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主题绘本(我的语文课代表读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

昨天公众号内容一篇小说引发的课堂风波:为什么女生觉得受到了冒犯?,不出意外地引发了很大的争议,评论区有不少精彩的留言。

00后女生读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感觉“很难受”“好恶心”,我们当然不必 “莫名惊诧”。

估计,今天这个内容可能争议更大。

先介绍下,这位00后朱韬宇,是我带的高三的一个班的语文课代表,他学习的认真和韧性让人吃惊。

从2021年7月2日加了我的微信,我们俩的聊天记录有一千多条,大多都是他提出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我答疑。前几天,一道名句默写题就和我来回30条信息。

开始的印象是,他虽然很勤奋,但估计和文学还隔着珠穆朗玛峰或马里亚纳海沟。

语文老师惯常的印象,理科越好的学生,常常学语文的障碍越大,因为喜欢用自然科学的方式解决语文问题。而语文从某个角度来说,最不重要的是科学所尊重的“事实”,什么场景、什么方式,给人什么感受,更重要。

但今天的学生常常是一颗钻石,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他的一面。

有一次,他在学校向我借白衬衫,我才知道他竟然还会唱歌。

有一天,在B站上看到他讲文学的视频,更是让我直叹“人不可臆测,海水不可瓢舀”。

在此之前,我没读过《我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我也不知“嘉然小姐”是谁。

百度了一下。

世界读书日主题绘本(我的语文课代表读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1)

那天课前演讲,他讲了十几分钟,我觉得这内容可以分享给大家,作为这一代学生阅读和审美的一个记录。

我搜这个内容,上只打出“我好想做”四个字,出来的全就全是这个内容,可见其传播之广,可见我们常常和00后隔着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我们和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孤岛上的不同的部落。

世界读书日主题绘本(我的语文课代表读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2)

他们把这个称为“大众文学”。

世界读书日主题绘本(我的语文课代表读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3)

正文作者介绍

作者:朱韬宇

身份:华师大二附中高三(4)班语文课代表

爱好:代数几何,凝聚态物理,马术,A-SOUL 嘉然,乃琳

理想高校:清华大学

人生信条:When there’s a will, there is a way.

世界读书日主题绘本(我的语文课代表读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4)

文字稿:

开始之前先讲讲我为什么会讲这个话题。

史上很多重大转变都是在意想不到中发生的,某天晚上我的一个室友给我发了个视频:从文学角度赏析“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其以近乎于牵强的方式赏析了这篇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作品。

作为一篇广泛流传的大众文学作品,今天我带来的是 “语言何以为文字的艺术,论大众文化对艺术与文学的冲击与影响”----以寸光“我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为例。

我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赏析这篇作品:猫鼠狗,文学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大众文化的抗争

世界读书日主题绘本(我的语文课代表读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5)

Ⅰ猫,鼠,狗

张爱玲曾经说过:卑微到泥土里,只会成为泥土,开不出一朵花。《嘉然小姐的狗》一文,是对卑微者的讽刺

我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啊。

人之所以被异化、遭遇 PUA、被剥夺作为人的理性,而只剩下作为工具的实用性,常常是因为陷入了一种幻觉:只要我使劲糟践自己,做只猫,做只狗,不做正常人,就会换得追求对象 / 上级 / 当权者的高看。

甚至还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没什么能力,但有为领导去死的决心,领导会给我高薪吗?」答案是不会。

美国社会学家素德在调查芝加哥黑帮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某具有代表性的帮派中,帮派成员平均每人在四年间会遇到 5.9 次逮捕,2.4 次受伤,死亡率约 25%。

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按说能够获得丰厚回报吧?

可是,调查数据表明,多数毒贩不仅还住在贫民区,还因为付不起房租只能选择啃老。

最低层次的街头贩毒业务员平均每小时能赚 3.3 美元,基层小头目的平均时薪约为 7 美元。而在 1991 年,芝加哥法定最低工资标准为 3.8 美元。

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找个电子厂或者炸鸡店上班吗?

有的人,的确沉湎于成为帮派大佬的幻想;但也有的人,是因为失学、背负犯罪记录,导致无法找到正常工作。

可是嘉然小姐说她喜欢的是猫,我哭了。我知道既不是狗也不是猫的我为什么要哭的。因为我其实是一只老鼠。

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实在是没有路了 -- 哪怕被异化、被剥削,也要具有一定的资历。

