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昆铁路历史(成昆50年③90后)

成昆50年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最高峰时30万人、历时12年,在“修路禁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缔造工程奇迹。

北起四川成都,南抵云南昆明,1096公里成昆线纵贯川滇两省,覆盖范围达13万平方公里。

成昆铁路曾是大凉山居民唯一的出行通道,是服务民族地区、发展地方经济的钢铁大动脉。许多人乘坐“小慢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转眼间,成昆铁路50岁了。那些承载了无数故事的山间小站变成什么样了?在险恶环境中守护铁路的人们都还好吗?

近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防汛抢险队员、成昆沿线五等小站站长、火车司机、“小慢车”列车长,透过他们的记忆,回顾成昆50年。

老成昆铁路历史(成昆50年③90后)(1)

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俄木日古,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列车员。与其他同龄人相比,这个“90后”彝族小伙工作的时候,多了一份使命感。他说:“‘小慢车’带我走出大山,改变了我的命运。只要它一直开行下去,我就要一直守护在‘小慢车’上。”

老成昆铁路历史(成昆50年③90后)(2)

“小慢车”带我走出大山

1994年,俄木日古出生于四川西昌市德昌县。他与“小慢车”的缘分,是从初中开始。

“初中三年,我每周都要坐‘小慢车’去月华读书,非常方便,感觉它就是我的校车。”他说。高中毕业后,他又坐着“小慢车”去攀枝花读大学。成昆线频繁往返,又是三年。

2017年,俄木日古通过彝语和汉语的测试和两轮面试,成为5633/5634次列车员。他换了个身份,又重新回到“小慢车”上。能够在铁路上工作,是俄木日古的梦想,不仅仅是因为福利、待遇,更重要的是熟悉的环境和回馈社会的机会。

“是‘小慢车’带我走出大山,改变了我的命运。”俄木日古说。他能够走到现在,只因“小慢车”给了他读书的机会。

老成昆铁路历史(成昆50年③90后)(3)

我要一直守护在“小慢车”上

2017年参加工作后,俄木日古参与了“小慢车”的改造,将每节车厢两头的两排座椅拆掉,方便旅客存放大件行李。在列车上,他对“小慢车”之于沿线彝族老乡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不过,在平时服务旅客的时候,他更关注的还是学生,这与他曾经的经历有关。

“平时看到小朋友在车上学习,我都会去指导一下,看他们会不会认字,题做得对不对。”列车上,年龄最小的学生只有七八岁,需要自己坐几个小时的车上下学,“忍不住要去照顾一下嘛。”

老成昆铁路历史(成昆50年③90后)(4)

受到疫情影响,之前三四个月,列车上不见学生的身影。4月中旬,中小学陆续开学,“小慢车”上又出现了小朋友的笑语欢声。

“我跟他们聊了很多。”俄木日古第一时间询问学生们的情况,“有的学生家里条件不好,没办法按时上网课,都期待能够早点到学校去上课。”

老成昆铁路历史(成昆50年③90后)(5)

虽然刚刚工作三年,俄木日古已经做好了在“小慢车”上服务一辈子的准备,“我是想,要是‘小慢车’一直开行下去,我就一直守护在车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小朋友和老乡。”

(图片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