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变石油(我们这十年垃圾变柴油)

过去十年,从空气质量大幅改善,pm2.5浓度逐年下降,创造的“北京奇迹”;到“水秀而可近、岸绿且可亲”的绿色滨水景观;再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绿色遍布乡村的造林工程。如今的京华大地,蓝绿交织、山水相依,充满了清新秀丽的生态之美,绿色成为了首都北京的靓丽底色。这一巨变的背后,是政策的指引,更是无数人的努力。本期《为你喝彩》带您走近他们,看他们都为北京生态环境建设做了哪些努力?

垃圾变石油(我们这十年垃圾变柴油)(1)

让城市垃圾变废为宝

为市民居住环境保驾护航

戴小东

首创环境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自迈入环保领域以来,戴小东就一直在不断探索垃圾处理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他负责的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采用了先进厌氧处理技术,可将日常的厨余垃圾处理成生物柴油,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从事环保领域近20年,“让城市垃圾变废为宝”是他始终坚持的事业,如今的戴小东,又将自己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城市垃圾分类的工作中。他先后主持完成了生活垃圾焚烧、有机垃圾处理和老旧填埋场治理等多个项目。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在日处理垃圾1200吨的同时,还可实现年发电量1.7亿千瓦时。

深耕20年

打造智慧水务监测系统

曲兆松

北京尚水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凉水河承担着北京城市防洪体系“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作用,经过多年治理,污染多年的凉水河现如今已旧貌换新颜,变身“城市湿地景观带”,成为百姓的避暑胜地。但如果不加以维护,仍会造成河流二次污染。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凉水河监测管理,维护,成为水利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曲兆松首要解决的问题。他带领团队,研发了智慧水务管理服务平台,让凉水河的水务数据实现精准采集、科学预警、智慧调度,保障了岸上无积水、污水不入河,凉水河流域生态安全。

80后创业者研发小菜板

让人们找到亲近自然的乐趣

石俊峰

光合未来(北京)绿植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创始人

7年前,石俊峰放弃了海外读博的机会,毅然选择了投身创业大军,瞄准的就是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需求正在变得越发迫切,他希望能为城市里更多热爱植物的人,提供一种方便可靠的方式,感受种植的乐趣。因此,他用3年时间研发出超薄模组化种植系统,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小菜板”。这是一种只有4cm厚的田字形种植容器,可以种草种花种蔬菜,还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进行模块化操作。并且能在无虫害、不掉土、不掉渣的同时,通过自身的降解,为植物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和基础的营养物质,让人们实现足不出户,就能亲近自然,感受绿色。

赋予永定河二次生命

建设和谐宜居北京

石维新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石维新在水利领域坚守33年的石维新曾带领团队通过科学、精准、智慧化调度,根据水头位置,判断水的流速,不断优化补水方案,让连续25年缺水干涸的永定河再次流动起来。永定河的流动不仅承载着华北地区地下水的修复,更是一代代水利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十年来,正是无数和石维新一样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让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步伐越走越快。为水而生,与水同行,石维新一直在用自己的专业和技术,努力洞察每一滴水的来龙去脉,设计每一条水脉的起点归程。

瞄准乡村绿色产业

打造现代”世外桃源“

姚远

民宿创始人

姚远是一家民宿的创始人,曾经是一位地产企业高管,现在村里人都管他叫老姚,十七年前的一次京郊游,他决定将事业扎在怀柔的大山里。民宿作为新兴的住宿方式,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体验,而对于创业者姚远来说却是考验。乡建过程异常艰辛,冬天没有暖气,零下二十度他仍驻守在工地。为保留当地文化特色和村容村貌,每一个庭院都由他亲自打造完成,只为来这里的游客都能体验到怀柔山水间的舒适感。随着市场需求的提高以及北京政策的支持,姚远瞄准乡村绿色产业,从城市来到农村,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