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字图怎么画(一个井字就能)

作者:王彬

道路状态决定城市布局,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与井田制和王城理念密切相关。作为六朝古都,北京城的布局规划也受此传统影响。至今,北京中心城区的格局依然保持着历史的基本面貌,行走其间,可以感受到源于历史深处的核心记忆。

井字图怎么画(一个井字就能)(1)

井田制与王城建设

在我国,城市规划在历史上,与井田制密切相关。

专家考证,井田制在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已然出现,发展到西周时期成为定制。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

大意是,一平方里的土地是一井。井是正方形的,有九百亩,划为九等份,每一份是一百亩。中间的一份是公田,由领主使用;其余八份是私田,归农民使用。每一户农民拥有一百亩土地,八户农民便拥有八百亩土地。无论公田还是私田,所有权都是领主的。虽然称为私田,对农民而言其实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井字图怎么画(一个井字就能)(2)

井田制示意图

按照当时的经济制度,八户农民首先要耕种公田,之后才能耕种自己的土地,也就是私田。《诗经·小雅·大田》云:“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浓云兴起,小雨淅沥,期盼雨先落在公田里,之后通过小沟渠流到私田里。对农民而言,这当然是被迫而痛苦的,在干旱的日子里,哪一个农民不希望雨先落在自己的土地上?《诗经》中的这首诗,便是那个时代的经济制度在诗歌中的曲折反映。

如果在一百亩的土地上划出九份,那么表现在汉字上,必然是“井”字的形状。这样的土地制度被表述为井田制。

“田”字

这种把土地规划为九等份的制度,反映在疆域的认知上,便是将天下分为九州:梁、雍、冀、兖、青、徐、扬、荆、豫。反映于首都的城市建设,则是“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的思想。“国”,指周天子的王城,相当于今之首都。天子所居的一份为宫城(隋文帝时,在宫城外面加筑皇城),居于城市之中,把宫城设在王城中央,是出于择中而立的思想。荀子说“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用以表现王者之尊。

井字图怎么画(一个井字就能)(3)

禹贡九州图

庶民等人所居的八份为“里”,或“市”,环绕在宫城四周。这样的划分必然呈现井字形状,《考工记》认为,王城应该是这样布局: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1.“国”指王城;

2.“方九里”中“方”,指一边或者一面,如果一面城垣是九里,那么方九里即八十一平方周里,周朝的一里折合今693米,八十一平方周里约39平方公里,这样的城市在当时应该是超级大城了;

3.“旁三门”:每面城垣开辟三座城门,在城门之下构筑道路;

4.“九经九纬”:“经”,南北之路,“纬”,东西之路。每一条道路辟为三幅,中间是行车的主路,两侧是走人的辅路。这样,王城之内便有三条南北干道与三条东西干道。由于每条道路都是三幅,因此,也可以说是九条南北干道与九条东西干道。其中,第二条处于城市的中间位置,是城市的中轴线。宫城居于王城之中,自然处在中轴线上。而其他四条道路则恰好把王城分为九部分,从而体现出井田制运用于王城建设的基本原则;

井字图怎么画(一个井字就能)(4)

5.“经涂九轨”:经涂,王城内的干道。九轨,轨是车轮的宽度,一轨古制8尺,周代的一尺是0.231米,九轨就是72尺,即今16.63米。

6.“朝”:百官聚会的地方,位于宫城前面;

7.“市”:百姓做买卖的地方,位于宫城后面;

9.“左祖右社”:“祖”,即宗庙,供奉皇帝祖先的地方,位于宫城左侧;

10.“社”,即社稷坛,供奉土地与谷神的地方,位于宫城右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左为上,把祖庙放在宫城的左侧,是封建时代家天下文化深层的核心内涵。

