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的城市简介(广西柳州市概述)

柳州,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位于广西中北部,界于地处北纬23°54′~26°03′,东经108°32′~110° 28′之间。东与桂林市的龙胜县、永福县和荔浦县为邻,西接河池市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和宜州市,南接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县、兴宾区和忻城县,北部和西北部分别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和贵州黎平县、从江县相毗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市总面积18618平方公里辖5个市辖区、3个县、2个自治县;户籍总人口385.67万(2016年末)[1]

先秦时期,柳州属百越之地,有西瓯、骆越等百越分支。五代时期,柳州先属楚,后周时属南汉,建制依旧。1949年,柳州市成立,为柳州专区辖市。1961年,改由自治区直辖。

柳州素有“桂中商埠”之称,是沟通西南与中南、华东、华南地区的铁路中枢及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2]著名景点有:大龙潭风景区、都乐岩风景区、鱼峰风景区、柳侯公园等。

2018年12月21日,柳州被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列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史前考古

柳州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古人类文化遗址有白莲洞遗址(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30000─7000年)、大龙潭鲤鱼嘴遗址(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7000年)、蛮王城遗址(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年)以及柳江两岸台地、蓝家村台地、九头山、甘前岩等古人类文化遗址。[3]

早期的柳州(18)

南朝宋,潭中县隶属依旧。[4]

南朝齐(479—502年),桂林郡治所迁武熙县(今象州县),潭中县仍属之。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从潭中县分置齐熙郡,隶广州,同时置辖齐熙县,郡、县均治今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城,辖及今融水等县地。[4]

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 十二月,潭中县属始安郡(治今桂林市),后属马平郡,潭中县为马平郡治所。[4]

南朝陈(557—589年)潭中县隶属依旧。[4]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潭中县改名桂林县,属象州,州、县治均设于今象州县。同年又析桂林县置马平县,县治所设于今柳州市柳北区雀儿山附近“双山”。大业元年(605年),撤象州,马平县属桂州。大业三年(607年),桂州改称始安郡,马平县属之。[4]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昆州,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属岭南道。贞观八年(634年)以州境内柳江更名为柳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龙城郡。乾元元年(758年),龙城郡复名为柳州,并沿用至今。柳州城址位于今柳州市城中区东南滨江一带。[4]

柳州始置时领马平、新平、文安、贺水、阳德等5个县。同年,改阳德县为循德县,改文安县为乐沙县。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柳州析出贺水县改隶澄州。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柳州废省乐沙县(治所在今柳江县白沙)入新平县,并划辖原隶龙州之龙城县。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柳州废省新平县(旧治在今柳州市南)入马平县。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柳州增置辖洛封县,并将循德县析出划归严州。次年,柳州增辖原属桂州的象县。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柳州增划辖原隶严州之洛容县。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柳州洛封县更名洛曹县。故唐末柳州辖马平、龙城、象、洛曹、洛容等5个县。辖及今柳州、柳江、鹿寨、柳城、宜州等市县地。[4]

五代时期,柳州先属楚,后周时属南汉,建制依旧。[4]

宋朝时期,柳州属广南西路,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移治柳城,即今柳城县旧柳城。柳州初领马平、龙城、象、洛曹、洛容等5个县。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析出洛曹改隶宜州。嘉韦占四年(公元1059年),省象县入洛容县。宋末实辖柳城、马平、洛容等3个县。辖及今柳州市及其柳江、柳城、鹿寨等县地。[4]

元朝时期,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柳州设安抚司,隶属广西道宣抚司。次年,广西道宣抚司改为广西道宣慰司,上隶同年置的潭州行中书省。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柳州改为柳州路,置总管府。治柳城。始终领辖柳城、马平、洛容等3个县,辖及今柳州市及其柳江、柳城和柳州地区的鹿寨等县地。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潭州行中书省改为湖广行中书省,广西道宣慰司随之改隶。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广西道宣慰司又改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又改为广西等处行中书省。[4]

明朝时期,明洪武元年(1368年),柳州更名柳州府,府官署从柳城迁回马平县,马平县从宋代以前的州治所上升为府治所,柳州府直辖马平、洛容、柳城、怀远、来宾、融、罗城等县以及象、宾等州,其中,象州又领武宣县,宾州又领迁江、上林等县。柳州府隶属广西广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4]

广西柳州的城市简介(广西柳州市概述)(1)

柳州航拍图(7)

