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学生应该如何做(双减一周年合肥的孩子们都在做什么)

“双减”一周年

双减之后学生应该如何做(双减一周年合肥的孩子们都在做什么)(1)

“双减”政策落地后,安徽多地配套措施也纷纷出台,从课堂到作业、从考试到课后“三点半”,从学生到教师,从家庭到社会,江淮大地上的一系列调整和改变迅速出现。一年来,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校内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孩子们的脸上笑容更多了,老师们的教学效率更高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减少了……各种改变在悄然发生着。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安徽各地各校,探寻“双减”一年来的变与不变,倾听和感悟来自教育一线的真实声音↓↓↓

合 肥 篇

合肥:“双减”是快乐的加减法

双减之后学生应该如何做(双减一周年合肥的孩子们都在做什么)(2)

△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开展体验民族文化趣味健身游戏活动。(蒋娟娟 摄)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双减”各项政策举措实施以来,合肥市从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出发,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原则,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全面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生态。

双减之后学生应该如何做(双减一周年合肥的孩子们都在做什么)(3)

△合肥市恒大广场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在参加环保时装秀,倡导低碳生活。(蒋娟娟 摄)

双减之后学生应该如何做(双减一周年合肥的孩子们都在做什么)(4)

△幼儿园创新开展幼儿游戏化编程教育,每年组织“小海豚杯”编程机器人比赛。

正值“双减”政策出台一周年,让我们走进合肥市中小学,一起倾听教师、学生、家长的心声,共同寻找校园里悄然发生的变化。

教师:减了“机械”,多了创新

双减之后学生应该如何做(双减一周年合肥的孩子们都在做什么)(5)

△期末闯关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孩子有了快乐的童年,有了希望。只有在这慢时光中,孩子生命里的柔软、灵动、想象力才会被激发出来。”庐江县白山镇明德小学教师汪万娟说,为了助力“双减”,教师们使出了“洪荒之力”。

在优化课堂质量上,合肥市一方面开展课堂教学 “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组织四县一市和城区学校发展研训团队共同体共九个,实现教学与研训相结合、创新实践与合作共享相结合,促进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另一方面严格课表管理,加强“教—学—评”一体化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合肥市青年路小学语文老师杜娟现在尤其注重创设富有吸引力的语言环境,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针对低学龄段,我设计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主的‘创意写话’小练笔。针对高学龄段,我设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悦读整本书’导读手册。”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双减”重要内容之一。所谓“减”,是指减少时长和数量,而非质量。合肥48中八年级语文老师储谦说:“身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年来我认真思考,以分组、分层的方式来给孩子布置个性化的作业。部分作业以劳动实践的方式来取代传统的纸笔演算,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意识;并且我和家长做好沟通,实时得知学生学习时长和效果,如果学生出现心理状态不佳、亲子关系紧张等情况,我会及时介入并引导。”

在开展课后服务上,合肥市强化投入保障,连续三年把“课后三点半服务”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市级专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县级财政以实际参与学生数按照每学期不低于150元/生标准予以保障,课后服务实际投入达到9058.6万元,2022年预算达1.6亿元。

合肥市安庆路第三小学大杨分校校长王志芳说:“作为城乡结合部学校,我们根据校情设计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三级校本课程体系,囊括了红色传统、戏剧、农耕、古诗诵读、书写等几大板块近60门个性化自选课程,做到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特别是‘传统特色课程’腰鼓和‘新兴品牌课程’机器人,一直备受好评。”

在采访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更愿意关注的是学生在减轻课业负担后获得的时间里都在做什么。这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帮助学生做好规划,将空出来的时间用在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事情上才能实现“双减” 政策的实际意义。面对“双减”工作走向纵深带来的挑战,教师们更要乘风破浪,继续开拓“减负增效” 新思路,创新“双减”工作新方法,共同守护学生成长的绿水青山。

双减之后学生应该如何做(双减一周年合肥的孩子们都在做什么)(6)

双减之后学生应该如何做(双减一周年合肥的孩子们都在做什么)(7)

学生:减了重负,多了笑容

双减之后学生应该如何做(双减一周年合肥的孩子们都在做什么)(8)

把话筒递给学生,童声童语中说出了三个关键词——“高效”“快乐”“自主”。

合肥市48中学生魏璐朵儿说:“在‘双减’政策推出之前,同学们每天都处于繁重的学习之中,节假日也是往返于各种培训机构,补不完的课程,写不完的作业,让我们觉得压力越来越大。现在,不仅没有了补习班的填鸭式教育,学校还开设了课后延时课程,让我们可以完成作业,巩固所学。大家在学校有不懂的题目可以直接询问老师,快速‘吃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习氛围也越来越好。”

