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百盛不衰(百盛连亏5年去年亏损收窄)

昔日外资百货龙头、曾在西安开出第一家外资购物中心的百盛,近日公布了2021年度业绩:部分财务指标得到改善的同时,亏损仍在继续。

为什么百盛不衰(百盛连亏5年去年亏损收窄)(1)

  百盛去年亏损1.76亿元 同店销售上升4.7%

   百盛集团上周公布的2021年业绩公告称,2021年公司所有人应占亏损为1.76亿元。

   这一亏损额比上年收窄29.64%。在2020年,百盛的所有人应占亏损曾达到2.5亿元。

   除亏损减少,百盛其他一些财务指标也有所改善。2021年,百盛经营收益总额47.39亿元,同比增加7%。商品销售总额(不含增值税)增加到96.12亿元。同店销售上升4.7%。

   不过,财报提到,疫情使得营商环境仍然动荡。

   2021年,百盛经营利润3.24亿元,比2020年减少7.3%。而且,因增加促销来刺激销售,百盛在2021年的商品销售毛利率下降了1.1个百分点。

   连亏局面亦未扭转。2017年以来,百盛连续归母净亏损,并有4年亏损额超过亿元。

   翻阅百盛集团的历年财报,可以看到,在香港市场上市以来,百盛2015年曾首度亏损1.86亿元。尽管2016年依靠出售资产带来的一次性处置收益扭亏,实现净利润1.47亿元。但是,短暂回升并没有改变大的趋势,最近5年,百盛又陷入亏损状态。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去年百盛的同店销售上升4.7%。“同店销售上升,这是一个好信号,或说明线上销售对该公司门店销售的影响已经趋于减弱。具体情况,还需继续观察。”有商业人士分析。

   一位商业运营人士称,百盛连亏其实并不意外,“至少从业绩变化没有大起大落。”

   财税专家、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仝铁汉表示,百货类企业连续亏损意味着一方面企业的销售收入、毛利未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是企业成本、费用过高,或者兼而有之。深层次原因,除了外部环境影响,还可能由企业选址、物业租金、经营环境、经营模式、商品定位、陈列摆放、产品价格、营销策略、经营团队、客户服务等存在瑕疵或问题导致。

  十年沉浮 从“接连关店”到“多元转型”

   1994年,马来西亚的商业巨头百盛进驻中国,在北京复兴门开出第一家店。

   此后,百盛在国内市场一路扩张,一时风光无限。2000年,其在国内已拥有近20家门店。2004年,这个数字提升到30余家。2005年,百盛集团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2011年可谓百盛业绩的巅峰。据Wind数据显示,这一年,百盛净利润达11.23亿元。

   到了2014年,玛莎百货、伊藤洋华堂等外资百货门店接连减少,当时在国内拥有60家门店,触角遍及全国36座城市的百盛,已稳坐外资百货头把交椅。

   然而,风光背后,是百货业态难以安放的焦虑。2011年之后,百盛净利润开始逐年下降,关店也成了止损选项。随后几年,百盛在国内多个城市传出关店。

   到了2019年,百盛在全国只有38家门店、1家金狮广场、2家百盛优客城市广场、超市、服饰及餐饮门店,相比2014年的60家门店总量已明显“缩水”。

   “变天”的零售市场、疫情的反复,让百盛转型逐渐紧迫。2021年10月,百盛签订了北京复兴门百盛店北楼的写字楼租赁合同。百盛预计,这处位于北京金融街的写字楼将在2022年一季度交付给承租方,并相信将带来稳定的经常性租金收入。

   国内第一家门店“商改写”,背后是百盛多元化转型的真实写照。近两年,百盛正从单一百货公司,转向“时尚生活零售商”,新开门店也多以综合体、美妆、城市奥莱等业态出现。

  曾是西安潮流坐标 如今仅剩一店在运营

   华商报记者结合数据统计发现,截至2021年,百盛集团在全国有43家门店、1家金狮广场、2家百盛优客城市广场、超市、服饰及餐饮门店。相比两年前,门店总数“触底反弹”。

