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之后发生什么事(有人说武松打虎之前)

《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桥段,被后世之人称颂不已。不少人都为武松能够打死猛虎的勇猛点赞,并认为其神力无敌。可是您也许并没有注意,其实武松打虎之前可谓是“酒足饭饱”,不但喝了十八碗酒,而且还吃了二斤“牛肉”。有不少读者都认为,武松吃的肉并非是书中所写的“牛肉”,而是地地道道的猪肉,却被专家批为“胡说八道”。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武松吃的到底是不是牛肉?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武松打虎之后发生什么事(有人说武松打虎之前)(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水浒传》中108外好汉啸聚梁山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书中的所有情节也都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故此作者施耐庵的写作态度也是相对严谨的。对于现代人来说,猪肉已经成了我们平日里最常见的肉类,无论是煎炒烹炸,都能做出一道道美食,可谓是物美价廉,十足的大众肉类。

武松打虎之后发生什么事(有人说武松打虎之前)(2)

可是在北宋时期,猪肉似乎并不太受欢迎。《礼记·少仪》中曾记载:“君子不食溷腴”,意思就是说君子应该洁身自好,是不应该吃猪肉的。同样的情况,在两宋的皇宫之中,也有“御厨止用羊肉”的说法,并且还提出“不登彘肉”,意思是说,御厨们只用羊肉做菜,而猪肉却登不上大雅之堂。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猪肉被视作“不洁之肉”,人们认为吃猪肉会污染自身。二是猪肉腥味较大,若是没有上好的调料相佐,其口感远远不如牛羊肉。故此,在北宋的上流社会中,猪肉难以摆上台面,只能作为平民的“大众肉”出现于民间的案板上。

武松打虎之后发生什么事(有人说武松打虎之前)(3)

《水浒传》中描写武松吃了“二斤牛肉”,被不少人认为是猪肉,除了符合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便是明朝曾经有一段时间,禁止食用猪肉。这就是所谓的“禁猪令”,发生在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四年(1519年)的事情,他曾经下令禁止百姓养猪。可这位皇帝去世后,“禁猪令”也就名存实亡了。

他们还拿出了“铁证”,认为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之人,所以在写书的时候有所避讳。明王朝皇族的姓氏为“朱”,“朱”与“猪”同音,“杀猪”与“吃猪肉”就成了“杀朱”与“吃朱肉”,是对皇族成员的藐视以及大不敬,故此“猪”字也就成了被避讳的敏感字。

武松打虎之后发生什么事(有人说武松打虎之前)(4)

可是不少专家对此提出反对,认为此观点纯属无稽之谈。在典籍史料中,反对专家们发现了不少“猪”字,其中包括《御制大明会典》中:“是曰,内官于奉先殿陈设牲醴祝帛讫。每庙猪一,羊一,帛二,缸一篚。”。《御制大明会典》是皇帝专门诏令撰写的,而里面堂而皇之的出现“猪”字,便说明“猪”字并不是敏感的避讳之语。

除此之外,在皇帝为庆功准备的“庆成宴”上,其菜谱中“按酒四般。果子四般。汤四品。双下馒头。马猪羊肉饭。”也有“猪”的出现,可见“猪肉”在明朝应该很受欢迎。

此时问题来了,既然宋代的百姓能吃猪肉,明代又不避讳“猪”字,作者为何还要让武松吃牛肉呢?

武松打虎之后发生什么事(有人说武松打虎之前)(5)

其实细心的读者都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在整部《水浒传》中,凡是提到酒食之类的章节,好汉们统统吃的都是牛肉或羊肉,偶尔才食用一些家禽及河中的鱼类,很少提起猪肉,作者如此写作是具备一定道理的,牛肉是北宋王朝贵族们的专享之肉,好汉们往往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人上之人,故此是不能“自甘堕落”吃猪肉的。

宋朝当时还有一个法令,那就是禁止老百姓吃牛肉,谁要杀牛,那是要犯法坐牢的。正因为如此,牛肉可不是一般人想吃,就能吃到的,为了显示梁山好汉反抗朝廷的精神,故此,吃牛肉就成为了好汉们饮食“标配”。

对于武松来说,面对老虎,作者必须安排他吃牛肉,因为武松的成名之举便在于“景阳岗打虎”,此事也是整部《水浒传》中的高潮部分,象征着大英雄武松不畏强权反对压迫的大无畏精神,因此必须将其形象刻画的相对丰满。

牛在我们的印象中虽然温驯和蔼,可是一旦它的“牛脾气”上来,也极具破坏力。作者正是看中了牛的这种特点,并将“牛气冲天”的精神赋予到武松的身上,让二斤牛肉成为了武松打虎的精神源动力。

武松打虎之后发生什么事(有人说武松打虎之前)(6)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武松吃的不是牛肉,而是吃了一顿鸭子肉、或者是一顿鸡肉、或者是一顿猪肉、亦或是吃了一顿狗肉,其英雄形象便会大打折扣,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对于读者也缺少了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专家们提出的理论确实非常靠谱,因为武松所吃的牛肉,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牛肉”了,它变成了一种反抗精神,一种不畏强权的英雄精神,因此而言,武松所吃的必然是牛肉,绝对毋庸置疑。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