清朝时期,柳州府隶属广西省,初领马平、洛容、柳城、罗城、怀远、融、来宾、武宣、上林、迁江等10个县以及宾、象等2个州。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柳州府析出宾州直隶广西省,并析出武宣、来宾、上林、迁江等4个县改隶宾州。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柳州府复划辖原隶宾州之来宾县。故清末柳州府实辖马平、雒容、罗城、柳城、怀远、融县、来宾等7个县和象州。辖及今柳州市区、三江、融安、融水、鹿寨、象州、来宾和罗城等县(自治县)地。[4]

民国2年(1913年)2月,国民政府公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各省一律裁府与州、厅,省下设道,改行省、道、县三级,由道领县。6月,设置柳江道,柳江道治马平,辖马平、怀远、宜山、安化、象、河池、雒容、罗城、柳城、来宾、迁江、天河、融、思恩等14个县,南丹1个土州,忻城1个土县,永顺正、永顺副、永定等3个长官司。民国16年,废道,各县由省直辖。[4]

民国19年(1930年)9月,广西省政府公布《修正广西民团组织暂行条例》。鉴于是年省局混乱,广西独创民团制度,设置民团区,柳州民团区辖马平、柳城、融县、三江、中渡、榴江、雒容、象县、来宾等9个县。民国20年(1931年)1月1日,马平县改名为柳州县。[4]

民国23年(1934年)3月10日,广西全省在原桂林、平乐、梧州、柳州、南宁、百色、天保、龙州等8个民团区,划设8个行政监督区。柳州行政监督区治宜山,辖柳州、柳城、融县、三江、中渡、榴江、雒容、来宾、象县、河池、南丹、天河、罗城、忻城、东兰、思恩、宜北、宜山等18个县。11月,柳州行政监督区析出来宾县、象县分别改属南宁行政监督区和梧州行政监督区管辖。民国25年11月,柳州行政监督区析出宜山、东兰、河池、南丹、思恩、忻城、宜北、天河等8个县,改属庆远行政监督区管辖。同时增辖原属桂林行政监督区之百寿县,并迁治柳州。次年9月,柳州行政监督区之柳州县易名为柳江县。至民国29年3月,柳州行政监督区计辖柳江、柳城、融县、三江、罗城、中渡、榴江、雒容、百寿等9个县。[4]

民国29年(1940年)4月由柳州行政监督区改设的第四行政督察区,治柳江。初辖柳江、柳城、融县、三江、罗城、中渡、榴江、雒容、百寿等9个县。民国31年(1942年)3月,第四区改为第二区,合并增辖民国29年4月由庆远行政监督区改置的第七行政督察区及其忻城、宜山、河池、南丹、思恩、宜北、天河、天峨等8个县,还划辖第五区之象县、来宾、迁江等3个县,并析出原第四区的百寿县直隶广西省政府,析出原第七区的东兰县划归第五区管辖。同年7月,第二区又增设瑶山金秀设治局。民国36年,第二区裁撤瑶山金秀设治局。次年10月,第二区析出宜山、罗城、天河、思恩、宜北、河池、南丹、天峨等8个县改属第十区,同时,增辖原属第三区之武宣县。民国38年7月,第二区又析出武宣、来宾、象县等3个县改属第十三区,析出融县、三江等2个县改属第十五区。至是年9月止,第二区实辖柳江、柳城、中渡、榴江、雒容、迁江、忻城等7个县。[4]

1949年12月19日,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为柳州专区辖市,柳州市、柳江县、柳城县、雒容县、榴江县、中渡县、融县、三江县属柳州专区。1950年升格为省辖市,设立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1952年8月11日,融县更名融水县;撤销雒容、中渡、榴江等3个县,合并设立鹿寨县。1953年4月23日撤消柳州专区,撤销三江县,设立三江侗族自治区(县级),设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治融水镇;融水县更名融安县,并迁治今融安县长安镇。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区改属桂西壮族自治区宜山专区(1956年3月2日至1957年12月20日为宜山地区);鹿寨县改属桂林专区。1955年9月1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区更名为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区更名三江侗族自治县。1957年12月20日,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宜山专区,桂西壮族自治区撤消。[4]

1958年7月19日,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柳州专区。同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柳州市改属柳州专区行署统一领导,但市人民委员会的政权机构不变,仍为专署一级组织。[4]

1958年7月25日,鹿寨县改属柳州专区。[4]

1960年,柳州市撤区,设立城中、雀儿山、鱼峰、南站、柳南、红旗等公社。1961年11月25日,柳州市改由自治区直辖。[4]

1966年4月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县更名为融水苗族自治县。[4]