   但更多门店,或意味着费用与成本考验。因此,百盛在年度业绩公告里提到,在开设具有竞争优势的新百货店之外,也在考虑关闭业绩不佳的百货店。

   尽管百盛自述“积极拓展零售业务版图”,但在一些区域市场,其已让出零售舞台中央。

   在西安零售市场,百盛曾如标杆般存在。1998年,东大街百盛与西安消费者见面,这是西安第一家外资百货,刚刚开业就吸纳无数粉丝。

   21世纪头一个十年,百盛陆续在西安小寨、西大街、金花南路落地3家百货商场,与开元、民生、世纪金花等本土商业巨头分庭抗礼。

   其后随着电商崛起、西安购物中心不断兴起、商圈分流等诸多因素叠加,传统百货压力剧增。

   2016年6月,百盛东大街店闭店。2018年底、2019年底,西大街店、小寨店又相继歇业。

   至此,百盛在西安市场仅剩下金花南路一家门店,华商报记者上周三在现场注意到,作为西安东二环颇有名气的地标商圈,商场内顾客不少。但布局、设施甚至品牌资源,都偏向传统百货形态。某饰品柜面的销售人员向顾客介绍时,着重强调:“我们品牌在西安已有16年。”

   许多人心里,百盛曾是西安的时尚坐标。而在一些导航上,“百盛小寨店停车场出入口”的位置还仍被标注,即便昔日那座“小寨百盛”已经以新项目对外招商许久。

   西安碑林特色街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夏强表示,近年来西安商业市场变化巨大,经营门槛明显提高。对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群体而言,传统百货的品牌业态、装修风格甚至促销方式,吸引力都有所下降,“老牌商场在市场竞争中难度加大。”

  多家上市百货零售企业 去年业绩回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6%、16.9%、11.7%、12.8%和12%。

   从数据来看,传统零售业看起来增速尚可。但具体到零售企业业绩,却依然在挣扎。家家悦、华联综超、永旺百货等预亏都达到数亿,永辉超市更预计2021年亏损近40亿元。可以说在社区团购冲击、前置仓登陆资本市场、会员店和折扣店遍地开花等业态巨变下,超市类上市企业,形成了亏损“重灾区”。

   相对来说,已经公布的百货类业绩预报,比传统超市要好看一些。

   王府井预计,2021年预计净利润12.39亿元-13.99亿元,同比增加266%-313%;广百股份预计净利润2.4亿元-3亿元,比重组后同比增长3.4%-29.24%;南京新百预计净利润10.11亿元-12.49亿元,同比增加34.49%-66.13%;茂业商业预计净利润约4.3亿元-5亿元,同比增长101.9%-134.7%。

   当然百货企业业绩回升的原因,各不相同。

   比如,茂业商业表示,业绩预增主要因经营层面开展门店调改升级、优化门店结构、加速拓展线上业务,并通过优化内控管理降低成本。

   南京新百称,随着疫情在全球趋缓,受疫情影响业务板块营收逐步恢复,公司加强管理、降本控费,养老等业务板块业务拓展。

   王府井业绩增加,则主要是经营恢复和门店转型。

  线上获客成本大幅提高 传统零售行业迎来“回归”?

   过去十年,电商崛起,百货业遭遇业绩低谷,门店收缩。

   不过,近两年,随着电商竞争的激烈与残酷,线上获客成本大幅提高,让实体零售的重要性被重新审视。近两年,新零售业态见证了咖啡、餐饮、美容、服装等品类爆发,新品牌迫切需要实体场景来触达用户。

   换句话说,百货公司也正在迎来新的机遇。夏强比较看好“传统百货业在未来几年内反弹。”他表示,随着消费市场分级,主打品类广度与精度的百货业态,在大中城市会有更强的生命力;而且,经历了“去百货化”的城市综合体,也需要百货业态的回归。因为相比餐饮、娱乐等,百货业态能够带来全时段消费体验,且这种体验更加真实和精准。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雷宏振也看好百货业态在商业综合体的回归。但他同时认为,这个过程可能并不容易,也考验着企业的灵活性和资金资源调配能力。比如,商场主题、陈列、环境和设施等是否能够打动消费者,是否能让年轻人对购物产生新鲜感、满足感等,“影响卖场竞争力的除了品牌,关键还有对消费趋势的把握”。

   可以预见,市场给予各零售业态的机会是均等的,颠覆是商业世界永恒的主题、自我革新的动力。百盛等老牌百货企业,能否焕发“第二春”,选择权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而选择的正确与否则需要时间来检验。 华商报记者 查京京 文/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