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和豆奶哪种易吸收(豆奶豆浆牛奶)

豆奶,可以称得上是我们从小喝到大的饮品。一杯下肚,又香又甜。小时候的我们,总以为豆奶就是豆浆加牛奶,那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豆奶、自制豆浆、牛奶,他们到底有哪些差别?今天,就让小豆子给你们好好科普下:

豆奶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其营养均衡、口感细腻、食用方便的特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豆奶之所以广受欢迎,缘于其独特的营养价值。

一、豆奶VS自制豆浆

牛奶和豆奶哪种易吸收(豆奶豆浆牛奶)(1)

1、卫生状况的差别

豆奶生产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先进工艺,经过杀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成品的安全卫生。

自制豆浆多是采用小作坊式、家庭式制作而成,工艺简单,环境不容易达到卫生要求,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2、加工工艺上的差别

自制豆浆加工工艺简单,有残留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的风险,这些抗营养因子不仅造成营养吸收率低下,严重者能引起食物中毒。

豆奶在经过成熟的工业化处理后可以最大限度保证了豆奶健康品质和安全可靠。

3、营养利用率上的差别

由于传统工艺制作过程中不能提取出大豆的全部营养,也不能有效去除豆浆中的所有有害物质,因此,人体对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豆浆营养利用率较低。

豆奶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制成,人体营养利用率相对很高。

4、口感上的差别

传统自制豆浆由于工艺简单,颗粒较大,口感比较粗糙。

豆奶产品经过工业化机器粗磨、细磨和微细化,口感更细腻顺滑。

5、食用方便的差别

自制豆浆需要经过繁琐的步骤,长时间的等待及清洗,保存时间短,不便于食用。

豆奶经过工业化的生产、杀菌、灌装等步骤,延长保质期,携带方便,食用方便。

二、豆奶VS牛奶

牛奶和豆奶哪种易吸收(豆奶豆浆牛奶)(2)

1、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的种类很多,其中人体必不可少、机体又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被称为“必需氨基酸”。人体共有8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通过每天摄入蛋白质来补充。而蛋白质从来源上分为两种,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豆奶含有大豆蛋白,即植物蛋白;牛奶中含有动物蛋白。

在《优质蛋白质十佳食物相关数据》表中,大豆(干)的蛋白质g/100g(平均值)为35,是十佳优质蛋白食物中蛋白质平均值最高的,是植物食物中唯一可以替代动物蛋白的食物。被人们称之为"植物肉”和“绿色的乳牛”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50 g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大豆蛋白是一种植物性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与牛奶蛋白质相近,除蛋氨酸略低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丰富,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质。在营养价值上,可与动物蛋白等同,在基因结构上也是最接近人体氨基酸,所以是最具营养的植物蛋白质。

2、脂肪

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价值远大于饱和脂肪酸,其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和婴幼儿尤其重要,亚油酸和亚麻酸会影响视力、大脑神经和机体的发育。

对于成年人而言,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脂质代谢,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时提高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对于保持机体正常的血脂浓度、维持脂质代谢平衡、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内分泌这些常见疾病起着关键作用。

脂肪的营养价值在于其中所含有的脂肪酸的营养价值,脂肪酸包括两类,一类是不饱和脂肪酸,另一类是饱和脂肪酸。牛奶中的脂肪酸多为饱和脂肪酸,豆奶中80%的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1千卡热量的牛奶中,有188毫克的胆固醇,大豆则不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也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3、碳水化合物

豆奶中含有少量碳水化物且不含乳糖,适合血糖疾病和乳糖不耐症人群。每100g豆奶中的碳水化合物在2-3g以下,每100g牛奶含有碳水化合物约5g。

碳水化合物虽然是供给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但摄入过多会引起血糖波动,因此应选择含有碳水化合物含量少的食物,乳糖也是碳水化物的一种,牛奶中大部分碳水为乳糖,对于一部分的人来说,乳糖是一个极大的困扰,乳糖不耐受症,又称乳糖消化不良或乳糖吸收不良,是指人体内不产生分解乳糖的乳糖酶的状态。

研究显示,亚洲人有90%的人都患有乳糖不耐受,它是一种先天的遗传性表达,由于患者的肠道中不能分泌分解乳糖的酶,而使乳糖消化、吸收,为人体所用。豆奶中乳糖较少的,避免了乳糖不耐的隐患,所以含有植物蛋白的豆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牛奶和豆奶哪种易吸收(豆奶豆浆牛奶)(3)

三、总结

现代营养学研究结果表明,健康饮食的第一要点是:食物多样性

牛奶中的动物蛋白和豆奶中的植物蛋白相结合,更有利于人体健康。豆奶和牛奶都是健康的饮品,在补充蛋白质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只是二者侧重点不一样。

所以,基于国人的饮食结构和市场供需现状,从平衡膳食营养,提升健康指数出发,“早晚两杯奶:一杯豆奶,一杯牛奶”才是正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