张驭寰先生1960年3月曾经对洛阳的东周王城故址进行勘察,并在他所著的《中国城池史》中记载当时的情况:“全城基本为方形。全城四面各开三个城门,共计十二个城门……城内还有东西、南北道路各九条……王宫修建在中央大道上,左有宗庙,右有社稷坛,前面是朝会诸臣诸侯的各种殿宇,后部则是商业市场。”

王城理念,或者说,井田制的思想,不仅运用于当时的王城建设,而且为后世所继承。北宋时期的首都开封是这样,金朝的中都模仿北宋的开封是这样,元代的大都也是如此。

元大都的城市布局

元大都基本是正方形的,皇城择中而立:前置外朝,后置市场;左侧立宗庙(今朝阳门内,明代为延福宫所在地,尚有遗存),右侧立社稷坛(今白塔寺后身,明代为朝天宫所在之地,现为居民区)。但是,大都的布局又难免受到设计者的思想与环境影响而有所变通。

井字图怎么画(一个井字就能)(5)

变通之一:由于什刹海——其时称海子——大面积水域的存在,宫城虽然处于南北的中轴线上,但不是处于城市的中心区域,而是居于偏南的位置,城市的中心是中心台,位于今鼓楼西侧。

变通之二:北部只开辟两座城门,这样便只有十一座城门。大都的设计者刘秉忠信奉《易经》,认为北方处于坎位,坎入于陷则凶,潜藏不露则吉,故不在正中设置城门。

城门的数量是这样,其称谓也根据方位而在《周易》中觅名,具体情况是,

南边三门

丽正门,南垣正门,离卦。离,即丽。《周易》:“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周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文明门,南垣东门,鼎卦,处于离、巽之间。《周易》,同人卦:“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大有卦:“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

顺承门,南垣西门,坤卦。《周易》:“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北边二门

安贞门,北垣东门,讼卦,在坎、艮之间。《周易》:“乾上坎下”,“安贞,吉。”

健德门,北垣西门,乾卦。《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系辞下》:“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

东边三门

崇仁门,东垣正门,震卦。震出东方,《周易》:“君子以恐惧修省。”君子修德为仁,故曰崇仁。

光熙门,东垣北门,艮卦。《周易》:“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熙,与光同意,有天光之象。日光来自东方,亦有生长意,与西北肃清门相对。

齐化门,东垣南门,巽卦,《周易》:“巽乎中正而志行”。《周易·说卦》:万物出乎震,而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齐,意谓万物整齐生长。此处借指万民,与崇仁门的君子相对应。

西边三门

和义门,西垣正门,兑卦。兑,为口,有“丽泽”之象。和义门附近是大都的进水口,里面有辽阔的海子,即今什刹海。传统文化认为,仁居东方,义在西方,故此处取“和义”与东方的“崇仁”相对应。

肃清门,西垣北门,在乾、兑之间,履卦。此卦上乾即天以喻君,下兑即泽以喻民。《周易》:“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从而明辨社会秩序。

平则门,西垣南门,位于坤、兑之间,谦卦。《周易》:“劳谦君子,万民服之”。“平则”,谓平易近人,民心归附,与东南方向的齐化门相对应。

南边的三座城门在今长安街南侧,丽正门与正阳门相对,文明门在东单路口偏南,顺承门在西单路口偏南;北边的两座门,安贞门在安定门外五路居路口,健德门在健德门桥一带;东边的光熙门在和平里北街东端,崇仁门在东直门立交桥处,齐化门在朝阳门立交桥处;西边的肃清门在学院南路与西土城路交汇处,和义门在西直门立交桥处,平则门在阜成门立交桥处。

与城门相对应,大都依然开辟了三条南北干道与三条东西干道,只是中轴线的北端没有城门罢了。同时,由于南边的三座城门与北边的两座城门不完全对应,故而在道路上南北不能完全对接。

这些城门今天均已不存,但是作为地名,有些,比如光熙门、安贞门、健德门依旧流传,作为地域名称或者公共交通(地面与地下)的站名而被使用,而以上那些城门下面的道路,大多是作为北京城区的干道而为人们的出行服务。

明代北京城布局

洪武元年(1368),明朝的军队攻入大都,把大都改称北平,将北部城垣向南缩进五里。为什么要废弃大都北部?通常的诠释是出于防御考虑。城市收缩,自然会增加防御密度,便于抵御外来的袭扰。这不能说没有道理。然而,是否还存在另外一个理由,即:其时的大都,已经不是国之都城,不能再按照王城理念保持“旁三门”,而必须减少城门的数量呢?

