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朝诗人王维的一生(盛唐悲哀之王维)

出身河东王氏的王维本来应该是盛唐诗人当中仕途最顺畅的一个,因为他刚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成为开元盛世第九年的状元。

与之相比,他的好朋友、比他大十二岁的孟浩然始终未能及第,也终身未能出仕;另外一个好朋友,比他大两岁的祖咏,科举中第时间差不多,但仕途不畅,早早的归隐逝去。

关于唐朝诗人王维的一生(盛唐悲哀之王维)(1)

(王维)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年轻时的王维真是春风得意,九岁就能作诗,青年时期在长安以诗、书、画、乐全能全才闻名。

当时最为好学爱才的李隆基弟弟、岐王李范是整个长安文化艺术沙龙的组织者,是引领长安时尚的风向标,他对王维的才华非常推崇。

在王维参加科举考试之前,岐王让王维准备一些诗作和琵琶曲,到李隆基的妹妹玉真公主府上展示才艺,相当于“行卷”。而玉真公主听了王维一曲《郁轮袍》和诗作之后大加赞赏,“力荐之”,王维因此高中状元。

关于唐朝诗人王维的一生(盛唐悲哀之王维)(2)

(玉真公主是个女道士)

那时的王维专业水平有多高,从《唐国史补》提到的一个小故事就能看出来。有人画了一幅《奏乐图》,王维仔细看过微笑不语,其他人问他,他才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这时就有好事儿的人组织起一个乐队,应该是按画里的人员数量和布局安排,等到演奏到王维说的这个片段的时候,所有人的姿态举动都和画里是一致的。

初入仕途的王维,第一个职位是太乐丞,从八品下的一个小官,是负责和祭祀、典礼活动和音乐有关的工作。但毕竟是状元出身,比其他好多人从九品地方官起步还是强多了。

青年时期的王维,深深沉浸在大唐盛世之中,无论是边塞诗还是送别诗,大多积极向上,以及对自己政治抱负和理想的抒发。

仿佛初唐。

关于唐朝诗人王维的一生(盛唐悲哀之王维)(3)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三十之后的王维官位不断提升,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前做到了五品的给事中,相当于厅局级干部了,那时年纪也不过五十多岁,在和平年代算是仕途顺畅的了。

(一说王维中状元是开元十九年,但这样二十年就做到五品官,有些太快了)

他的弟弟王缙,同样崇尚佛学、才华出众,安史之乱前在兵部任职,也做到了六品官。

这段时间的王维变得内敛了很多,仕途对他的吸引力已经不及佛学和山水田园风光了,尤其当时的朝政掌握在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手中,从内心深处王维已经放弃了继续在仕途努力的想法。

王维明显也是个不差钱的主儿,位于蓝田的山间别墅是原来著名诗人宋之问住过的,风景极好,王维几乎在此处幽居了三十年,是现在的西安鹿苑寺,经常与丘为、裴迪、崔兴宗等人泛舟游览,赋诗、弹琴饮酒取乐。

后来母亲逝世,王维非常悲哀,把别墅改为清源寺,妻子去世也没有再娶,一直素衣蔬食,一心奉佛。

关于唐朝诗人王维的一生(盛唐悲哀之王维)(4)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安禄山占据长安后,到处收刮文武官员,以及宫女、嫔妃、乐工等,每次抓获数百人,就派兵押送到洛阳。王维没跑掉,被安禄山抓获关押在洛阳普施寺中。

安禄山对王维的名声还是很看重的,想让王维出面做伪燕的官。而王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就是吃药拉肚子造成痢疾的症状,并假装无法说话。

这段时间王维遭了不少罪:“勺饮不入者一旬,秽溺不离者十月,白刃临者四至,赤棒守者五人。刀环筑口,戟枝叉颈,缚送贼庭。”

关于唐朝诗人王维的一生(盛唐悲哀之王维)(5)

(洛阳普施寺估计没了,图为白马寺)

