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耳扯袖的典故(国学典故执牛耳的由来)

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时,主盟者要亲手宰割牛耳取血,让每人尝一点后,订立盟约,即歃血为盟。见《左传.哀公十七年》、《周礼.天官.玉府》汉郑玄注。后来就称主盟国为执牛耳。亦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咬耳扯袖的典故(国学典故执牛耳的由来)(1)

《东周列国志》三十三回中写有:“至期,共​登鹿​上之坛,襄公毅然以主盟自居,先执牛耳,并不谦让。”亦作“执耳”。明.张煌言在《复卢牧舟司马若腾书》中写有:“傥老祖台肯执耳齐盟,则元老临戎,军声克振。”

咬耳扯袖的典故(国学典故执牛耳的由来)(2)

周礼:《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为“三礼”。《三礼》对礼法及礼仪作了最权威的记载,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历代礼制影响深远。其中的《周礼》被奉为儒家经典。它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

咬耳扯袖的典故(国学典故执牛耳的由来)(3)

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可谓无所不包,被称为上古文化史的宝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