有的人,能够 996、007,拿命换钱,但更多的人,连拿命换钱的机会也没有。比做狗更可怕的,是连做狗的机会也不给一个,人间真实,莫过于此。

痛苦的来源是什么呢?或许是因为人和人之间有一层透明的厚障壁,你可以窥探,但终究无法逾越。

嘉然小姐说接下来的每个圣诞夜都要和大家一起过。我不知道大家指哪些人。好希望这个集合能够对我做一次胞吞。

她可以对「我」说话,向「我」展示自己的生活,如果你花几个钱,发几条大船,甚至可以暂时地假装自己是上位者进行凝视。

这就好比,任何人只要有了绿码,都可以昂首走进芳草地购物中心,和昂贵的皮包近距离接触,可以到丽景酒店对面的门店,手握阿斯顿马丁的方向盘。

你可以和这一切对话,可以享受除了占有之外的权利。但你终究无法占有。

正如黑格尔所说:难以抗拒的原始欲望与那些欲望所转化的微妙感情和那个外在于个体,不受个体所控制的欲望对象之间的张力是人类悲剧的内核。

从这个角度而言老鼠是卑微的,猫是成功者。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三者实则并无本质上的差异。

老鼠作为可怜的观望者,仰望着他们虚无缥缈的幻想对象;

狗作为她的玩物,实则也只是可以随时被丢弃的棋子而已;

即便是此时通过所谓的阿谀逢迎能够坐在她肩膀上“傲视苍生”的猫,也仅仅是以委曲求全而“暂得于己”。

《在桥边》中的主人公在“他们替我缝补了腿,为我提供了稳定的工作的情况下,仍然想要追求自己的精神家园;思特里克兰德在拥有了美满的工作与家庭的情况下,仍然放弃了“六便士“而毅然的去追求自己心中的那轮明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层面而言,三者并无区别。

作品中的「我」,大概也知道这一点,因为「我」说了:

我会去把她爱的猫猫引来的。我知道稍有不慎,我就会葬身猫口。那时候嘉然小姐大概会把我的身体好好地装起来扔到门外吧。

于是,文章的悲剧色彩进一步加强了:当意识到自己的卑微注定一厢情愿后,主人公对世界说,那就一厢情愿,碾做尘土。

从为了换取幸福而承受苦难,到为了承受苦难而追求痛苦,既不问苍生,也不问鬼神,既不是唯物主义者,也不祈求来生,贪嗔痴俱全,却不入轮回,这超出了科学和宗教能解释的范畴。

而更加绝妙的一点是,这一层讽刺埋藏得极深,以至于读者难以分辨作者究竟是在用「我」的悲剧来警醒读者,亦或是轻吟着海妖的歌谣,引诱读者投身具有刻奇性质的殉道。

壁炉的火光照在她的脸庞,我冻僵的心脏在风里微微发烫。

就像是这一句,有的人理解为,冻僵的老鼠即使还有心跳,也被风声所湮没;

但也有人认为,地上真的能构建起天国,「我」的牺牲成为了通向应许之地的阶梯。

风月宝鉴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是为了治邪思妄动之症,还是让人沉湎其中精尽人亡?

其实,镜花水月并不伤人,关键还是在于人如何将其运使。

这让我想到了《黑客帝国》的结尾:这里有一颗红色药丸,一颗蓝色药丸,你可以吞下红色药丸,不做缸中之脑,脱虚向实,投身危险的真实世界;也可以服下蓝色药丸,在虚拟的世界中尽享感官愉悦。

那么,你的选择呢?

世界读书日主题绘本(我的语文课代表读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6)

Ⅱ 文学的意义与价值

有人说:人类最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同一片隐秘的丛林,诗人在丛林中探险,记录稍纵即逝的体悟。

但这是否意味着一个人只要具有生活中的真实体悟并且会打字,那么他就可以成为诗人,成为文学家呢?其实也不尽如此。

废名先生说过:诗人的本质是参禅悟道,这种参禅悟道并非是佛家所谓一心向佛,而是参悟语言的使用,探索事物的界限与本质,更是探究文学究竟是怎么回事。

什科洛夫斯基在“艺术作为手法”中写道:如果所有人的复杂生活全都不自觉地度过,生活如同没有过,正是为了恢复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到事物的存在为了使得石头成为石头,才存在所谓的文学。

一言以蔽之,文学的作用就是使得石头成为石头,那位就好说了:你这不是说了等于没说吗,石头本身不就是石头嘛。

实则不然,今天我们之所以可以将石头认为是石头,本身就是一个唯心化的过程,而这种虚构,就是文学的内核。

文学的本质就是将事物奇异化,并且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正如毕加索所言:将事物奇异化,增加感受的难度与时间的手法感受本身就是目的艺术是对事物的制作进行体验的一种方式,而已有之物并不重要。

而其中的困难便在于使用公共化的语言来表达个人的感受,我们生活中常常对某个事物特别有感情的时候却往往难以描绘,除了由于思维的无知之外,便是由于公共的语言是有限的,而个人化的感受是无穷的(从数学角度来说,就相当于语言覆盖感受形成流形的非紧致性)。

因而文学常常直接表达感受,而省去其他,例如废名先生在《花红山》中写到的:花红山简直没有他们的座位,实则省略了山上都是花;火烧眉毛,写了太阳照射映山红形成的强烈的视觉反差,包括这个山没有草你的马吃,看似病句的语言省略了“给“,直接凸显主题。

