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的结婚习俗(旧时嫁娶礼节多)

本报记者 陈金路近年来,传统婚礼渐有复苏之势“旧时婚礼的程序繁杂,那是千百年文化沉淀的结晶,现在再品味一番,很有意思”8月27日,聊城民俗研究者孙小辰说,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旧时的结婚习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旧时的结婚习俗(旧时嫁娶礼节多)

旧时的结婚习俗

本报记者 陈金路

近年来,传统婚礼渐有复苏之势。“旧时婚礼的程序繁杂,那是千百年文化沉淀的结晶,现在再品味一番,很有意思。”8月27日,聊城民俗研究者孙小辰说。

结婚选吉日 婚前很繁忙

“旧时选结婚吉日有一套讲究,男女双方父母委托看日子的人,先从黄历上选个吉日,再反复查阅《玉匣记》《通婚全书》《合婚便览》等有关典籍,在任何一个方面遇上克、凶就得放弃,再选个日子继续查,查半天又遇其他妨碍……一查就是十多天,有的在三五年内也难找到一个十全十美的日子。”聊城民间文史学者刘洪山说,最后,看日子的人选得不耐烦了,或出于某种情况急于结婚,就选择对当事人妨碍不大的日子再加一些变通或技术性的补救,最终定下来结婚吉日。

结婚吉日定下来后,看日子的人将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押韵的四句文字写在红纸上,一式两份,男女方各执一份照此办理。

结婚前一天,男方给女方抬去一或两个圆筒式、盛物的食盒,食盒上贴着“喜礼谨封”的大红封条。同时,还让两个男孩,一个抱一只公鸡,另一个抱着装有五色粮食的“马王瓶”,送到女方家,这叫通路。

送礼的人带回女方配了五色粮食的“马王瓶”,配回的一只母鸡、回礼和一碟擀好的面条,陪送的锡灯、铜盆、镜子、梳妆盒,一棵双头葱,一把红筷子,一把与筷子等长的高粱莛子,分别盛香油和蜜的两个酒杯,还有分别盛五色粮食和发面的两个茶杯,这些物品都用红纸裹着或封着,意为新夫妻香香甜甜、连体相爱、发家致富。

结婚前一天,新郎家门上要贴喜字、喜联。喜联多为“喜看红梅多结子,笑见绿竹又生孙”,横批、喜幛多为“天作之合”等。

发嫁程序多 迎娶有礼制

结婚当天,男方按约定的发嫁时刻出发,鼓乐灯笼先导,两辆花车在后,出村三声炮,即点三个大个的鞭炮,轰轰烈烈地往女方村庄驶去。花车行至女方村外,女方迎亲的队伍早在村头迎候,请新郎等人到事先安排好的邻家洁净屋里落座,在陪娶人、夹毡人与迎亲的搭讪下等候新娘发嫁。

男方有经验的女执事和女方送新娘的女执事在鼓乐的吹奏下指导给新娘发嫁。发嫁的屋里置一桶水,水上放点着的灯,水桶上面按吉时帖规定的方向放椅子,按已定的时辰让新娘坐上椅子,由女执事等人将新娘的发辫挽成发髻。不论冬夏,新娘都得穿上婆家带去的红棉嫁袄嫁裤,蒙上红盖头。

此时,男方陪娶人将新郎单肩披红改成双肩十字披红,新郎在陪娶人的陪同下,由迎亲人的引领,到女方家中行谢亲礼。夹毡人铺上红毡,新郎向神龛磕头,岳父在左前方躬身打揖。随后,女方男执事抬着新人,在鼓乐灯笼引路下,在女方两个送亲的小姑娘、两个送亲男宾(多是新娘的兄弟)簇拥下上车,按时辰启程,每逢过桥、庙宇、石头,要用红毡遮掩并放鞭炮。

“花车行驶到男方家门口,按既定的下车方向停车,执事人点鞭炮绕车跑三圈,新娘下车。”刘洪山说,新娘下车后,由男方指定的女孩往脸上抹胭粉后,坐到椅子上,在送亲人的护卫下往家抬。大门内放火盆,有人往火盆里泼一杯酒,椅子需从火焰上经过。紧接着,新娘要用脚踩一踩放在地上的驾牲口车用的鞍子,然后,会接到一个仿照织布机上用于缠线的零件制造的小模型,抱在怀中,意为进门安安稳稳、正正当当。

拜堂时,新郎在前,新娘在后,沿着连续铺的红毡步入洞房,喝交心酒后,就到了闹洞房环节。随后,男方便煮了从女方家中带来的那碟很宽的面条让新娘喝,称为“宽心面”。

新娘发嫁后,娘家就会做一桌酒席,用食盒装着去给新娘送饭,到男方家后由厨师热了给新娘吃,同时,在新房的外间设桌,由送亲的人陪请新郎。

婚后“接三天” 六天“会亲家”

结婚第三天,新郎的岳父、岳母让人拿着请女婿、请闺女的套帖到新郎家,接新娘回娘家,叫“接三天”。民间也有接“小三天”的做法,是在结婚后次日进行。

“接三天”时,新郎带礼品去岳父家,岳父设宴招待。当时村里的宴席,最高规格是四盘、八碗和十二个碟子,其中菜碟、肉碟、果碟各四个。饮酒用酒壶、酒杯,酒杯很小,只容三五毫升。请村里的“明白人”作陪并伺候新郎。每上一个菜,要先传到新郎面前,新郎开筷后其他人才能吃。所上餐具都要用托盘端着,以示隆重。“这对新郎来说,也许是一生得到的最高礼遇。”刘洪山说,饭后新娘与新郎同车返回,先到墓地祭拜祖先再回家。

婚后第六天有“接六天”的习俗,这天,新郎的父母请新娘的父母,也称“会亲家”。男方事先下帖,女方父母带礼品去男方家,男方父母设宴款待,顺便请媒人。饭后,新娘父母接闺女回娘家住四天。这之间,女方的亲戚先后请新娘到自家吃饭,谓之“请”。之后,还有“接十二天”“接对月”等,完成这些结婚程序才算完成。

旧时女孩子一般没有正式的名字,都是称呼小名,出嫁后,在娘家也不再唤其小名,而是换成其婆家的姓,如姓张,就称老张;如果婆家姓氏与姐姐或姑姑的婆家姓氏是同姓,则会被称为小老张,而姐姐或姑故则改称大老张。嫁到婆家后,也不再称呼女孩的乳名,而是在丈夫的名字后加一个“家”字,如丈夫叫德盛,新媳妇就叫德盛家。如需书写时,媳妇的名字就是婆家姓后加娘家姓和氏字,比如婆家姓李,娘家姓王,就写李王氏。

1950年婚姻法颁布,旧时的结婚礼仪仍沿袭着。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卖黄历的没有了,懂“看日子”的人也陆续过世,之后,这些结婚习俗渐渐由繁到简,慢慢自行废弃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