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我们的国货品牌终于回来了(国货变网红复古成潮流)

今年暑期,哪吒火了。上映一个多月来,国产原创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超过40亿元,碾压同档期迪士尼动画片《狮子王》,居中国电影史上动画片电影票房榜首。

属于我们的国货品牌终于回来了(国货变网红复古成潮流)(1)

关于这部电影的成功,有很多种分析。有的说它制作精良,特技效果又燃又炸;有的说,故事情节设计得好,三观正、不说教、有血有肉还幽默,太乙真人讲一口川普让人忍俊不禁,反派申公豹的结巴属性,让他成为另类的笑点担当。

还有评论说,《哪吒》的成功得益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IP中重新找到了发挥空间——传统八卦元素与现代指纹解锁相结合的宝莲密码、取材于《封神演义》,并结合当下盆景艺术的山河社稷图、以三星堆青铜像为原型的结界兽等,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伸。

熟悉的事物,更能引起人们共鸣。《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品方十月文化,此前制作过同样叫好又叫座的《大圣归来》。这两部电影的主角,一个是孙悟空,一个是哪吒,都是中国老百姓代代相传、再熟悉不过的神话人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再经典不过的IP。

试想一下,如果把哪吒换成他的兄弟金吒或木吒,或再造一个全新的神话人物,估计都很难达到哪吒受欢迎的程度。因为只有这种你我熟悉的感觉,才会触发“怀旧”的传感器,更容易让人感觉亲切,愿意走近。

《哪吒》的主流受众是80后、90后。对于80后来说,哪吒和《封神演义》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是那个时代的大IP;90后对哪吒也有一些依稀记忆,至少可以跟着哼唱几句“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

属于我们的国货品牌终于回来了(国货变网红复古成潮流)(2)

一家“童年小卖铺”特色小店,吸引了众多怀旧爱好者光顾

经典形象注入新的价值观,被怀旧感情镀了金,就成了票房的保证。

这股怀旧之情,让80后、90后们愿意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重温自己以前喜欢的故事;在看完电影后,还意犹未尽地在豆瓣、知乎或是微博上探讨“家庭命运论”等话题;会把自己的微信头像换成贱萌的新哪吒形象,把QQ签名换成“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我是谁只有我自己说了才算”……

为“怀旧”买单,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迪士尼一直深谙此道,这两年更是将“怀旧”作为主业在经营。有没有注意到:与哪吒同期上映的《狮子王》,还有此前上映过的《阿拉丁》《小飞象》和《灰姑娘》,都是以前的经典动画片翻拍而成的“真人”版电影。

数据显示,从2010年蒂姆·波顿执导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算起,迪士尼的真人翻拍项目已有10余部,全球总票房累积已经超过70亿美元。翻拍真人版电影,不用花力气改编,有时候可以“拷贝”不走样地拍。从商业角度来看,真的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横向比较你会发现,同样是翻拍电影,一些人们不够熟悉的片子票房表现明显不强。比如《小飞象》,原版是1941年上映的老片,对于消费主力80后、90后来说比较陌生。虽然新版也是重金制作、设计精良,但票房成绩就远远不如那些八九十年代的翻拍动画片。

同样,迪士尼翻拍的真人版电影再火热,由于文化上的“距离”,在同样的制作水平下,怎么也比不上国产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圣归来》在国内票房的号召力。

即便如此,迪士尼靠怀旧加持也是赚钱的。所以说,迪士尼翻拍经典作品,不是在偷懒“炒冷饭”,也不是因为创新能力匮乏,而是他们明确地知道“吸金点”在哪里,刻意而为之。

类似“怀旧经济”在商业上的应用不在少数,比如阿迪达斯掀起的“小白鞋”风潮,就是利用了人们的怀旧心理,并通过饥饿营销策略实施的成功案例。阿迪达斯不仅带火了自家品牌,也让“小白鞋”成为横扫时尚界、蝉联多季的流行霸主。

一双限量、经典复刻版小白鞋,价格可以炒到其自身价格的5到10倍,甚至更高,真是古董一般的待遇。

有分析认为,小白鞋走入大众审美,是消费升级下人们对健康、舒适、个性化需求的一种自主选择。过去人们是运动才穿小白鞋,现在不光出门逛街,甚至上班大家也爱穿。小白鞋,已经成为“年轻、有活力”的一种表达,成为反映当下文化等多种因素的潮流符号。

现阶段,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使得生活节奏、竞争压力日趋增强。尤其当我们步入生命压力期,上有老下有小、还房贷、养娃、升职……纠结成一张无形的高压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穿上一双小白鞋,仿佛在说:我还年轻,做好自己,未来无惧。

采用似曾相识的复古元素,就是在利用怀旧情绪,创造新的流行。怀旧,可以调动出人们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引起共鸣、产生流量。

当人们在联想到跟怀旧有关的回忆时,相对来说会不那么在乎钱。

66元一支的钟薛高雪糕,仅仅15个小时,就售罄2万支;2元一支的老东北冰棍,打上“1946”几个数字浮雕,价格就可以升到20元一支;大白兔奶糖冰淇淋在美国专柜高价难求,只能限量发售……

过去,人们钟爱进口雪糕;如今,国货品牌挟“情怀”强势来袭,不断试探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上限。儿时的记忆、小时候的味道,让人们对国货品牌情有独钟;品质提升、市场升级,让人们愿意为“好东西”付费。

属于我们的国货品牌终于回来了(国货变网红复古成潮流)(3)

2019年6月1日,一场70、80年代产物的怀旧微型展吸引市民来参观

前不久,华为发布的第一款国产自研系统取名“鸿蒙”,便是强调其“国货”属性。这款十年磨一剑的操作系统,其名出自《诗经》,寓有“开天辟地、石破天惊”之意,浓郁诗意激发了国人的好感,一股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信与豪迈之情,让华为和国人产生交集。周围很多朋友,把手机高调换成了华为;准备给小儿取名的家庭,开始认真翻看《诗经》……

这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样的商品数不胜数:卫龙辣条、北冰洋橘子汽水、百雀羚面霜、谢馥春鸭蛋粉、喇叭裤、《街头霸王》《吃豆人》等游戏……国货变网红,复古成潮流,两者如是变换间是“怀旧”在起作用。

怀旧也好,情怀也罢,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它跟乡愁近似,但又与焦虑、悲伤相关,它的本质并不快乐,却总能带给人们温暖亲切的感受。怀旧,像是生活里的安慰剂与甜蜜素,它会在经济下行期悄然登场,予人以慰藉。

把怀旧当成销售手段确实讨喜,但如果表现过了头,或只是低水平翻版、毫无诚意地消费情怀,老铁也不会买单。毕竟,再“戳人”的广告情话,一想到它背后目的还是“惦记我的钱”,也会索然无味,让人忍不住捂紧钱包。

毕竟,没有谁在交完“怀旧税”“情怀税”后,还想再交一笔“智商税”。

(来源:半月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