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十大要论释义(太极拳名词解析)

在太极拳的前辈们留下来的拳经拳论拳谱里,并没有“胯”一词,说的都是腰,而腰就包含了胯,对此不应有任何质疑,这是历史认识的局限性所致。“胯”出现在太极拳的有关论述里,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

太极拳十大要论释义(太极拳名词解析)(1)

在日常生活中,“胯”显得并不那么重要,所以人们对“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较差。但是习练太极拳的人们非常熟悉这个词儿,因为它对练好太极拳至关重要,可以说起着决定性作用:

1,它是人体上盘与下盘连接的轴承,通过两胯的交替松沉,可使上盘左旋右转,从而带动四肢。

2,劲力的传递。可通过松胯合裆将人体的自重下传到脚底,使人体上轻下重,底盘稳固;又可将腿脚蹬地之力通过旋转传递到腰。

3,折叠,用以调整身体的高度。练拳时身法的高低,或平时的下蹲下坐,都是通过两胯折叠实现的。

4,力源的发动机。腿脚蹬地首先要通过“松胯下沉”或“旋转下沉”来发动,并借助地面的反弹力,再通过旋转将劲力节节贯穿到手。

在太极拳范畴里,“胯”既不是筋骨关节,也不是肌肉,大腿骨与骨盆的髋骨连结的四周,统称为“胯”,股骨的大转子与髋臼的连结处称为髋关节,又俗称之为胯关节。太极拳里通常所说的“胯”,指的是髋关节周围几个不同的部位:

1,大腿根,会阴穴的两侧,又俗称胯根。平时所说的“一胯为胯,两胯为裆”,“两胯内收内合”,向前顶胯,“前裆”,指的都是这个部位。只有这个部位的内收内合,身体的自重才能沉到脚底,由此显得尤为重要。所谓“裆开一线”或“开后裆”,是过去老拳的说法,实指“屁股沟”,与胯无关。

2,腹股沟,大腿与小腹之间的接合部。比如:掖胯、抽胯、合胯、扣胯、咬胯、拧胯,指的都是这个部位。在虚实转换和步伐移动时,拧裹腹股沟是一个很重要的练习方法,身法较低时,腹股沟的拧裹会使小腹贴实大腿。“命意源头在腰隙”的“腰”,指的是肋下的软组织,“隙”指的就是腹股沟,两者紧紧相连。在腹股沟拧裹时,腰隙就成了一个整体,并带动同侧肩的下沉。

3,沿腹股沟往上,大腿正上方,股骨与髋骨的接合部。平时所说的松胯、沉胯、塌胯、落胯、送胯、两胯折叠,指的都是这个部位。这个部位对习练太极拳尤为重要,胸向的任何变化,都是这个部位的松沉引起的。

4,臀部左右两侧的股骨。平时所说的左右顶胯,指的就是这个部位。如果这个部位外顶或外凸,屁股就不在两大腿中间了,丹田的核心地位就会遭到破坏。

所谓的“开胯”,无非是将髋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拉抻开,使裆胯活动起来更加灵活。在太极拳的有关论述里,有关“胯”的叫法较多,有些只是说法不同,弄清楚了这些概念,对习练太极拳应有一定的帮助。不妥之处,请拳友们批评指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