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古代的嫡庶观念很严重(古代嫡大于庶子高于女)

古代的贵族,特别是上层贵族,一般来说都是多配偶,这种制度归根到底,是和宗法社会相为表里的,古人只有确定了嫡妻,才能确立嫡子,才能够确定大宗和小宗。

以周朝来看,周朝作为天下的大宗,以嫡长子继承制一系传下去。其他的儿子则分封到地方去做诸侯。而诸侯也是如此,他的嫡长子作为继承人,庶子就变成了士卿大夫。依次往下类推,就像是一棵大树分支不断地分出去一样,所以我们说“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嫡庶有别”。

不过古代礼法错综复杂,除了“嫡庶有别”的说法,还有“男尊女卑”的说法。那么在两种礼法的冲突下,妾室所生的庶子和正妻所生嫡女谁的地位更高呢?

为何有人说古代的嫡庶观念很严重(古代嫡大于庶子高于女)(1)

妻与妾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妻与妾”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

现代人往往以为,妻和妾不就是大老婆和小老婆的区别吗?非也,在古代人看来,妻妾的地位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古人说“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或者说“妻者,齐也,与夫齐体”,说的是正妻和丈夫是视为同体的,需要和丈夫同时承担所有的责任。

在子女方面,无论丈夫的妾室生下多少孩子,理论上都算作是正妻的子女。而妾以及其他子女,都要以妻为“女君”。

为何有人说古代的嫡庶观念很严重(古代嫡大于庶子高于女)(2)

但妾室就不一样了,史书记载,“妾者,接也,以贱见接幸也”,意思是说,妾室只不过是一个生育的工具,可以通过购买或者陪嫁获得。而且妾室侍奉正妻,按照礼法是要像伺候公婆一样。

甚至在刑法上,两者也有截然不同的说法。按照古代法律的规定,妻可以殴打妾室,但妾室不可殴打正妻,甚至连骂一句都要获罪。

当然,娶妻需要明媒正娶,六礼一个都不能少。而纳妾,只需要一顶轿子抬入府中就可以了。

不过这些仅是理论上的说法,所以这里举一个实例来说明。比如《红楼梦》里王熙凤对王夫人和赵姨娘的态度。

为何有人说古代的嫡庶观念很严重(古代嫡大于庶子高于女)(3)

王熙凤见到王夫人那是非常殷勤。有一次王夫人责问王熙凤是不是把一个绣春锦囊丢在花园里了,你看王熙凤那么刚强的一个人,吓得立刻跪倒在地,边哭边陈述自己的冤屈。

咱们再反过来看王熙凤对赵姨娘,那是可以隔着窗子大骂的。别说王熙凤,即便是一个小丫鬟,也可以指着赵姨娘的鼻子骂。有一次赵姨娘和一个小丫鬟打架,那小丫鬟说得很有意思,她说:“你别在我这里充主子,咱们俩是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妻和妾的差别是相当大的。

为何有人说古代的嫡庶观念很严重(古代嫡大于庶子高于女)(4)

嫡庶有别

说完了妻与妾的差别,我们来看看嫡庶之别。还是《红楼梦》,里边贾宝玉和贾环的差别就是如此,他们一个是嫡子,一个是庶子。那么大观园里大家是如何对待二人的呢?

其实贾宝玉能够受到大观园里女性的喜爱,除了他这个人比较率真可爱,还有一个是和他的嫡子身份有关系。

咱们看薛宝钗的贴身丫鬟莺儿,莺儿有一次和贾环赌骰子,贾环赌输了就不肯给钱,莺儿就嘟囔着说:“你还是个爷呢,我都看不起你, 跟宝二爷玩时,他输了那么些,他都没在意。”

莺儿这个态度我们想想,可能对宝玉这么说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贾环为何赖账,贾宝玉又为何慷慨?还不是二人身份有别,平时所得的花销也不尽相同吗?所以从这里咱们也可以看得出,嫡子和庶子的差别。

当然,这还是以家庭为案例,若上升到国家层面,那么其中的差别将更加巨大。

为何有人说古代的嫡庶观念很严重(古代嫡大于庶子高于女)(5)

庶子和嫡女

了解了这些,我们大概了解了古代嫡庶之间的区别。这是从根上就已经存在的差别。那么在古代还讲究“男尊女卑”,女子的社会地位除了唐朝之外,一直都比较低下。那么若庶子和嫡女相比较,谁的地位更高一些呢?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因为这其中具有不确定性,不像嫡子,是板上钉钉,谁也无法取代的事实。但嫡女不同,虽然开始时的身份地位比庶子高,但女子终究是女子,她们一来没有继承的权力。二来没有科考入仕,入朝为官的权力。三来早晚要出嫁,是别家的人。

为何有人说古代的嫡庶观念很严重(古代嫡大于庶子高于女)(6)

但庶子不同,庶子虽然最初身份较低,但他们有继承的权利,可以参加科考,入仕为官,而且当嫡女出嫁后,两者之间就不存在身份的差距。甚至若家庭中没有嫡子,只有庶子,那么庶子就会归入正妻抚养,身份自然和嫡子无异。

所以探究到底,与其说是庶子和嫡女身份有高低的区别,不如说是“嫡庶之别”和“男尊女卑”之间的较量。而最终的结果,自然是“男尊女卑”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谁也无法撼动。

参考资料:《红楼梦》、《释名》、《白虎通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