1967年,柳州市设立郊区。1969年,柳州市建立鱼峰区和城中区。1971年,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鹿寨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柳州地区。1972年,柳州市鱼峰区、城中区合并为城区。1974年,撤销柳州市城区。1979年3月5日,设立柳州市柳北、鱼峰、城中、柳南、鹅山等5个区。同时,撤销柳州市郊区。同年9月11日,撤销柳州市鹅山区,其行政区域并入柳南区。同年10月8日,柳州市划辖原属柳州地区的柳江县、柳城县。1984年6月23日,柳州市设立市郊区(县级)。[4]

2002年9月,撤消柳州市郊区。

2002年12月28日,撤消柳州地区成立地级来宾市,原属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

2016年3月,撤销柳江县,设立柳州市柳江区。位置境域

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地处北纬23°54′~26°03′,东经108°32′~110° 28′之间。东与桂林市的龙胜县、永福县和荔浦县为邻,西接河池市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和宜州市,南接新设立的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县、兴宾区和忻城县,北部和西北部分别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和贵州黎平县、从江县相毗邻。

柳州市总面积186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为1016.75平方公里,2013年末建成区面积约为237.42平方公里。总面积1861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555平方公里[6]

地貌

柳州市区地形平坦,微有起伏,海拔在海拔85至105米之间,东、西、北三面环山,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由于柳江穿流市区及气候、岩性、构造的影响,形成河流阶地地貌、岩溶地貌迭加的天然盆地。

柳江自北向南绕呈半岛形的柳北半岛,又向北,向东北又绕行向西南,最后向东南流出,故柳北半岛素有“世界第一盆景”的美誉。山峰点缀于城市之间,著名的有鱼峰山,马鞍山,鹅山,箭盘山,文笔峰,雀儿山等。城南有都乐岩,为喀斯特地貌溶洞典型。

广西柳州的城市简介(广西柳州市概述)(2)

柳州夜景(18)

气候

柳州市地处桂中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柳州市的大气环流主要是季风环流,夏半年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夏长冬短、雨热同季,光、温、水气候资源丰富,但地区差异较大,北部各县具有较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太阳辐射量年平均为95~110千卡/平方厘米,南部多于北部,一年中以7~8月最高,1~2月最低。日照时数平均1250~1570小时。

气温自北向南渐增,年平均气温北部18.1~19.4℃,其余20.1~20.7℃,年际变化北部小于中、南部,最高年与最低年相差1.3~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2~10.4℃,历史上极端最低温度为-2.5~-5.8℃,高寒山区可达-8℃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2~28.9℃,历史上极端最高气温为38.6~39.5℃。年总积温5700~6800℃,南北相差1100℃。年总降雨量1345~1940毫米,但地区分布和季节变化很大。雨季一般始于四月下旬,终于9月上旬初,这期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雨量分布,北部多于南部,山区多于平原,融水县贝江流域为柳州市的一个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1600~1700毫米,自南向北渐减,南部超过1700毫米,大于降水量,为半湿半干状态,而北部的降水量多超过蒸发量,气候湿润。

柳州市气象灾害主要有:春季低温阴雨和干旱,夏季的暴雨洪涝和雷雨大风,局部地方春夏之交季节有冰雹,秋季寒露风和秋旱,以及冬季的寒潮霜冻害。

水文

2007年,柳州市行政区444.4公里长的柳江河,水质达标的河流长为372.4公里,达标率为83.8%,柳州市有两个供水水源地接受监测评价,其中一个达到优良等级,一个为尚好等级。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2009年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部分河段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柳州市总体上属珠江水系西江流域的柳江流域。柳江为境内最大河流,发源于贵州独山县更顶村。其上游为都柳江、寻江和融江。融江在柳城县凤山与来自贵州的龙江汇合后称为柳江。柳江流经柳城县、主城区、鹿寨县,到象州县石龙附近的三江口,全长272公里。集雨面积58398平方公里。柳江自露塘进入城区。其穿越城中的一段,将柳州城北部半岛绕成壶形,故柳州城另有“壶城”的别称。

土地资源

柳州市土地总面积186.86万公顷,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7.89%(其中市城区6.58万公顷)。市内土壤大多数厚度适中,质地较好,适合开垦耕作,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肥力较低。耕作型土壤大致可分为水稻土、红壤、石灰土和冲积土4种类型。

