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首次胜利吗(平型关大捷是错误战略思想的产物)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首次胜利吗(平型关大捷是错误战略思想的产物)(1)

平型关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在山西平型关伏击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歼敌1000余人,取得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但也有论者认为,平型关战斗是错误的战略指导思想的产物,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背道而驰。平型关战斗是集中兵力打运动战,违背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分散游击战”的方针。

袁旭撰文指出,以上对平型关战斗的否定意见失之偏颇。平型关战斗的历史意义是不可抹煞的:第一,它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初步稳定了华北混乱溃败的战局。在乎型关受挫的板垣师团,素称“大日本皇军精锐之师,在其国内“久著盛名”,它的败北,有力地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敌不敢放肆急进,为中国军队调整部署组织防御争得了一时间。第二,振奋了民心,鼓舞了士气,推动了全国抗战高潮。七七事变后,在敌猖狂进犯中,“亡国论”甚嚣尘上,悲观和失败情绪蔓延。平型关一战,人们看到了希望。国民党爱国官兵,也在此战胜利的激励下,组织了著名的忻口会战,给敌人以重大杀伤。第三,提高了我党我军的威望,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十年内战时期,全国人民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军队了解甚少;特别是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的仅几万人,不了解实情的人们对它是很少寄以希望的。平型关一战重创日军精锐师团,使国民党军队相形见绌,于是人们开始刮目相看,对党寄托了更多的希望。

当然,平型关战斗也有不足之处,由于我军对作战对象不熟悉,在战场上表现不很适应,增加了一些意外的伤亡。如不注重单兵和小分队战术,运动不会利用地形地物;当把敌人分割包围和冲垮之后,指战员根据同国民党军队作战的经验,认为敌已丧失战斗力,于是高兴地拢在一起,喊着“老乡,缴枪呀”拥向敌人,结果遭到钻在沟底和汽车底下的顽敌突然袭击,伤亡陡增。这些教训是应记取的。

但是,不能说平型关战斗是错误的战略指导思想的产物。一般地说,平型关战斗是属于运动战,而党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从表面上看,两者是相反的、但我们研究问题不能只从概念上推理,需要对具体问题作其具体分析。

(一)党的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有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937年8月下旬洛川会议上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毛泽东对其含义作的说明大意是:什么叫游击战争?就是分散发动群众,集中消灭敌人,能打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什么叫山地战?就是创造根据地。执行这一方针,包括在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的兵团和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毛泽东的解释说明,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不排斥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即消灭敌人兵团)。

(二)平型关战斗具备了打运动战的“必要的有利的”条件。当时条件下,打击日军气焰,不管是政治上、军事上,都是“必要的”;而且平型关战斗也具备了“有利的”条件:乎型关一带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十分有利于我步兵设伏和运动,而不利于敌机械化威力的发挥。我军除占“地利”优势,还有“人和”的优势、军民亲密无间,同仇敌忾,有人民群众协助,我军耳聪目明,对敌人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战斗当天,恰遇大雨,道路泥泞,更使敌人机械化的长处顿时受到极大的抑制,这使我军又占尽“天时”。

(三)平型关战斗是符合组织原则的。战前,前线指挥员曾将适当集中兵力相机歼敌的意图报告了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并得到了认可。当时,某些指挥员脑子里是集中在打运动战上,对中央的战略方针的转变一时准备不足,因此有时与中央发生分歧,但不能笼统地把凡属运动战性质的战斗都看成是错误思想的产物,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聂荣臻对此回忆道:平型关打大仗,“当时,这样的作战计划,前线指挥员有权根据情况决定。好打就打,只要事后报告一下就行了。”“事事请示,就会贻误战机。至于同阎锡山第二战区方面的关系,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平型关大捷,是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出师华北前线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中国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这一胜利首先在于它的政治意义。

作者:刘书楷郭思敏编辑:朱自奋责任编辑:张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