一座座地标建筑、一束束“科技之光”、一个个英雄人物、一段段难忘历程……合肥市桂花园学校学生李乐儿没想到,自己的第一份暑假作业竟然是打卡美术馆。令她更激动的是,此次参观的美术展中还陈列着她自己的一幅绘画作品——“红心向党”。李乐儿坦言,这样的暑假作业让她很是难忘。

头戴虎头饰,手持闯关卡,通关后进行才艺展示,得到相应星级并合计评出等级,还能领取一个新年大礼包。这是巢湖路小学一、二年级期末测评现场,也是欢乐热闹的“趣味游园会”现场。游园闯关内容涵盖了“拼音、识字、背诵、说话、古诗背诵”等语文模块和口算、列算式等数学模块。新颖有趣的测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现场很多学生表示以往一到考试,压力很大,现在考试变成了测评和趣味闯关活动,大家脸上都是轻松的笑容。

效率高了,自主的时间多了,学生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长丰县阿奎利亚学校开设书法社团、笑荷文学社团、围棋社团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一名平时上课坐不住的孩子,在围棋课上却能坚持两节课下一盘棋。他说:“围棋是我的兴趣爱好,我坐多长时间都乐在其中。”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一些孩子对“双减”政策的理解非常到位:“‘双减’政策为我们争取了充实自己的时间,我们需要好好利用时间,制定目标,不断超越自我。”

双减之后学生应该如何做(双减一周年合肥的孩子们都在做什么)(9)

△2021年9月,徽剧社团老师在给学生化妆。

双减之后学生应该如何做(双减一周年合肥的孩子们都在做什么)(10)

△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教育集团的同学们在多彩课堂上动手动脑,快乐成长。(蒋娟娟 摄)

家长:减了焦虑,多了和谐

双减之后学生应该如何做(双减一周年合肥的孩子们都在做什么)(11)

△合肥市和平小学花冲分校开设劳动实践课堂,邀请志愿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劳动技能。(蒋娟娟 摄)

现在家长们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好好读书,下班回来不管多累也要辅导孩子的功课。但是孩子的年级越低,其自身的定力和自制力就越差,写作业的时候半天写不了几个字,有的孩子这个题不会那个题也不会,总是想着问别人,自己根本不思考。于是便有了“不做作业父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的流行语。

“双减”不仅要为学生减轻作业负担,更要缓解学生、家长的教育压力,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为此,合肥市一些学校以实地家访、举办线上心理讲座为抓手,积极引导家长在“双减”模式下转变观念、减轻焦虑,学会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家校协同共育模式。

庐江县岗湾小学学生家长李红说:“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我惊喜地发现,孩子的注意力比以往更加集中。翻看他的作业,我能体会到,每一次的解答,字里行间透着百分之百的认真。学习上,孩子有了崭新的变化,甚至在陪伴他的过程中我也深受感染。”

双减之后学生应该如何做(双减一周年合肥的孩子们都在做什么)(12)

合肥市幸福路小学在“三点半”课堂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蒋娟娟 摄)

双减之后学生应该如何做(双减一周年合肥的孩子们都在做什么)(13)

合肥市长江东大街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在参加“体能大循环”锻炼活动,促进孩子们强身健体。(蒋娟娟 摄)

“双减”在减去家长们的“心理焦虑”时还减去“经济焦虑”。合肥市安庆路第三小学大杨分校张瑞阳家长说:“以前,进城务工的我们工作比较忙,孩子课后的学习只能交给课外补习班,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仅仅停留在关心成绩上。现在,学校增加了‘三点半课后服务’,家庭作业有老师辅导,在学校就能写完,我们再也不担心孩子写作业的问题了。‘三点半课后服务’不仅解决了我们家长没时间接孩子的难题,还让学生免费进行兴趣拓展,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真是一举多得。”

见证了孩子一年的改变,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三小学学生黄一恬的妈妈心里充满欢喜:“曾经懵懂无知的女儿早已在学校图书馆自主阅读,还可以帮奶奶算账;她在社团活动中神采飞扬地进行轮滑球训练;她在微微农场播下白菜籽后满心期待,守护希望;养蚕后,她与伙伴组队寻桑叶……那努力绽放的模样特别美好,我感到特别幸运,三年的小学生活里,女儿在积蓄生活的力量。这是三小的‘生活力教育’理念在‘双减’大环境下留给她的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更有一些家长主动作为,配合学校共同助力孩子快乐成长。合肥市逍遥津小学一名学生家长说:“我带领班级其他几位家长成立了‘春华秋实’阅读小组。一年多来,我们陆续开展了19场学生读书会活动以及50余场家长读书会,尤其是在二十四节气读书会上,我们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增进孩子们的体验,帮助孩子们学习积累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还做了很多的拓展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做好“加减法”,减量不减质。一年来,合肥市以“双减”为契机,坚持在减负增效、提质赋能上双向发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促使教育“回归本真”。(王志鹏)

转自:安徽省教育厅教宣中心

来源: 安徽广播电视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