了坑将自己埋了。

当荆轲将地图献上,为秦王展开地图,图卷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荆轲趁机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

秦王大惊失色,自己抽身跳起,挣断衣袖,落荒而逃。慌忙间三次抽剑,无奈剑太长,秦王使出全身力气也只抓住了剑鞘。

司马迁的解释是:一时惊慌急迫,剑又套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刻拔出。

每每读到这段,不由疑惑多长的剑,以致于秦王会拔不出来?

后来看了一个报道:1974年,考古人员在兵马俑坑中发现了一把青铜剑,剑的长度竟然超过了91厘米

我想当时被追得绕柱而跑的秦王,心中一定大骂这个坑爹的铸剑人,居然制造了这么一把史上最坑爹的剑!

此时这个意外变故使得大臣们大惊失色,不知所措,望着高高殿堂上两人绕柱而跑,他们一时竟然无计可施。

秦王因无法拔出剑,只好赤手空拳和荆轲搏击,没办法,老命要紧!

这时,侍从医官夏无且急中生智,用他所捧的药袋投击荆轲,让秦王得以喘息之机。

有个侍从在殿下大声喊道:“大王,把剑推到背后!”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果然轻松将剑拔出,看来转变思维很重要呀,真的可以救命的!

这时的秦王政终于扭转局势,他用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立即血流如注,左脚当即残废,他只好举起匕首拼尽全力刺向秦王,遗憾的是没有击中,却击中了铜柱。秦王接连攻击荆轲,荆轲被刺伤八处。

侍卫们冲上前来杀死荆轲,而秦王根本高兴不起来,想想自己的狼狈样子,不免发了一阵呆后,强打精神赏赐群臣,他特意赐给夏无且黄金二百镒,说:“无且真爱我呀,才用药袋投击荆轲啊。”秦王此时心中早已是老泪纵横了,满朝文武还抵不上一个小小的御医,情何以堪那!

四、史上最逗逼暗杀事件中,被白白牺牲的大好有为青年荆轲

这次史上最逗逼的刺杀行动中,最为无辜的是,白白牺牲了一个年轻有为的大好青年荆轲。这可能是最悲壮也最令人扼腕叹息之处。

荆轲不仅勇敢有胆色,而且很有谋略,对于大事有全局观。

当太子丹口若悬河,吧嘚吧嘚说了半天,要报仇之类的话,荆轲总觉得此事过于儿戏,于是立即予以了推辞:

“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

太子丹又使出了惯用伎俩,就是不惜放低姿态,用仁义来逼人就范。

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後许诺。

前有田光以死相激,后有太子丹以权势名利相胁迫,荆轲这个忠义之士无奈受命。

荆轲因为要等待一个武功高强的朋友一道出发,那人住得太远还没赶到,又过了些日子,朋友没有到,荆轲依然没有出发。

太子认为他拖延时间,怀疑他反悔,就一再催促荆轲尽早出发,由此可见,这个太子丹真不是做大事之人,沉不住气。荆轲怒,叱太子曰:

“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彊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荆轲因为没有得力助手,以致功亏一篑,还有一个原因是荆轲太追求完美,他想直接抓住秦王,这就大大增加了事情的难度系数。

最后荆轲被刺数剑,自知大事不能成功了,就倚在柱子上大笑,张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骂道:“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回报太子。”

就这样一个大好有为的青年就这样在太子丹和秦舞阳的配合之下白白牺牲了,后来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因为要给好友报仇也被秦王所杀,可惜可叹!

也许荆轲如果是遇到一位明君,必定另有一番作为,这只是个人的臆想,在动乱战争年代,又有谁不是被命运裹挟着前进呢?真是造化弄人。


史料来源:司马迁《史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