生物资源

柳州市林木有杉、松、樟、枫、荷木、香椿等数十种,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柳州盛产大米、玉米、甘蔗、花生、木薯、油桐、麻类等粮食和经济作物,蔬菜有120多个品种,果类有柑、橙、柚、龙眼、梨、桃、李、柿、板栗、番石榴等20多种。

柳州市区种植约有26万株洋紫荆,洋紫荆是柳州市的市花,每年三至四月,满城洋紫荆花争相开放,规模属全国之最,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前来观赏。

广西柳州的城市简介(广西柳州市概述)(3)

三月柳州,满城紫荆(9)

矿产资源

柳州城区及柳城县已发现矿产12种,多为非金属矿,其中已探明储量8种,有大中小矿床26处,以水泥、冶金、化工用石灰岩和白云矿分布较广,并发现大理石矿。融安、融水、三江和鹿寨四县的矿藏主要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分散放射性元素、煤、冶金辅助非金属、化工原料非金属、建筑材料非金属共7类。

人口

据《广西统计年鉴2009》统计,截至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约为301.66万人,总户数约为104.10万户,其中市区总户数约为32.43万户;市区年末总人口约为102.83万人,流动人口约有59.06万人。市镇人口约179.98万人,乡村人口约188.68万人,市镇人口比重约48.82%。[3]

截至2013年末,全市人口375.87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约200万人。从民族人口构成来看,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2万人,占48.42%,少数民族人口为193万人,占51.58%。[7]

201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85.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6550人,人口出生率14.74‰;死亡人口21380人,人口死亡率5.57‰;人口自然增长率9.17‰。[8]

截至2017年,柳州市全市户籍人口386.60万,全市常住人口400.00万,城镇常住人口256.03万。

民族

柳州是一个多民族相聚而居的地区,壮族和侗族是柳州最古老的原居民族,分别源于先秦百越之地不同的越人支系。柳州居民的民族构成达30余种。居住着:壮族、汉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仫佬族等48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数的52%以上。有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另有少数民族乡5个: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同乐苗族乡、高基瑶族乡;融水苗族自治县同练瑶族乡、滚贝侗族乡;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壮族主要分布在柳城、融安、鹿寨等县和城区;苗族、侗族和瑶族主要分布在融水、三江两县;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城区和柳城县;回族主要分布在城区和鹿寨县。

柳州是广西拥有国家级A级景区的城市第二多的城市,旅游人口及收入位列广西第三位,是区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市区内有众多优质旅游资源,拥有两个国家级重点公园景区——柳侯公园和大龙潭风景区。

百里柳江景区(由江滨公园、蟠龙山公园、驾鹤小桃园、人工瀑布群、文庙景区、窑埠古镇、江景音乐喷泉、东堤春晓、赵家井、西来寺、金沙角、等景区共同组成),尤以柳江夜景最为代表性。

东门城楼,鱼峰山景区,柳州博物馆,柳州工业博物馆,柳州军事博物馆,柳州奇石馆,雀儿山公园,鹅山公园,马鞍山公园,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古亭山森林公园,君武森林公园,凤凰河旅游度假区,都乐岩风景区,柳州动物园,箭盘山公园,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碧芙蓉景区,柳州园博园景区,环江滨水大道等。

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以及融安县是柳州市重点旅游县,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国家A级景区,如:石门仙湖景区,贝江风景区,双龙沟景区,三江大侗寨景区,三江程阳风雨桥,马胖鼓楼,丹洲古镇以及鹿寨县的中渡古镇,香桥岩等旅游资源。

广西柳州的城市简介(广西柳州市概述)(4)

柳州景区风光(17)

  • 柳州八景

根据清朝乾隆时期《马平县志》记载。柳州古代八景分别是南潭鱼跃、天马腾空、笔峰耸翠、鹅山飞瀑、罗池夜月、东台返照、驾鹤晴岚、龙壁回澜。明崇祯七年(公元1637年)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柳州寻访“罗池夜月”,说明柳州八景得名应不晚于明代中期。

立鱼峰风景区(古八景之南潭鱼跃)

马鞍山公园(古八景之天马腾空)

文笔山(古八景之笔峰耸翠)

鹅山公园(古八景之鹅山飞瀑)

柳侯公园(古八景之罗池夜月)

龙须崖(古八景之东台返照)

驾鹤小桃源(古八景之驾鹤晴岚)

龙壁山(古八景之龙壁回澜)

