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中韦小宝会武功吗(读懂韦小宝的思维方式)

鹿鼎记中韦小宝会武功吗(读懂韦小宝的思维方式)(1)

作者:洞见·问心浅笑

思维方式,才是一个人顶级的实力。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里,“侠”被分为很多种类,有萧峰般忠肝义胆的豪侠,有陈家洛般书生风范的儒侠,还有令狐冲般最终逍遥天地间的隐侠。

每一部著作中,我们都能领略到不同风采的江湖世界,唯独在金庸先生的收山之作《鹿鼎记》中,出现在我们眼帘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主人公——韦小宝

韦小宝文不能吟诗,武不能自保,典型的不学无术,又带着一身的市井恶习,但就是这样一个众人眼里的“流氓小痞”,却取得了金庸笔下那些“豪侠”都没有得到的成就。

无数人感叹韦小宝“好运气”,无数人钦羡这样的“好运气”。

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份“好运”的背后,是韦小宝不同于他人的思维方式,也是他成为人生赢家的“终极法宝”。

究其原因,思维决定命运。

思维方式,才是一个人顶级的实力。

鹿鼎记中韦小宝会武功吗(读懂韦小宝的思维方式)(2)

鹿鼎记中韦小宝会武功吗(读懂韦小宝的思维方式)(3)

  • 示弱思维: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道德经》中说:“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强和弱,有时候,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为了目标而示弱,是一种谋事的智慧。正可谓智者示弱,愚者逞强。

韦小宝则深谙示弱的智慧:

初入天地会,一帮人在出了事情想要韦小宝顶缸时,韦小宝示弱,不仅说自己一点本事也没有,还说“各位哥哥见识多,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还多”,想的主意也一定比自己好。

和宫女陶宫娥交谈时,韦小宝主动说出自己的身世示弱,引起对方怜惜之心,最终让对方成了自己没有血缘的亲人。

和康熙相处时,韦小宝更是处处示弱。故意说错成语,康熙提醒好几遍,他也假装记不住;康熙要和他比身高的时候,他偷偷弯膝示弱。即使康熙知道韦小宝有“拍马屁”之嫌,也更愿意亲近他。

韦小宝在这样的示弱中,韬光养晦,一步步完善自己的人脉圈,最终站在了权利的顶峰。

相比之下,作为三朝元勋的鳌拜,功高震主,处处逞强,最终落得被擒得下场。

《菜根谭》中有这么一句话: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取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示弱,比逞强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遥观历史,强大的人,往往懂得示弱。

刘邦在鸿门宴上示弱,换来了决战项羽的机会;

勾践在战败时示弱,卧薪尝胆,最终改天换地;

蔺相如对廉颇示弱,换来“负荆请罪”,成就“将相和”......

理智的示弱,从来不是妥协,更不是胆怯,相反,它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有一位知名的企业家,面对一心想要挖出他“丑闻”的记者,选择了示弱:

在保姆端上咖啡的时候,他喝了一口后,故意大声叫道:“啊!好烫!”随之把咖啡杯滚落在地;

看上去受到惊吓的他又拿起香烟,却把过滤嘴留在外面,并从那里点火;

在记者的提醒下,他换过了香烟的方向,结果又“不小心”把烟灰缸碰翻在地上.....

一系列行为下来,记者在惊讶之余,对这位企业家竟产生了同情:

原来平时在商场中表现镇定的人也会出这样的洋相。

就这样,记者不再故意找茬,采访也在愉快中结束了。

而这一切,正是企业家想要的结果。

示弱,从来不代表弱小,它只是一种明智的退让。

有策略的示弱,懂得藏拙,避开锋芒,方可到达泰山之巅。

鹿鼎记中韦小宝会武功吗(读懂韦小宝的思维方式)(4)

鹿鼎记中韦小宝会武功吗(读懂韦小宝的思维方式)(5)

  • 利他思维:利己则生,利他则久。

在《鹿鼎记》中,有一场著名的“雅克萨战役”,因为康熙一直忙于平定三藩之乱,罗刹国趁机抢走雅克萨城,并以此为根据地,对清朝领土不断掠夺,多次警告未果后,韦小宝奉命前去震慑。

这场战役在韦小宝的指挥下取得胜利后,躲到一边的钦差和索额图连忙上前恭维韦小宝,说韦小宝是“奇才”,韦小宝却接过话说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功劳,还强调了胜利的原因是因为钦差和索额图“亲临前敌,奋勇督战”。

事实上,两位大人怕被火器伤到,一开始就躲得远远的。

但是韦小宝却把功劳分给了他们。

近看,韦小宝吃了亏,还欺上瞒下,实属不妥;