另一方面,文学是模糊的,是审美的。

例如在化学中,25°下pH6.99999就是酸性的,7.000001就是碱性的,都有明确的人为规定,而文学中并非如此,废名可以将看桃花与看杜鹃相提并论,其在乎的是审美性,而非精确性。

最后我们来探讨文学何为。在当今这个理性主义与功效主义垄断的社会中,很多人高呼文学没用。但一个段子说得很好:

我们之所以要学习文学,就是因为当我们看到一群鸟在湖面飞过时,我们能说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在吵吵,我去,全都是鸟。

当我们在戈壁旅游骑着骏马奔驰时,能在心中默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在喊:哎呀妈呀,都是沙子,赶快回去吧。当然只是一种调侃。

但他在无意中道出了文学存在的目的:在除了给予人们审美体验与人文关怀之外,更是更新了原来已经被磨损的日常化的乏味的世界,给世界打开了一扇没有的窗口,让人们在其中诗意的栖息。

更为重要的是,文学艺术代表的更是一种大众的抗争,是跨越身份与阶级,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抗争。

百年之前,杜尚将一个小便池命名为泉,送进了当时最高规格的艺术展览便开始了这场反抗。

艺术是属于大众的,艺术的领导权应当交还给大众。对于《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文学价值的探讨本质上就是对于艺术标准的探讨。

格林伯格在“艺术与文化”中写道,前卫艺术真正和重要的功能不是实验,而是发现一条在意识形态混乱与暴力中使得文化得以前行的路。

以绘画为例,其起源西班牙壁画原本的目的便是记录,是大众化的,固然以其技法的要求以及先锋艺术被商业加持而变得精英化,然而在摄影技术兴盛之后,大众又重新夺回了其控制权。

从中也就体现了人们需要一种视觉语言去记录本人与周遭的世界,以及幻想的世界,而文学也便是这种去精英化的方式之一。

揆诸当下,艺术距离生活如此之远,网络文化的符号能指泛滥,谁把做诗当一回事,艺术逐渐被消费主义解构,或成为人们娱乐的工具,人们逐渐陷入娱乐致死的深渊,而我们始终应该铭记的便是艺术的抗争性:它为每个人都保留了抗争的火种。

最后我们回到这篇作品:《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中便具有这样的抗争性,是大众文化对于传统艺术的冲击,并由于其广泛传播性,使得其被赋予的价值甚至可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样伟大的文学作品相提并肩。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作者虽然在尝试使用虚构化的语言,以数学与生物术语创造所谓文学作品语言的陌生化,然而异质化并不等于使用普通读者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对日常语言的超常运用。因而其并不能被称作真正的文学作品。

最后我想以格林伯格对于毕加索画作的评价来收尾:有教养的观众能从毕加索的画作中发现最终价值来自第二次活动,是对于画的造型价值所带来的直接印象进行反思的结果。

《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在传播的过程中,每一个转发者,评论者,改编者,都参与了文学创作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便是文学祛魅的过程,是个体反思的过程,更是对于当今功效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反抗,而这,便是大众文化的最终内核。

谢谢大家!

附录

世界读书日主题绘本(我的语文课代表读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7)

世界读书日主题绘本(我的语文课代表读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8)

嘉然小姐的狗

寸光

我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啊。可是嘉然小姐说她喜欢的是猫,我哭了。我知道既不是狗也不是猫的我为什么要哭的。因为我其实是一只老鼠。我从没奢望嘉然小姐能喜欢自己。我明白的,所有人都喜欢萌萌的狗狗或者猫猫,没有人会喜欢阴湿带病的老鼠。但我还是问了嘉然小姐:“我能不能做你的狗?”我知道我是注定做不了狗的。但如果她喜欢狗,我就可以一直在身边看着她了,哪怕她怀里抱着的永远都是狗。可是她说喜欢的是猫。她现在还在看着我,还在逗我开心,是因为猫还没有出现,只有我这老鼠每天蹑手蹑脚地从洞里爬出来,远远地和她对视。等她喜欢的猫来了的时候,我就该重新滚回我的洞了吧。但我还是好喜欢她,她能在我还在她身边的时候多看我几眼吗?嘉然小姐说接下来的每个圣诞夜都要和大家一起过。我不知道大家指哪些人。好希望这个集合能够对我做一次胞吞。

猫猫还在害怕嘉然小姐。我会去把她爱的猫猫引来的。我知道稍有不慎,我就会葬身猫口。那时候嘉然小姐大概会把我的身体好好地装起来扔到门外吧。那我就成了一包鼠条,嘻嘻。我希望她能把我扔得近一点,因为我还是好喜欢她。会一直喜欢下去的。

我的灵魂透过窗户向里面看去,挂着的铃铛在轻轻鸣响,嘉然小姐慵懒地靠在沙发上,表演得非常温顺的橘猫坐在她的肩膀。壁炉的火光照在她的脸庞,我冻僵的心脏在风里微微发烫。

世界读书日主题绘本(我的语文课代表读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9)

世界读书日主题绘本(我的语文课代表读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