  • 明代柳州八贤历史遗迹

龙潭公园:张翀摩崖石刻及垂钓处。

张翀墓:在柳州柳东乡油榨村。

戴钦墓:位于柳州鱼峰山公园鱼峰山麓。

为民请命牌坊:龙文光纪念牌坊。位于柳州北门十字街。

佘崇凤墓:位于社湾村。

廉宪牌坊:佘勉学纪念牌坊。在柳州(今柳新街西)。

佘勉学夫人罗氏墓:位于社湾村。

佘立墓:佘立参加过平定壬辰倭乱。

  • 清代柳州会馆

湖南会馆:今景行小学内。

江西会馆:十二中今群众艺术馆内。

福建会馆:今柳州剧场附近的。

庐陵会馆:今青云路近樵家巷处。

  • 滨江风景及娱乐设施

蟠龙山公园:滨临柳江,山上建有“文光塔”,“蟠龙塔”,为柳江夜景的一部分。

蟠龙山人工瀑布群:世界最大的人工瀑布群。

柳江水上音乐喷泉:世界最大的升降浮音乐喷泉。

柳江明珠水上大舞台:位于柳江北岸。

江滨公园:位于柳江沿岸。

  • 奇石文化

箭盘山奇石园:中国最大的奇石专类园。

柳州奇石城:中国观赏石基地。

柳州奇石馆:中国最大奇石专类展馆

  • 市区其他自然人文景观

柳州东门城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柳州城墙一部分。

柳州镇南门古城墙: 为明城墙遗存,位于曙光路中段。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938年11月~1939年5月办公场所。

胡志明旧居:包括与二战时期与胡志明相关的的乐群社旧址、蟠龙山扣留所旧址、红楼旧址。

柳州清真寺:始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伊斯兰教建筑。

龙潭公园:喀斯特地貌景观,柳宗元祭天处等唐宋文化景观,西南少数民族风情,植物科研、科普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都乐岩:喀斯特地貌溶洞。

雀儿山公园:拥有水上世界游乐中心等现代娱乐设施的大型公园。

柳州市烈士陵园:前身是原羊角山公墓,始建于1955年,墓址在大龙潭公园的雷塘北坡。陵园于1995年2月迁建于雷劈岭偏西南的螃蟹岭上,柳太路18号。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融城八景:融江暮雨,西楼夜月,香山叠翠,安灵龙潭,玉华仙洞,独秀青峰,水月洞天,南院蔷薇。

老君洞景区:老君洞又名真仙岩、灵城岩、灵岩。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园林、宗教建筑始建于唐宋。[11]

元宝山国家森林公园:集中国独有的千年冷杉,高300多米岩踩晕瀑布,苗瑶侗寨,梯田为一体的自然人文风景区。

贝江:全长约146公里,多潭多滩,沿江有多民族的历史人文景观。

程阳八寨:既有原百越人干栏式建筑特色,又有楚国文化的影响的侗族建筑群落。

三江风雨桥:该自治县共有风雨桥110座,为侗族建筑。

三江鼓楼: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的鼓楼有186座,为侗族建筑。

红茶沟森林公园:位于融安县城西郊3公里处。生长有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植物桫椤等。四季景色变幻。

摆竹山原始森林景区:林区内有珍稀树种五针松、花竹、四方竹、黑竹及野牛、华南虎、穿山甲、娃娃鱼(大鲵)等多种动物。

开山寺:距柳州市40公里。初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有18棵近百岁的古榕树。

宋窑遗址:位于洛崖至凤山的融江沿岸。

巨猿洞:位于社冲乡社冲村南侧的楞寨山。出土3个巨猿单体化石和1000多枚巨猿牙齿化石。

鹿寨县

香桥岩景区:拥有天生桥溶洞等自然景观。

白象岩:位于中渡镇。属石灰岩溶洞。洞名题于南宋时期。

响水:位于中渡镇大兆村。滩头急水作响,离滩头不远有一瀑布,名叫响水瀑布,水流宽约百米。

广西柳州的城市简介(广西柳州市概述)(5)

柳州-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19)

柳州卡乐星球主题乐园

“卡乐星球 欢乐世界”主题乐园由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与深圳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运营,于2017年7月盛大开业,位于柳东新区园博园西北侧,占地面积749亩,总投资近30亿元,项目包括人鱼王国、太阳部落、卡乐小镇、卡西诺大街、云部落五大主题区域,共34项室内外高科技体验项目,是目前广西最大的主题乐园。

卡乐星球将新颖的娱乐项目与国内先进的VR、AR等高科技技术相结合,引入热门的互联网文化内容,为游客打造新奇的互动式体验。包括全球首创的影视跳楼机、幻影剧场等15个室内高科技项目和19个室外游乐项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