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对所有疼痛都有效果吗 体外冲击波在治疗跟痛症的应用

体外冲击波对所有疼痛都有效果吗 体外冲击波在治疗跟痛症的应用(1)

关于跟痛症的几个小知识

跟痛症是足跟周围疼痛性疾病的总称,是一种常见的足部慢性疼痛性疾患,常见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发病率越来越高。

跟痛症可有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足跟脂肪垫炎、跟下滑囊炎、跖筋膜炎、跟骨骨刺、足底神经卡压等,多数认为多与跟骨结节周围劳损及骨质退行性变化有密切关系。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晨起时足跟部僵硬、疼痛,无法长时间站立,最初迈步时跟痛加剧,行走数步后有所缓解,但随着步行距离或站立时间的增加,疼痛又可加剧。

传统局部物理因子治疗是无创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有报道用超短波、磁疗、中频电疗等方法治疗跟痛症,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疗效不确切。近年来,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疗法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与研究,ESW在我国还是一种比较新的疗法,但在国外却很早就应用于临床,而且疗效确切。目前,ESW逐渐扩展成为治疗跟痛症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体外冲击波的特性及作用于人体的优点

冲击波属于声波的一种,具有周期短(10ms)、频谱广(16HZ-20MHZ)等特性,穿越人体组织时,能量不易被浅表组织吸收,可直接达到人体的深部组织。ESW具有以下优点:

(1)操作简单,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或无需麻醉;

(2)损伤轻微,可替代部分手术疗法;

(3)治疗时间短,风险小,可在门诊进行治疗;

(4)无需特殊的术后处理,术后恢复快;(5)治疗费用较低。

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机制

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通常认为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冲击波在不同媒介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和扭曲张力,骨、筋膜、骨与软组织和骨组织内产生一系列的理化效应,从而达到消除炎症、缓解疼痛的目的。

(2)牵张和压应力可引起压电效应及空化效应,压电效应是通过改变组织细胞的电荷,达到治疗疾病的生物效应;空化效应是冲击波使组织中的小气泡急速膨胀,加速微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血液供应,达到治疗的作用。

(3)神经阻滞作用,高能量的体外冲击波可对神经末梢产生超刺激作用,使神经敏感性降低,末梢神经传导被阻断,从而缓解疼痛。

(4)具有封闭疼痛神经受体的作用,阻断疼痛冲动继续向下一级神经元传递,从而缓解疼痛。 (5)代谢活化作用,一方面可以改变的离子通道,改变神经膜的电位;另一方面可以加快细胞内的离子交换,促进代谢产物的排除。

体外冲击波应用的禁忌症

体外冲击波治疗的禁忌证包括凝血功能异常、妊娠、局部感染、局部肿瘤、未发育完全局部有骨骺软骨者,以及带心脏起搏器或患有不稳定心绞痛、充血性心衰的患者。治疗时患者可出现局部针刺样疼痛的感觉,且高能量冲击波在治疗中偶可出现局部淤血或神经损伤等较小并发症。

因此,在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前要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提醒患者在治疗当天禁忌剧烈活动及热敷理疗,如有疼痛剧烈,应及时复诊。

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具体方案

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疗效取决于冲击波的能级和能流密度。体外冲击波治疗定位采用患者体表定位法。经仔细查体找到患者足跟跖侧最明显疼痛点,用记号笔标记足跟的痛点(通常2-4个)。患者采用仰卧位,治疗频率为5-8HZ,治疗强度2.5-3.5bar,每个痛点冲击2000次,每5~7天治疗一次 ,共治疗2-4次。

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注意事项

冲击治疗时仍应遵循先轻后重、先低压后高压、先低频后高频的原则,这样既能减轻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定位要准确;

(2)把握好冲击波的能量;

(3)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忍受程度调整冲击强度。

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问题与展望

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显著、维持时间长等优点,可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开展。在治疗过程中,体外冲击波没有导致明显副作用 ,如皮肤破溃 、发红、出血和水肿等。这说明,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传统物理疗法治疗对跟痛症患者的疼痛缓解有明显优势 ,而且具有持久性。然而,对于体外冲击波治疗方案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有关冲击波产生模式选择、量的大小 、治疗次数以及是否需要麻醉和镇定药,目前存在分歧,所有这些 ,均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更多康复信息请关注微信订阅号康复汇:kangfuhuiys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