远看,却是避免了同事嫉妒互斗的隐患。

果然,身居要位的索额图成了韦小宝三大官场名师之一,教了韦小宝很多处事之法。

利他之心,不是用自己的利益换取“安宁”,而是为了获得最终的双赢。

稻盛和夫这样比喻:

一味地强调“利己之心”,就等于是在扬起的风帆上打了一个洞,风从洞中过,帆升得再高,船也走不快;相反,拥有一颗“利他之心”,风帆扬起时,就能饱受他力之风的恩惠,在茫茫大海中破浪前行。

所谓利他之心,就是成功的原动力。

韦小宝便把“利他”运用到了极致,不仅会分享功劳,财物也不吝啬。

为了救重伤的白衣尼,他拿出了三十颗有起死回生之功的珍贵药丸;

遇到大灾时,他拿出一百五十万两救灾;

从郑克爽身上榨来的钱财,他也把大部分分给了侍卫和前锋营。

也是因为这样的举动,他收获了真心和热情帮助,道路坦坦。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一个做事只考虑自己的人,势必会让自己如同井底之蛙,不仅自己看不长远,别人也看不到你的价值。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里的陈江河说,进四出六,拜四门

当你赚了一百块钱的时候,自己留下40元,把60元分给合作伙伴或者帮助过你的人。

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你共事,生意也会更加长久。

剧中的陈江河,就是借着这样的利他思维,从一个“鸡毛换糖”的小商贩,变成了颇有成就的商业家。

明代思想家吕坤有云:“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利己,只是谋生存,利他,却是谋人生。

情商高的人,都懂得用“利他思维”来成就自己的人生。

因为极致的利他,就是利己。

鹿鼎记中韦小宝会武功吗(读懂韦小宝的思维方式)(6)

鹿鼎记中韦小宝会武功吗(读懂韦小宝的思维方式)(7)

  • 出奇思维:事有便宜,而不拘常制。

网上流传着一个“金庸公式”:b=寿命*正直度。

因为b是不变的常数,所以主人公越正直,其寿命便越短,比如跳崖的萧峰、殉城的郭靖。

看上去,韦小宝和这份正直无关,但在细究之下,我们会发现,韦小宝在小事上“扮丑装傻”,在大是大非上却是一点也不逊色。

众所周知,韦小宝是假扮太监进宫的,换做是其他“侠客”,定然会觉得这是一种耻辱,但韦小宝不在意,在他看来,活着才有希望。

果然,他等到了擒拿鳌拜的机会,并一举成名。

这就是出奇思维:在处理一件事时,应该采取最有利的方式,而不是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

也是这种思维方式,让韦小宝在江湖与朝堂这两个对立的势利面前,没有用所谓“正直”框住自己。

他能屈能伸,在两头取巧,然后利用身份,在朝堂除反贼,在江湖救人命。

明明是进退两难的局面,在他的手里却成了做大事的“工具”。

酒越陈越好,水越新越佳。

遇事不墨守成规,出奇往往能够制胜。

田忌打破常规,变换赛马思维,赢得了一段佳话;

盲人逆向思考,点起灯笼,保护了行路的自己。

英国维多亚时代的著名诗人丁尼生说:

“这个伟大的世界永远旋转,不断地改变陈规。”

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笨在拳击运动员依赖的各项身体素质中,并不是非常尽人意,怎么看都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拳击手。

但是他选择了不合套路的打拳方式,比如他会把自己的下巴暴露在外面,也不会用肘部抵御对方的进攻。

然而,他却会在每次比赛前研究对手在场上的打拳风格和场外的性格品质。

最终,他打败了天生的拳击手利斯顿,创造了奇迹。

可见,他成为拳王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出奇思维。

命运会给我们一些难题,总是让我们看上去无能为力,但其实我们只要拥有出奇思维,懂得改变方向,就能化险为夷,让困难变成我们向上的台阶,让命运到达另一个峰点。

鹿鼎记中韦小宝会武功吗(读懂韦小宝的思维方式)(8)

有人说,因为《鹿鼎记》是金庸先生的最后一部小说,所以金老对韦小宝格外厚待,让他有了这样的主角光环。

其实,韦小宝只是具备了改变命运的思维方式。

思维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行为则影响事情的结果,最终改变一生的命运。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也便是这思维方式所决定的。

有智者说:看到即得到。而思维方式便决定着你是否看到。

从古到今,思维上的精英,无不是成功的人。

人生如茶,总有浮沉。

好的思维方式,便如同一叶扁舟,可以让我们在跌宕起伏中牢牢抓住希望,最终到达彼岸。

鹿鼎记中韦小宝会武功吗(读懂韦小宝的思维方式)(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