相对大都,北平其时只有九座城门。城门虽然减少了,但是在形状上,也基本是正方形的,只是由于地理影响,西北部的城垣采取抹角形式。南北干道沿袭大都,东西干道则缺少了肃清门与光熙门之间的道路。

井字图怎么画(一个井字就能)(6)

明北京城

永乐四年(1406),北平被重新定为首都而改称北京,为了适应皇城建设,把南部城垣向南扩展一里有余,这样,北京城的中心点便落于景山,从而既为紫禁城提供了一座凭依之山,又将元代内廷的延春阁(举办佛事的重要场所,在大明宫后面)遗址压在下面,从而镇压胜朝王气。这一变化,相对宫城偏南的状态,是一个重大调整,当然可以理解为其时的决策者对宫城居中,也就是王城的理解与对历史的纠正。

嘉靖四十三年(1564),同样出于防御考虑,北京加筑外城,在南部开辟了左安门、右安门与永定门,与内城南垣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相呼应。在东部开辟了广渠门,西部开辟了广宁门。如果把外城与内城视为一个整体,那么在北京东西两侧的城垣上,又恢复了《考工记》中“旁三门”的思想。即东边三门东直门、朝阳门、广渠门西边三门西直门、阜成门、广宁门。由于增加了东西对应的两个城门,自然也就增加了一条干道,即今天的两广大街,从而恢复了王城南北与东西各三条干道的格局。具体而言,

井字图怎么画(一个井字就能)(7)

其时南北走向的道路状态是:

一、左安门、崇文门至北部城垣的道路。今天分别是左安门内大街、崇文门外大街、崇文门内大街、东单北大街、东四南大街、东四北大街与雍和宫大街。

二、永定门、正阳门至鼓楼之间的道路。今天分别是永定门内大街、天桥南大街、前门大街、地安门内大街与地安门外大街。此街是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中间段落是皇城而将道路阻隔,今天也是如此。

三、右安门、宣武门至北部城垣之间的道路。今天分别是右安门内大街、宣武门外大街、宣武门内大街、西单北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四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与新街口北大街。

东西走向是:

一、东直门和西直门之间的道路。由于什刹海的缘故,两路断开。今天分别是东直门内大街、交道口东大街、鼓楼东大街、鼓楼西大街、新街口东街与西直门内大街。鼓楼西大街在大都时称斜街,自西北向东南逶迤而下,是连接东直门与西直门的重要通道。

二、朝阳门与阜成门内的道路。被皇城分为两段。东段今为朝阳门内大街,东四西大街。西段今为阜成门内大街与西四东大街。

三、广渠门与广宁门之间的道路。今天分别是广渠门内大街、珠市口东大街、珠市口西大街、骡马市大街与广安门内大街。

以上这些道路,由于外城的左安门、右安门与内城的崇文门、宣武门不完全对应,故而道路不完全对接,但还是基本将北京划分为九块,堪舆家附会为九宫格,实质是井田制在城市规划中的反映。

井字图怎么画(一个井字就能)(8)

入清以后,北京的城门基本未动,只是为了回避道光帝旻宁之讳而易“宁”为“安”,将广宁门改称广安门。这一状态,至今未变。简括而言,二环路内的北京城,虽然城垣基本拆除,城门也所剩无多,但是原来的干道,王城规划中的九经九纬依然保持,只是延长、加宽而已。

原题《井田制与北京城》,原刊《光明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