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有什么特色风俗 解读朔州古代四月八

  

朔州有什么特色风俗 解读朔州古代四月八(1)

  四月八又称“娘娘节”。据《中国文化史词典》载: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生日,称俗佛节。《中国文明大观》载:四月初八为牛王节,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过此节很隆重。《漫话神鬼世界》载:四月初八日为娘娘节,送子注生,过去北京娘娘庙多达四十多处,人们这天到娘娘庙敬香求子都很多。娘娘庙的三尊塑像为:送子张仙、金花夫人,天妃林默。可是又载:三尊塑像中间为送子夫人谢氏,左边为保胎夫人陈氏,右边为养育夫人邓氏,余为站殿侍女。

朔州俗称四月八,过去,城乡有以下活动:

1、寄娃娃——四月初八上午,求嗣妇女带着预先从市场上买的彩泥娃娃、到奶奶庙敬香,把写有“弟子某某”的黄表名单焚烧,跪拜后将泥娃娃从供盘内移置奶奶塑像身旁或怀中,为了防止奶奶送差,还在泥娃娃背上写上求嗣者丈夫的名字或在泥娃娃臀部或颈部记一片黑迹。此俗现不存在了。

2、烧五色纸——四月初八,求嗣音或求子如愿得子者.到奶奶庙敬烧五色纸。

3、烧纸鞋纸衣——四月初八日,求子如愿者,为了报答奶奶的恩赐,剪粘彩色纸鞋数双乃至数十双,有的还剪彩色纸裙、纸褂等,到奶奶庙焚烧跪拜感谢。

4、挂幡挂牌——四月初八日,如愿者为感谢奶奶的灵应,还愿挂幡或挂牌,幡即用五色纸剪成花条数条挂在六角形的架子上。油牌匾,上写“保佑弟子”或“诚谢灵应”等等,落款为弟子某某、某年某月某日谷旦。

5、奉披红纱——四月初八日,求子者或还愿者给奶奶塑像头、肩部披红纱巾。

6、十二红——年令较大的夫妇,得了男孩,给孩子戴红帽、穿红衣、红鞋,一直到孩子长到十二岁,十二年中每年四月初八日,到奶奶庙焚香、敬纸、上供、跪拜完毕,给孩子穿戴,意为奶奶保佑。有的在孩子生日进行。

7、拌拴——年令较大夫妇、得了男孩,于四月初八日,给孩子项系红线锁儿一绺,到奶奶庙挂在奶奶膝上的娃娃项上,跪拜完毕,再将红线锁儿系在孩子的脖子上回家。有的在孩子的生日进行。(笔者曾经拌拴过十二年)

8、打鼓——求子者或得子还愿者,于四月初八日昼夜,将民乐队请在奶奶庙吹奏一天,一天内设供品,点灯、跪拜。有的在孩子生日进行。

9、打醮——求子者或得子还愿者,于四月初八昼夜,将民间道士或民间阴阳生六七人请在奶奶庙身着道袍,念词颂经,吹奏设供,焚香跪拜。有的在孩子生日进行。

10、唱愿戏——求子者或得子还愿者,于四月初八日或夜,将戏班子请到奶奶庙月台上演戏,唱:“送子有嗣、长大成名,出仕升官,登极成龙”等内容的戏。主办者焚香、上供、跪拜。有的在孩子生日进行。

11、修茸奶奶塑像或庙——求子者或得子还愿者,于四月初八日或其它日期,请匠艺人重新彩绘奶奶、站殿侍女的塑像,壁画,井口仰尘,柁柱飞檐,门窗栉扇等或动土砖石工,重修脊墙台等,主办者焚香跪拜,设常供,常明灯,直到完工。此项工作,如遇刮风、下雨及其它原因、不施工时,可另择吉日。

12、集市庙会——四月初八日前后几天,朔州城和六县区其他一些集镇,村庄,不管门市还是摊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货物,尤其是怀仁岱岳的糖干粮饼、红瓦盆、朔县的粉浆、杂各,泥娃娃、泥彩塑公鸡、猴儿、猪八戒等,朔县罗疃村的武功伟、武功烈、武功发弟兄三人的泥塑最好。誉满晋北、蒙南、冀北、陕北。外来的玻璃“圪嘣子”等吸引着赶庙会儿童、妇女。街道上各种杂耍、武术、西洋镜(有大小型两种,通过放大镜观看里边抽吊的各画片,一次可供四人或八人观看),卖膏药摊围满了人。戏台上各种戏剧曲调婉转动听,广场布围内的杂技、魔术、戏法儿,看得眼花缭乱,称“耍巴戏”。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现在”四月庙会”的内容、规模、时间、成交率、营业额、总收入等真是今非昔比,此俗流传至今。

  解放后,四月初八,去奶奶庙搞那些荒唐的思想寄托已不存在了,多儿多福的观念已更新为计划生育一胎化,但庙会变为“物资交流大会”的规模更加空前了。

                             麻世杰 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