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升官发财(我对升官发财不痴迷)

我要升官发财(我对升官发财不痴迷)(1)

三年前,《人民的名义》在播出之后,纷纷占据各大影视排行榜。群众口碑广泛好评,演员表演也十分符合角色设定。

这是一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其中最令人脍炙人口的角色是李达康书记,虽然他不是男主角,但他身上所散发的魅力正是符合人们心中"最美书记"的样子。

李达康书记的原型是来源于现实的党员耿彦波,李达康书记大刀阔斧地为民生福祉做贡献,不计后果地为民生谋福利,正是结合了耿彦波的事迹材料进行的人物塑造。

正是通过这部剧,让党员耿彦波进入到了大众视野里,让我们真正的了解到了这位为人民谋幸福、不计回报的"耿同志"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

我要升官发财(我对升官发财不痴迷)(2)

一、两袖清风,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中国市长》这部纪录片中,耿彦波的事迹更为大家熟知。在跟随耿市长进行记录时,记者发现他的行程安排十分紧凑,晚上十点多还在开会也是正常现象。

有次耿彦波的妻子直接到耿彦波的工作岗位上抓人,妻子说到:"凌晨四点就出门了,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多还没回家。自己的身体自己不清楚吗?"在纪录片里,耿彦波因为工作的原因和妻子争吵了不止一次

妻子在采访时说到:"我不是不支持他的工作,只是他的身体已经没办法支持他这么拼了"。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提及了这一问题,耿彦波表示:"我今年马上就要55岁了,只剩5年左右的时间。我哪也不想去了,就只想呆在大同,把百姓的安置费给搞好。我已经没剩下多少时间了。"

我要升官发财(我对升官发财不痴迷)(3)

耿彦波在这次采访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对升官发财不痴迷,我只想做些事情。我怕没有时间,所以一切事情只能往前赶。"

在问到耿彦波的梦想是什么时,耿彦波的回答出乎意料。他说:"我一开始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或者作家",这个答案与耿彦波现实职业是大相径庭的。但从某方面来说,政治家、记者与和作家,都是以人民与社会的发展作为目标,来为群众发声,为社会发声。

这些职业都是为人民伸张正义的,而耿彦波作为思想比较先进的政治家,他在政治道路上,虽然一直遭受非议,但他从来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争议,而是专心致志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人民谋福利。

我要升官发财(我对升官发财不痴迷)(4)

二、耿彦波:人民的好公仆

1.生财有道,结合实际

18岁就参加工作的耿彦波,从一开始"命中注定"就要为民生发展做贡献。从晋中地区到山西灵石县,耿彦波用17年的时间"历练"。

耿彦波有自己的思考与担当,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他不会苟同与贪官污吏,更不会只做表面"形式工程",只为留个好名声、拼政绩。耿彦波是实实在在的为当地群众谋福利,为其城市以后的发展做着长远打算。

我要升官发财(我对升官发财不痴迷)(5)

1993年,刚来到山西灵石县的耿彦波没有像其他人员一样"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自己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的过程中,耿彦波看到古文化建筑"王家大院"已经成为了凋敝凄凉之地时,直接拨款一半的资金修缮文化建筑。

这在当今是人人拍手叫好的举措,但在当时的90年代来看,却是显得格格不入的。在当时,人人都只想能吃好穿暖,没有心思、也没有这样的意识来进行古文化建筑的修缮。

我要升官发财(我对升官发财不痴迷)(6)

灵石县的居民们在得知耿彦波拿出一半的资金进行修缮王家大院时,他们十分反对甚至"上书"到山西省委和国务院,而耿彦波没有受到影响,还是"一意孤行"地进行实地考察,监督修缮"王家大院"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家大院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甚至直到如今,王家大院每年为灵石县的财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灵石县群众都知道了耿彦波当时的良苦用心,都称赞耿彦波当时的决定,要是没有他,也不会有现如今灵石县的发展。

我要升官发财(我对升官发财不痴迷)(7)

在耿彦波在灵石县任职时,灵石县群众给耿彦波取的外号是"耿拆拆"。在他2000年要调任到榆次市时,人们都纷纷表示拒绝。果不其然,耿彦波在来到榆次市后,又开始进行各种拆。上来直接把榆次市的标志性建筑"凌云大厦"给炸掉,群众都十分不理解。

但当他们看到拆完之后的结果,榆次市居民全都傻眼了: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房子变成套房,臭水沟变成了公园,窄小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大马路,就连空气都变得清新自然。

"榆次老城"成为了山西省财政发展的重要目标,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访,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要升官发财(我对升官发财不痴迷)(8)

二、一心一意,只为民生

在发展榆次市之后,2008年耿彦波又被调任到山西大同。现如今,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悬空寺"、"华严寺"、"大同土林"等等都是著名景点。但往前推十几年的山西大同,则是一个空气污染严重、经济发展不景气、居民幸福指数骤降的城市。

在耿彦波担任市长一职时,又开始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耿彦波把该拆的全部都拆了,为了能够更好的监督工人干活,时时都要到工地上进行考察,生怕工人干活不认真,做一些"豆腐渣工程"。

我要升官发财(我对升官发财不痴迷)(9)

有次耿彦波直接怒怼下属员工"干不好,钱不到位,就辞职"。在面对大同市老城区的搬迁问题,耿彦波更是直接进入到了群众家里进行询问,看看是否是真的给群众解决落实到地方。

为了更好的发展大同市,耿市长每天都是连轴转,每天睡不到5个小时,就是因为耿市长太过于辛苦,有次直接发高烧病倒。

医生劝告他必须要休息几天,但耿彦波左耳进右耳出,上一秒刚输完液,下一秒就出现在了工地上。正是有耿彦波这样的领导,大同市的发展才日新月异。

我要升官发财(我对升官发财不痴迷)(10)

三、力所能及,能做多少是多

从1978年刚满18岁的耿彦波走上工作岗位,直至如今,耿彦波已经工作40余年。从晋中地区到山西灵石县,再到榆次市、山西大同市,直至最后一站太原市,耿彦波的工作岗位一直都在变换,他的职责也在变化。

从山西灵石县的"王家大院"以及"榆次老城"这两个城市,我们能看到,尽管在刚开始市民都没有办法接受如此大的改造,但是真正的经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是在未来体现的,耿彦波的呕心沥血并没有白费,它们所带来的旅游价值以及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我要升官发财(我对升官发财不痴迷)(11)

在太原市,耿彦波终于要歇息了,但太原的市民无法忘记耿市长,因为他,使得太原成为了南北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之一,太原的GDP以及经济发展也随之迅猛。

纵观耿彦波工作历程,他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身体力行"这一词,用行动来证实了他的决定,实践出真知。

耿彦波,他一人扛下所有骂名,奋不顾身独自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谋出路、做长远打算。耿彦波灵活的思维方式以及处事能力,都值得我们所敬佩与学习。耿彦波虽然不善于表达,但一直是用行动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的好官,愿我们都能够心怀天下,独善其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