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男女的年龄的称呼(古代男女的不同年龄段称呼)

导语:古代男女的不同年龄段称呼,80岁的称谓很多人念都不会念

如今若是询问起谁的年龄,单凭几个阿拉伯数字,便能够清晰的表达,而在古代,光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称谓便有着十几个,更何况男女的年龄称谓都不尽相同,而在古代这些都是一些很平常基本的知识,就连普通老百姓也能张口就来,毕竟若是连这些都不知道,那还怎么好意思出门与人家交谈。

在那些崇尚礼乐制度的年代,文雅占据了全部,所以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称谓,都来自生活当中的一些美好事物。

古代对男女的年龄的称呼(古代男女的不同年龄段称呼)(1)

未满周岁:男女相同——襁褓,襁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在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3岁:男女相同——孩提,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

3~6岁:男女相同——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7~11岁:男子——龆年,值儿童换牙的时期;女子——髻年,指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

古代对男女的年龄的称呼(古代男女的不同年龄段称呼)(2)

12~15岁:男子——15岁称为志学之年;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

16~20岁:男子——20岁称弱冠;16岁称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20~40岁:男子——30岁称而立之年,《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40岁称不惑之年;女子——24岁称花信年华,至出嫁称梅之年,30岁称半老徐娘。

古代对男女的年龄的称呼(古代男女的不同年龄段称呼)(3)

50~60岁:男女相同——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70岁:男女相同——花甲(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80岁:男女相同——古稀、杖国之年(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男女相同——耄耋之年,指年纪很大的人。

90岁~100岁:男女相同——鲐背之年,鲐背上的花纹特别像90岁老人脸上的皱纹。

古代对男女的年龄的称呼(古代男女的不同年龄段称呼)(4)

100岁:男女相同——期颐,又可称为“人瑞”,“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他。

120岁:男女相同——花甲重开,花甲是60岁,花甲重开,就是两个60岁。

140岁:男女相同——古稀双庆,古稀是70岁,古稀双庆,就是两个70岁。

古代对男女的年龄的称呼(古代男女的不同年龄段称呼)(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