安禄山尤其喜欢音乐,估计给部下明确下达了收集乐工的命令,于是“旬日获梨园弟子数百人”,经常和部下文武官员举办宴会,听音乐看歌舞。

这个安禄山虽然想抢了李隆基的江山,但把李隆基那套做派学了个十足。

一次在洛阳凝碧池大宴文武官员数十人,把收刮来的唐朝皇宫里的珍宝陈列在众人面前,众多曾在李隆基面前演奏过的乐工不由表现出哀伤的情绪。

“群逆皆露刃持满以胁之”,这下安禄山的手下暴露出土匪本性了,不禁让人联想日军侵华时那些“温文尔雅”、仰慕中华文化的日本军官。

一位乐工叫雷海清,把乐器一摔、向西大哭起来。鬼子就把雷海清绑起来,“支解以示众”。这也是鬼子的一个传统,守常山郡的颜杲卿,颜真卿的弟弟,就是这样被叛军支解杀害的。

王维的朋友裴迪告诉了他这件事情,王维悲愤之下,赋诗一首: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关于唐朝诗人王维的一生(盛唐悲哀之王维)(6)

(小时候看过的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还有一把日本军刀)

【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

王维应该是郭子仪收复两京之后脱离叛军掌握的,相当于被叛军关押了两年的时间。

王维也算命大,在叛军洛阳战败之后,叛军的头号谋士严庄杀了哥舒翰、程千里、许远等三十多位被俘的唐朝文武官员。当时要是顺手把王维也杀了,可没有地方喊冤。

然后王维继续失去人身自由,这次是被大唐,就关押在原来杨国忠的旧宅里,要对这批做过伪燕官职的人进行清算。和王维一起被关押的还有郑虔、张均等人,都是知名的才子。

这些投敌被清算的大唐官员共三百余人,按三等定罪,应该是有主动、被动,是否有血债的区别。

王维肯定不算有血债,但主动、被动就很难界定了,当时他是装病拖延不当伪燕的官职,而不是一口吐沫吐到安禄山脸上,这就是有罪。

关于唐朝诗人王维的一生(盛唐悲哀之王维)(7)

两个原因救了王维。

首先是王维的弟弟王缙。

王缙安史之乱后随李光弼在山西守太原,立下不小的功劳,已经积功升为刑部侍郎,副部级了。王维、王缙兄弟情深,王缙要用自己的功劳抵消哥哥的罪过,后来王缙果然被外放到蜀中当刺史,官职虽然都是四品,但地方官还是不如京官有发展(王缙后来做到宰相);

其次是当时最有权势的宰相崔园。

崔园把王维、郑虔、张均等人召到家中,让每人画几幅壁画。这几个人都希望崔园能帮他们说话,就把毕生的本事拿出来,体现了他们在绘画方面的最高水平。于是,最后每个人的结果还都不错,即使是被贬流放的,去的地方也还可以;

至于王维写的那首诗,只是能放在台面上说的理由而已,一个小小的五品官,杀了也就杀了。

张均是开元名相张说的儿子,做过安禄山的中书令,本来是必死的叛逆大罪,看在他老爹的份上只是被流放到合浦;郑虔和王维差不多,装病没接受伪燕的官职,被贬官到台州(浙江)当司户,并死在了那里。

王维的结局最好,被唐肃宗特赦,授予太子中允,还是五品官。

但王维也没能从这段经历当中恢复回来,三年后去世,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完全平息。

关于唐朝诗人王维的一生(盛唐悲哀之王维)(8)

(王维)

在王维得知自己被赦免的消息后,作诗一首,名字很长很长,我个人认为是王维水平最低的一首,其中“日比皇明犹自暗,天齐圣寿未云多。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这哪里还是那个空灵的诗佛?

还是郑板桥的评价更恰当些,李白仙品,王维贵品,杜牧隽品,缺衣少食后半生的杜甫可写不出那些空灵的句子。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唐才子传》、《唐国史补》、《明皇杂录》等,本文小标题来自王维诗。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