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东北鼠疫(百年前东北鼠疫大爆发)

肺炎疫情来势凶猛,确诊及疑似病例依然在攀升,令人揪心——

解放前东北鼠疫(百年前东北鼠疫大爆发)(1)

在揣摩这些冰冷数字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有众多勇士奋战在疫情最前线,为筑牢百姓健康屏障而拼搏。在这场生与死的搏斗中,钟南山院士冲到一线扛起重任,堪称无双国士。而100多年前的东北大鼠疫,也有一个这样的人物,他就是伍连德。

伍连德之于东北鼠疫防治,乃至中国和世界近代防疫贡献颇多。他在抗击鼠疫时,有一些创见性的动作跟当前抗击肺炎的动作十分相似。回顾历史,是为了今天更好地前行。

瘟疫爆发了

1910年10月25日,中俄边境。在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市的一家客栈,两位从俄国归来的中国矿工突然发起高烧,不停咳血,身上也出现了紫红色斑点。当地医生都没见过这种奇怪的病症,束手无策。很快,两位矿工就死了。

紧接着,客栈、酒馆里的服务人员与其他住客也出现相同症状,接连死去。几天后,千里之外的哈尔滨也陆续发生相似死亡案例。

瘟疫爆发了。从中俄边境一路向南,哈尔滨、长春、沈阳,如水泻地,似火燎原。这场大瘟疫震惊世界,自欧洲“黑死病”以来,人类又一次面临大规模的恐怖瘟疫事件。

当时的东北是俄日殖民势力范围,两国以清政府无力控制疫情为借口,要求独立主持北满防疫,准备抢夺东北控制权。如果不尽快控制住疫情,后果不堪设想。临危之时,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年仅31岁的医学博士伍连德受命担任北满防疫处总医官。

解放前东北鼠疫(百年前东北鼠疫大爆发)(2)

伍连德

1910年12月24日傍晚,伍连德手持一台显微镜,在寒风中到达哈尔滨。他的助手林家瑞提着两只藤条箱,里面装满了实验室器械。

当时东北地区甚至没有像样的西医医院,横尸遍野,疫水横行。而伍连德手上只有自己的学生和之前在东北的两位连“接触患者时自我保护”都不知道的医生。

时值年末,传统的春节回乡潮近在眼前。闯关东的汉子们,要带着辛苦一年的收入,带着身上的病菌,甚至死亡亲人的尸体回家。

全国大爆发近在眼前!

全市布控 消灭致病源

当时的医学界,以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为首的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鼠疫是由鼠传染给人的,对抗鼠疫的方法也非常简单:灭鼠。瘟疫爆发初期,北里柴三郎的一位学生受日本政府委派,也来中国做过调研。他解剖了数百只老鼠,没有从一只老鼠身上发现鼠疫杆菌。这位日本医生固执地认为,东北的这场瘟疫不是鼠疫。

瘟疫爆发的中心在哈尔滨近郊一个叫傅家甸的地方,这里聚集着闯关东来的两万多人,每天都有数人因瘟疫而亡,且往往是全家毙命。伍连德通过解剖尸体,在显微镜下找到了大量鼠疫杆菌。由此确认,这场瘟疫,就是鼠疫!

解放前东北鼠疫(百年前东北鼠疫大爆发)(3)

伍连德正在用显微镜观察病毒

只是,东三省的这次鼠疫流行,似乎与以往不太一样,症状不同,死亡速度更快。伍连德仔细考察后发现,在瘟疫爆发中心的傅家甸,死者多半是灭门型死亡,死前一家人呆在密闭空间,且死因也都是肺部感染引起的窒息。初步结论是,此次鼠疫很特别,鼠疫杆菌是通过空气、人际传播的。

伍连德提出防治措施:划定疫区,加强检疫,消灭致病源。但在当时,切实做好每一项措施都是在对传统宣战。临近春节,中国人讲究团团圆圆。人口流动,疫情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伍连德说服清政府,在出入东北的铁路设下重岗。对进出民众挨个排查。他对哈尔滨展开全面布控,尤其是傅家甸所有的公共设施,旅馆、饭店、商店,均全面消毒。医务人员必须戴口罩,避免飞沫传播,下班后要经过仔细消毒,以免携带鼠疫杆菌。在伍连德的组织下,防疫人员挨家挨户检查疫情,一旦发现感染病例,立即将患者送到防疫医院进行隔离,并对其家人进行观察。

解放前东北鼠疫(百年前东北鼠疫大爆发)(4)

消毒车准备出发

鼠疫尸体堆积如山,致病菌随着地下水进入河道、水井挥发在空气中。伍连德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烧尸体。当时的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此言一出,外务部长直接对他破口大骂。尽管如此,伍连德据理力争,坚持不屈。这把火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终于燃烧起来。

在这场消灭鼠疫的战斗中,为使救助人员免受感染,伍连德发明并命令赶制了大批口罩——一种特殊的加厚口罩。这种口罩制作方式简单、价廉物美,被大家称作“伍氏口罩”。老百姓们纷纷戴上口罩,死亡率大大降低。

解放前东北鼠疫(百年前东北鼠疫大爆发)(5)

伍氏口罩

防治鼠疫期间,他发现,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大家共食很容易互相传染病菌。从卫生角度来看,应采用西方的分食制。可是分食制很难被中国老百姓接受,他想到“双筷制”,即为每位用餐者准备两副筷子,一副取食,一副入口。

卫生问题解决了,但取食很不方便。经过反复考虑,他发明了一种介于共食和分食的方法。用餐时在每道菜肴旁放一个勺子或一双筷子,用以把菜取到自己的碗碟中。这种方法既解决了共食传播传染病的问题,又照顾了中国人的用餐习惯。

彻底消灭东北大鼠疫

1911年1月31日,傅家甸一直飙升的死亡人数破天荒的下降了,接着,其他防疫区也陆续出现死亡人数下降的报告。3月1日,距离伍连德到达哈尔滨67天,深夜,所有防疫人员聚集在总部内,仰头观看时钟。随着零点钟声的敲响,人群爆发出热烈欢呼——在过去的24小时里,哈尔滨首次出现零死亡,零感染。

之后数日,均无感染及死亡病例出现。伍连德宣布,解除对傅家甸的隔离。并亲率防疫人员走进居民区看望市民。百姓走上街头欢庆,喜极而泣。至4月,这场震惊世界、吞噬6万余条生命的东北大鼠疫,终于彻底消灭了。中国以自己的力量和睿智,担当起一个国家的责任,拯救一场险些波及全球的大灾难,堪称伟大。

英国《医学周刊》如此评价伍连德: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无以为报,我们永远感激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